田世科

【关键词】 初中生;班主任;家校合作;作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045—01

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大致按照主动联系——被动接受关系分成三类,即学校向家长传输信息模式(学校和班主任主动,家长被动);家长向学校传输信息模式;双方共同受信模式。

一、学校(班主任)向家长传输信息模式

这类模式特点主要是以学校或班主任为主,或者说学校或班主任在家校交往中起主导作用。

1. 给新生的一封信。有的班主任老师在新生入学前,给本班的学生每人一封信,内附他自己和学校的简介。这样,学生和家长便于了解班主任本人和学校的一些情况,也明白班主任愿意与他们建立密切的联系,学生尚未入学,但家校之间的良好关系却已经建立起来了。

2. 编发《家班通讯》。《家班通讯》可为任意形式,内容上可以登载家长为班级所做的贡献或某个学生的出色表现等。《通讯》的主要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和孩子,它的主要内容应是家长所关心的,尤其是关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3. 编辑赠送校报和《家校交往指导手册》。为了能使家长了解学校,促进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我们有必要编辑校报和《家校交往指导手册》。通过这些向学生家长和社区传递学校的各种信息。

二、家长向学校(班主任)传输信息模式。

这类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家长在合作中唱主角,发挥主导性作用,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则起辅助性或较少发挥作用。

1.家长访校。家长访校可以使他们熟悉孩子的教育环境,是班主任和家长们交流的重要机会。每月确定一天为教学开放日,邀请家长轮流来校听课,使家长一方面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另一方面,也了解了孩子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为家长正确引导、施教奠定了基础。实行家长接待日,可提高工作效率,与家长建立彼此互相信任的关系,使双方成为合作的伙伴。

2. 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为促进家校交往,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要规范运作机制,明确职责,凡涉及学生权益的主要工作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们以富有意义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学校决策的方式,是高层次的家校合作形式,它的工作成效取决于家校之间是否已经拥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

3. 建立家校交往工作室。在学校建立家校交往工作室,让家长走到学校有归属感,而且家长可以在此办公,约见教师、学生、校长及其他反应问题的家长。

4. 家长意见箱。为了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在学校走廊或校门口放置家长意见箱,引导家长们与学校共享他们对学校的看法。家长主动响应学校的号召,利于形成合作的氛围,对合作会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三、双方共同受信模式。

这类模式的特点是学校(班主任)、家长在合作中需要共同发挥建设性作用,重在合作,形成合力,尽量淡化彼此的主辅角色,争取平衡的参与合作活动。

1. 建立班级管理小组。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由班主任、家长、学生三方组成一个班级管理小组,也可称为家长工作委员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可以利用家长优势、发挥家长的作用。班主任、家长、学生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考虑问题角度不同,可以给各方一个沟通的平台,并从中协调,形成和谐的教育环境。

2. 成长工程。在孩子入团、举行仪式或其它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到校,参加学校的重大庆典及活动。家长对合作效果满意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有了明显的变化和进步,通过邀请家长参加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也会对孩子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使孩子产生明显的变化和进步。许多家长发现,这也是为学校贡献力量的最自然和最有纪念意义的方式,学生们因此引以为自豪,并成为他们人生历程中最美好的记忆。

3. 建立家庭教育档案。班主任建立家庭教育档案,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情况,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也能有的放矢。建立家庭教育档案,应该以家访作为获取内容的主要来源。需要注意家访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家访要普遍化、经常化,二是家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三是家访要以表扬为主,避免“告状”式家访,四是家访要让学生在场,五是家访要选择最佳时机。

4. “家校 e”教育信息平台的使用。“家校 e”,“家”代表家庭,“校”代表学校,而“e”具有教育(Education)、电子信息(Electronic Information)、容易(Easiness)三重含义。利用电子信息的技术手段,以最容易的方式把家庭和学校双方融入到现代教育平台中,实现家校合作和教育信息化。

总之,无论哪种交往模式,最重要的还是要注重交往的实际效果。同时,不管哪一种交往方法,在具体实施时都要注意相应的约束条件,尽可能选择切实可行的交往方法。

(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号GS〔2016〕GHB1186)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