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制度;教学;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047—01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等。为了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校要有意识地渗透精细化管理的新思想、新理念,狠抓常规,立足常规求创新。

一、制度管理精细化

1. 标准化。教学管理标准化是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管理规章要科学、全面、有序、实用,包括备、讲、批、辅、考、研、期末验收等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教研组长、教师、教辅人员的职责规范,各类人员的考核与评价方法等。

2. 规范化。基本的常规是自由与规范的统一。如:备课的原则是:依据标准,双向设计,注重方法,突出过程。同时,还对教师集体备课态度、形式、方法做出基本的要求,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同伴相助,教学相长。

3. 有序化。学校管理者,工作要有头绪,阶段性工作抓到位和落实。期初抓“序”,期中抓“检查落实”,期末抓“结”和“析”。征得教师同意后,依据标准,引入竞争机制,为下一阶段工作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管理精细化

1. 抓好课堂监控。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上课要全力服务于学生学习新知,发展能力的要求,结合“三维目标”,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机融入教学,对教学组织、情景创设、讲授新知、巩固新课、作业布置几个环节适当取舍、有机融合,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每个教师要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堂教学精神饱满、认真示范等。

2. 以听课促教学,以交流促教改。倡导相互听课,相互切磋,共同研讨,促进相互学习、交流。形成集体备课氛围,优势互补,积极开展教学双边活动的设计。鼓励教师能及时将自己的认知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以提高对课改理念的领悟能力和自觉参与课改实践的自觉性。

3. 加强作业管理,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布置要科学,有计划、有目的。作业的内容应是经过教师精心选择或设计的材料,作业总量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业布置要注意趣味性、基础性、自主性、综合性、差异性。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规范细致,定期讲评。

4. 辅导方法灵活多样。辅导学生要按照“因材施教,狠抓两头,全面分析,重点治跛”的要求进行,重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辅导,学习兴趣加以引导,学习习惯加以训导,将学生心理辅导一并纳入辅导的内容。教师的辅导方式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分类指导,讲究辅导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5.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激发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逐步让学生形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应倡导教师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开展过程性评价,将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

三、教研教改精细化

1. 打造提升理论素养平台。一是开展品读“教育专着”、“教育理论”活动。二是开展案例教育。引导教师捕捉典型个案, 探究问题本质, 提炼实践经验, 将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提升到研究层面, 促进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 使学习教育活动最终立足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掌握现代教育理念。

2. 提供交流展示平台。一是利用“校园网”,开设“资源共享”、“课例反思”等专栏,为广大教师提供交流教学经验、沟通教育思想的平台。二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课改教学行动研究周、教学开放日活动。积极开展盟(片)区或手拉手教研, 通过“专题讲座”“同课异构”等方式, 促使教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落实,自觉潜心钻研教材,研究学情, 落实“双基”,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三是推行“专题沙龙”,运用专题沙龙的形式组织教师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沙龙活动,剖析课例、集中备课等。积极向教师征集研究话题,增强活动的指向性,鼓励教师跨学科参与活动,整合力量,开放互动,让教师在合作中成长。

四、队伍建设精细化

1. 举办优质课、教研论文、课例分析等赛事,多层面进行基本功、课件制作、活动课设计、教具设计与制作等教师提升工程。

2. 展示优秀教师成果与风采,提高优秀教师的声望,通过现场会、媒体宣扬等总结、宣扬他们的经验,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3. 支持优秀教师进修学习,鼓励他们着书立说,使得“明星”从理论上得到升华, 成为专家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4. 学校管理者要有意地给优秀教师压担子,让优秀教师主持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研究课题,在经费上予以倾斜,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重任等,在评优表彰、外出考察等方面优先考虑优秀教师。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