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妹

【关键词】 学困生;关注;激励;赏识;家校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041—01

学困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的长处往往被短处所掩盖。如果老师对学困生关注不够,对孩子而言,错失的不只是某一学年的教育,甚至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如果在一个班级中对“学困生”群体视而不见,将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困生转化,让他们重拾自信,看到希望。

一、重点关注,真诚相待

课堂内外,教师应将学困生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学困生身上多花一些时间,多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在课堂上应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对表现良好者应及时给予鼓励,以此逐渐消除他们的疑虑和自卑心理,从而逐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针对学困生,可设置一些基础题,或答案稍简单一点的问题,他们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错了及时纠正,不批评、不打击,激发他们回答问题、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二、敞开心扉,拉近距离

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只要有爱,一句不经意的轻声问候,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动作,甚至眼神,都会让学困生体会到老师不一样的心意与对待。这样,会逐渐拉近老师与他们内心的距离,减少并消除他们畏怯、戒备的心理,从而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教师在课余闲瑕,可参与学困生的游戏,在活动中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如,在《老鹰捉小鸡》中,老师可以当母鸡,把一个个小鸡护在身后,让他们在游戏愉悦的同时心里也不失安全感。

三、辨析事非,明确理想

我们班的学困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受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趋势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与家长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进而使得班上部分学生厌学,甚至抱有辍学的思想。针对此现象,我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化理想,找准标杆,让学生深入辨析,并摒弃内心不健康因素,尤其是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发现优点,正面激励

老师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提出奖励,让他们肯定自我,克服自身的不足,从而增强自信心,逐步走入积极的学习行列中。老师要关注学困生的一言一行,发扬其优点,克服其不足,多引导,多鼓励,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如,我们班上有个叫邓朝辉(化名)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他在体育方面有过人的天赋,每年的运动会上,长跑、短跑和跳高、跳远样样第一。以此为契机,我给予邓朝辉极大奖励、表扬,稍加引导,借着运动会促使他信心大增,此后他对学习也信心倍增。

五、善用赏识,增强凝聚力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让好孩子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作为班主任,不应该总是喜欢指出班里存在的种种不是。因为一味的批评、埋怨,势必给学生造成颓丧情绪,甚至逆反心理,教育效果甚微。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时刻对班级里出现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这样一来,班上的同学自然会觉得: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只要集体有了凝集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在这样的集体里,学困生自然也会受到熏陶教育,对他们的转化工作自然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家校结合,齐抓互管

班级、学校要多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争取不掉队、不落后,让他们的身心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它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视。因此,教师应与家长积极主动地沟通,争取最大化的支持与配合,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与家长齐抓共管,促发他们进步,健康成长。除了老师不懈努力,班上其他学生也要发挥作用,组织“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成立互帮小组,实行优帮差,优带差,长此以往,强化效果抓落实,促使学困生在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诸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有教育存在,就有“优秀生”和“学困生”,他们只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学困生”及“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要永远面对的问题。学困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把握原因是前提,关心爱护是基础,全程管理是保证。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有耐心,要有责任感,要极力去转化,决不能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他们,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生”。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