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庭龙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目标;内涵;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133—0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整合优秀教师和专家的智慧,借鉴优秀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其次是营造教与学的环境,改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式,解决学科教与学过程中使用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诸多困难,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

当前,多数教师会简单地使用PP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简单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但是许多教师却将情境的创设泛化,出现喧宾夺主转移学生注意力的现象,使得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效果适得其反,部分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方便的展示功能,课件代替了黑板,内容转换过快,课堂成了播放室。在这个层次的课程整合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仍然处在被动状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高,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优势没有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很好地激发。

二、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在借鉴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成绩提高。

三、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四、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1.以新课程教学大纲和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整合教育过程的深刻改革。必须要有统一的新课程教学大纲和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否则将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2.在继承传统教法优点的基础上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在继承传统教法优点的基础上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进行的整合,能否使这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同传统教学结构相比发生某种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改变的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实现有效的深层次的整合。也是衡量整合效果好坏与整合层次深浅的主要依据。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目前较常用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由于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4. 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也就无从说起,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成为空谈。

5 .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构建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模式,以探究为向导的学习活动,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或问题,充分利用因特网或其他的信息资源,通过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使问题得到创造性的解决。

总之,“整合”就是要改变我们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