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志明

【关键词】 劳动教育;要求;途径;形式;措施;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3—0038—01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本质。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劳动和劳动教育都有过许多重要论述,他们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诠释了劳动及劳动教育的要义。当前,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被淡化,造成了普通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不愿意参加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不少学生从未经历过劳动锻炼,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现了与劳动人民乃至长辈感情淡化等问题。因此,强化中小学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方针长期坚持的目标;努力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尊重劳动、关心劳动者的理念,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2018年9月,在新时代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更是进一步提出了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论述。这也为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每一位有成就的人,在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艰苦劳动教育及锻炼,对他们的人生必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强化劳动教育,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我们生活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物质生活已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但我们的精神世界却远没有跟上物质发展的步伐,精神与物质没有同频共振,甚至成为了物质发展的绊脚石。人生之路,有鲜花也有荆棘,有坦途也有陡坡,而我们的青少年看到的只有香花、坦途,他们中大多数人只知道享受、索取,当生活中稍微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他不会从自身去找寻原因,而是埋怨父母,埋怨社会,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吃的“苦”太少。因此,越是在当前优越的生活环境下,我们越应该注重劳动教育,创造机会和条件,放手让孩子们去实践去经历,在一扫一洒间涤荡心灵,在一搬一运时体味艰辛、在一粥一饭中懂得感恩,将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内化、细化、融入和渗透在劳动教育的点点滴滴,润物无声,育人于无形。

三、强化劳动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形式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有一则小视频,场景是一个课堂,老师很轻松的问孩子们二十元钱能做什幺,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是却透露出一个明显的问题,孩子们对二十元钱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货币层面上。由此,我应该看到深层次的劳动价值。让孩子们了解了二十元钱的“来龙”,再去谈它的“去脉”的时候或许他会谈的更客观和理性,而在这个了解的过程中,劳动教育不失为一种绝好的选择,通过让学生参加卫生洒扫、环境整治、内务整理、衣物清洗、植物识别、植树造林、田间管理、果蔬种植、果品采摘、农事探究、职业体验等力所能及且形式多样的劳动,切实地去体味和感受劳动的酸甜苦乐,进而来教育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形成传承中华优良传统、弘扬劳动精神、珍视劳动成果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培育和厚植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崇高情感。

四、强化劳动教育,是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长效措施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珍爱生命、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深化国家认同,是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强有力措施。可以说,加强劳动教育,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的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现实需要,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