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丹县教育局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近几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山丹县城区学校教改氛围浓厚,教改成果显着,教师专业化发展迅速,教育发展态势喜人。然而纵观全县教育,部分乡镇学校由于所处地域相对偏远,教育信息相对闭塞,加上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教师教学方式落后,使得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全县教育的整体推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此背景下,山丹县教育局教育发展中心牵头,根据城乡学校教育发展实际与各学校所需,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扶贫新模式,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有效将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采用“1+1、1+x”等多种形式精准对接,并通过“三联三引一捆绑”这一城乡联盟教科研扶贫新模式,加大对乡镇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以此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最大限度为城乡教育的均衡、一体化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激发农村学校的发展内驱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工作中对教科研管理模式的研究,谈几点实践经验。

一、“三联”搭建城乡学校发展桥梁

积极整合城区学校优质资源,创新中小学(园)教科研形式,在建立城乡学校分区域联盟教研机制的基础上,为实现县域内城乡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采用的“联教师、联学科、联活动”的三种城乡联盟帮扶形式,打开了山丹县创新教科研扶贫机制的大门。

1.建立城乡学校联盟发展机制。一校一园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大家抱团共同发展才能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山丹县借教育大扶贫的东风,以对口联盟支持扶贫的方式,组建了9个学校联盟发展共同体,下派9名城区学校中层领导和36名骨干教师入驻联盟共同体学校,对联盟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及教科研活动等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以城区学校(园)先进的课改理念引领农村教师教育理念、教研方式、教学方法的转变,真正让教科研扶贫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2.建立城乡学校联盟教研机制。目前山丹县各学校(园)开展的教科研活动已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师徒结队、教学支持、金钥匙导师团、名师工作室等常态化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山丹县教育局积极整合城区学校各类专家团队,进一步创新教研形式,建立城乡学校分区域联盟教研机制,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研支持力度。同时,各乡镇以学区为单位,由中心小学牵头,辐射带动辖区内的各个教学点开展区域内的联片教科研活动,确保联盟教科研活动县不漏乡,乡不漏校,校不漏人。

(1)联教师。城区帮扶学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农村50岁以下的一线学科教师全部纳入帮扶范围,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帮一、一帮二、一带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对结对帮扶农村教师的备课、研课、磨课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指导。让农村教师熟练掌握备课技巧,真正做到深挖教材文本,让优等生能“吃好”,学困生能“吃饱”,保证不同等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同时,在城区学校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邀请农村教师到本校参与教科研活动,让农村教师学理念、学方法,达到入脑入心、活学活用的目的,让教研真正发生。

(2)联学科。各联盟校牵头学校负责制订城乡联盟教研工作方案,上报山丹县教育局教育发展中心审核通过后组织实施。活动内容包括教师培训和现场授课,达到了送培送教的目的。同时,县局从城区非联盟校抽调学科专家,组成第三方评估团队,对城乡联盟整个教科研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最后以召开研讨会的形式反馈活动情况。以同学科组建联盟校大教研组,以牵头学校骨干团队引领乡校教师进行网络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将教研成果分享至学科组成员QQ群,供大家借鉴,优化使用。

(3)联活动。近年来,随着联盟共同体的进一步发展,联盟学校相互之间的联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渗透到了各项活动当中。联盟学校牵头学校将研学旅行、节日庆典等大型活动和学业检测,以及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与联盟成员学校同步进行,充分发挥城区学校优质资源、优秀文化的作用,引领农村学校发展,实现优质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截止目前,全县共有32项优秀教科研成果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其中农村中小学达到了15项,山丹县东街小学的“一诵一读一讲一写”微课程在全县农村5所小学推广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建立城乡学校联合督导机制。结合山丹县实际,进一步加大对各学校(园)的督导力度,建立健全城乡学校联合督导机制,创新实施“三环两引一直督”模式,分层联动,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以强带弱,引领提高,推动精细管理,整体提升,规范运行,打造共同提升链。把督导责任区的划分同联盟教研的组别联系起来,共建立5个督学责任区,16个督学工作站,从人力支持、教科研支持、督导支持三方面全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先后组织开展教师有偿补课、校园欺凌、食堂食品安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学校标准化建设等专项督导23次,中小学(园)规范办学、课堂教学、特色办学、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实施等专项督导132次。切实推进了城乡优质均衡发展,学校综合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改革也得到了有力推进,特色内涵发展成效明显,振兴了农村教育、达到小而优的目标。

二、“三引”瞄准城乡学校发展靶向

山丹县在想方设法促进城乡联盟共同体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城乡教师综合素质,促进其专业化成长,最大限度促使城乡联盟协同,打造以“西部教改项目”引领、南京专家团队引领、县级专家团队引领为主的三种引领方式。

1.“西部教改项目”引领。山丹县教育局紧紧抓住“西部教学改革”项目落户山丹的契机,在教育部项目组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对全县中小学教师从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引领支持,全面实现县域内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全县城乡学校教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借助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的专家力量,在全县建立了东街小学、城关小学、南关学校、清泉学校、三立小学等5个基地校,采取“1+1+5+N”的方式,由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室的1名专家带动1所基地校的5名骨干教师,每位骨干教师带动N位教师,实现全县各小学242名小学数学教师全覆盖,进行专业引领,全面提升城乡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

2.南京专家团队引领。根据县域内实际情况,山丹县教育局积极作为,主动出击,与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签订了《教育合作框架备忘录》,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每学期选派36名骨干教师到南京建邺区学校,重点对学科课堂教学、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培训学习。同时,邀请南京专家团队莅临山丹县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00多名教师聆听了专家的高端讲座,1000多名教师聆听了专家的现场授课,与专家面对面互动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

3.县级专家团队引领。为充分发挥县域内专家团队力量,山丹县教育局成立了74人的县级学科专家团队,分学科聘任101名兼职教研员,对全县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薄弱学科进行专业引领与指导,实现中小学各学科指导帮扶全覆盖。联盟共同体的牵头学校成立了自己的骨干教研团队,定期深入农村联盟学校,指导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和小课题研究,人人会教研、人人做教研的氛围日益浓厚,真正实现了教研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标。同时,借助5个“金钥匙导师团”和3个名师工作室,开展送培送教下乡扶贫活动,教科研扶贫形式新颖、操作性强,受到了广大农村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一捆绑”为城乡学校发展注入动力

“三联三引”运行模式以山丹县教育局为统领,制订出台了《山丹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意见》,以捆绑方式对联盟共同体的牵头学校(城区)和成员学校(农村)进行年度目标责任书考核,农村学校年终考核20%的成绩纳入城区联盟学校(园)的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集体的评优晋级中使用,最大限度地促进“三联三引”目标的实现,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同时,山丹县教育局还不断探索“三联三引一捆绑”教育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城区学校引领农村学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内驱力。通过城乡精准结对建立的城乡联盟发展机制,有机将城区和农村学校结对联姻,对农村进行全方位智力支持,以联促引,联引结合,捆绑考核,以此实现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促使全县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也具有现实的开拓性和创新性。

“三联三引一捆绑”创新教科研扶贫模式内容涉及城乡学校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教科研活动、年度目标责任书考核等方面,具体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城乡学校教育发展现状,根据城乡学校及教师发展所需,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订形成切实可行的城乡联盟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并依据方案稳步推进城乡联盟发展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联盟教科研活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分享,以此促使乡镇学校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和快速成长,促进乡镇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改变固有的城乡各自为阵、单一化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积极创新思维,总结提炼形成操之有法,行之有效的“三联三引一捆绑”创新教科研扶贫模式,对县域内教育教学管理中固有的传统思想、运行模式、方法策略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改变原有的低效甚至无效管理方法策略,并能逐步渗透到城乡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研究、师生全面发展等各层面,使乡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得到根本性改变,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形成城乡教育均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