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丹县东街小学

长期以来,对于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致力于单篇的“精读细讲”,来指导学生阅读,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会了教科书上的内容,而阅读量却很小、阅读面很窄。对此,笔者所在小学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有梯度的问题设计,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阅读量小,所选择的书籍非常单一。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缺少阅读的书籍,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部分学生忙于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学习没有计划性;少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阅读兴趣不浓厚等。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和教师将群文阅读教学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其目的是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所谓“群文阅读”,是指在一节课中,紧紧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开展教学,根据学情与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议题,这些议题可以是同一类体裁的文章,或者是同一作者的文章,也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但切忌一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搞成“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群文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群文阅读教学是相对于单篇精读教学而言的,由于一节课要完成多篇文章的阅读,所以,群文阅读教学难度更大一些。因此,要想做好群文阅读教学,教师要精讲每一篇文章,让学生打好扎实的阅读基础,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字词句篇阅读能力,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当然,一个单元或是一组课文是否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授课,还要因课而异,如果单篇阅读教学能解决问题的,就不必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要根据内容,以学定教。

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之前,重点抓好“课前预习”这一关,课前让学生花费时间,大量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把课文作为精读文章,把其他拓展的文章作为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即把课文作为基础课,把群文阅读作为延伸课。当然,学校也可以将校本课程有机融入群文阅读的范围内,以此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二、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教师要做好群文阅读议题的整合。群文阅读的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确定上群文阅读课后,要进行大量资料的整合与筛选。可以将同一体裁的文章作为议题,以某一篇文章为核心,其他文章为辐射点,开展阅读教学;也可以将同一作者不同风格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如:教师可将杜甫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学生就会发现,作者作品的创作都与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再如:送别诗、表达母爱的文章、写景的文章等都可以放在一起阅读,这样就丰富了群文阅读的“载体”,把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变为师生、生生之间多向的、开放的群文教学模式。有了这个载体,我们何愁学生没有书可读?我们还担心学生的阅读量上不去吗?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取还要有一定的梯度。例如,在执教老舍的《草原》这一课时,笔者搜集了《养花》,还有《桃花心木》《雅鲁藏布大峡谷》等放在一起,让学生有比较地感受不同作者笔下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情进行选文,选文的难易程度、知识深浅等要适当。如:在执教《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古诗时,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吟诵方法,并配乐吟唱;通过合作交流、自主研读,把诗的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选文——阅读概览——主题梳理——思维导图——精彩片段分享——拓展延伸——多元教学评价这一过程,教师不断讲课、听课、评课、反思,教学水平必然会得到快速提升。

2.提升学生预习古诗词的能力。笔者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索始于2017年,从刚开始的“2+1”三篇开始,笔者选取了北师大版六年级的《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三首古诗,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预习了这三首古诗,了解这三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紧扣“送别”二字,体会诗歌的意境,对比三首诗,同样是送别,由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心情也不一样,但都表达出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内心的孤寂与惆怅等。从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学生课前预习充分,教师教学设计精巧,反复推敲、磨课,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浓厚,教师教得轻松,在单位时间内做到了以点带面,突破了仅靠单篇而讲解繁琐的阅读现状,凸显了群文阅读的优势。

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巧设疑,通过课前导学案,抓好群文阅读教学这一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如,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充分,阅读量上不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于是,笔者通过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知识“流动”起来,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

在课余时间,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阅读内容,限定时间让学生阅读,制作阅读量化表与评价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每天布置阅读内容,哪怕是一段文章也进行有效指导,利用每天课前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汇报自己阅读的收获。如,你所读的这一组文章的共同点是什幺?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作者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等。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很重要,教师对学生要多进行鼓励与表扬,久而久之,学生们你追我赶,兴趣浓厚,全班掀起了阅读高潮,阅读成了学生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迅速捕捉到文章内容的关键信息点;而一些阅读习惯不好的学生,由于目标不明确,阅读任务很难完成。

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阅读提示就显得很重要,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也不可轻视。例如,围绕“心理活动片段描写”,笔者将《小抄写员》《父爱》《墙角的父爱》《背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文章组成一组,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笔者也把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起来,让学生读中思考、写中总结,做成思维导图,梳理出文章大意。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发现,父爱的表达方式不同于母爱,但他们的出发点都一样。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智慧的“点燃者”,教师要做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去体会、去感悟、去运用,只要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力自然就很快提高了[3]。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从单篇到多篇,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以后,教师要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以及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长期的教学中养成的。由一篇文章到多篇文章,学生学会了略读、默读,甚至是跳读、精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变化,自主阅读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如,对于《金色的鱼钩》这样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可让学生与《丰碑》《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放在一起阅读,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量与阅读能力,在一节课内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而如果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抓住三篇课文的主线“责任”这一关键点,梳理三篇文章的脉络进行长文短教,同样是写责任,在三篇文章中却有不同表现。通过让学生“跳读”,找关键句的方法,品词赏句,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理解起文章来水到渠成,学起来就很轻松,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无痕中得以提升。

5.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们常说:“言为心声。”学生阅读能力上去了,习作水平也就提高了。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捷径和最重要的手段。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随着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自己喜闻乐见的一些经典篇目,自主阅读。为了达到读写结合,教师可以把“阅读成长记录袋”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一做法很实用,通过有效利用“阅读成长记录袋”,教师指导,学生学做,让阅读教学落地生根。每月,学生根据阅读的篇目,自己动手画思维导图,自己动手制订自己的群文阅读计划、阅读记录卡、读书分享卡,并进行好词好句摘录,写阅读心得体会、阅读反思、阅读评价表等。学生通过课堂当堂写、课后随笔练、写读书笔记等方法,慢慢地,写作时人人有话可说、人人有话可写。

总之,通过近几年群文阅读教学的大胆尝试,笔者发现,在群文阅读中,学生初步学会了速读、略读、跳读、默读等基本的阅读方法。当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以群文的形式开展教学,教师要依据学情有的放矢,合理选择。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督导,送培进校、送教下乡等群文阅读教研活动,笔者所在学校也把这一做法推广到各兄弟学校,尤其是以班级读书交流会活动为载体,以群文阅读为切入点,进行有效评价,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阅读兴趣浓厚,各学校也呈现出了群文阅读教学百花齐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