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婉斯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中非物质艺术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族音乐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章分析了民族音乐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缺失的现状,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3—0108—03

民族音乐是在民间产生、流传的音乐,表现的是民间的生产生活。在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也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民族音乐体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把民族音乐融入课堂,发挥民族音乐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积淀艺术素养,使其成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音乐是民族精神的发扬和体现,把民族文化渗透到民族音乐中,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强化民族精神,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1]。

2.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自豪感。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提升课堂的趣味性,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借助民族音乐教学,能够为小学生营造出更加轻松的环境,使其能够通过音乐的学习和鉴赏陶冶情操,舒缓情绪,实现健康成长。

3.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越发习惯“快餐文化”,小学生把流量明星、选秀明星作为偶像,喜欢流行音乐,对于民族音乐知之甚少,艺术素养难以提高。将民族音乐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加入了《花木兰》《梅花三弄》等鉴赏作品,让小学生接触民族音乐,促进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2]。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族音乐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对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有较高要求。到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多元文化的冲击,一味追捧流行音乐,人们静心欣赏民族音乐的情况少之又少,导致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甚至不少民族音乐接近失传。对此,政府部门在推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反复强调传统文化的推广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小学民族音乐的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音乐教材相对单一,民族音乐所占据的比重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影响小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二是教学方法单一,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体验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也没有重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纯粹死板的理论知识讲解和歌曲学唱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三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死板,缺少音乐社团活动或者音乐比赛等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新媒体技术应用不多;四是师资力量薄弱,在小学中,有一部分音乐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还有一部分专业教师因缺乏后期的继续教育,其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薄弱的师资力量难以达到民族音乐教学的要求。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养。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产生背景,认识到民族音乐在学生艺术素养提高方面的积极作用,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确保民族音乐更好地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3]。为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民族音乐曲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加深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实际教学中,借助不同类型、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音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丰富学生的阅历。另外,每节课播放不同的民族音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引入一些耳熟能详的民族歌曲,如《吉祥三宝》,让小学生初步认识民族音乐,强化感知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的民族音乐拓展视野,如,彝族民歌《阿里阿里》,蒙古族民歌《梦中的额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民族文化具备的感染力,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和民族传统文化。

2.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介绍歌曲中提到的羌笛、木鼓等乐器,让学生通过视频直观地看到乐器的演奏方法,听到乐器的声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简单,教师如果单纯地讲解民族文化的艺术特色、创作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性。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小话剧等活动,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喜欢的音乐氛围中,了解民族音乐产生的背景。也可以借助对比教学方式,对比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赏析,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民族音乐的特点,开拓视野[4]。

3.丰富教学内容,丰富学生阅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构建“线上+线下”的互动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民族乐器。也可以通过民族音乐知识问答竞赛或者表演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少数民族不仅有独有的音乐,还有与之相匹配的舞蹈,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舞蹈表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提升音乐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想要将民族音乐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立足民族音乐的特点,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舞蹈动作,通过肢体的律动配合音乐的节拍,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民族文化。例如,在京剧的教学中,播放《说唱脸谱》的视频,其中有各种各样的乐器演奏和精彩的表演。此时,教师模仿京剧演员的动作和语气,给学生展示一段唱词,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加入身体打击乐模仿京剧中的打击乐器,让学生通过“唱、念、做、打”等方式体会京剧音乐的节奏特点。也可给学生示范京剧中的经典动作,如手部动作:兰花指、剑指;眼部动作:转眼、对眼;脚步动作:跨步、碎步等,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进行音乐学习的同时,加深京剧艺术的了解和认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6]。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音乐厅等地方参观鉴赏,品味高雅音乐,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或者邀请一些民族音乐领域的音乐人,到学校义演,开展讲座,拓展学习交流平台,培养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4.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资力量。良好的师资力量是确保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关键。从学校的角度,应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外公开招聘优秀的民族音乐人才,组建专门的民族音乐教师队伍,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同时重视现有音乐教师的培训,通过教学交流、外出学习等方式,为音乐教师提供自我提高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设置好相应的奖惩措施和绩效考评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5.创设教学情境,渗透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鉴赏民族音乐的同时,感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精神追求。民族音乐有着浓郁的地方风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开展教学,将不同民族的特色直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融入到民族音乐情境中,确保学生鉴赏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民族文化。例如,在学习《瑶族舞曲》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类型的音乐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族乐器,教师就用不同的民族乐器演奏《瑶族舞曲》,营造走进少数民族的情景氛围,将学生带进充满民族色彩的音乐课堂。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不可能一一展示传统乐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应的音乐视频或展示相应的图片,再配合适度的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古筝、马头琴、葫芦丝等乐器,了解传统乐器文化,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

总之,将民族音乐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促进小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音乐学习能力的提高。从教师的角度,应该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推动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关注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情况,积极探索新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文化传承途径,在保证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蒋亚轩.少数民族音乐在小学中的教育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0(20):23-24.

[2]朱红梅.多元文化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J].北方音乐,2020(17):189-190.

[3]杨丹.小学音乐课程实施的困境与走向[J].课程.教材.教法,2020(08):109-115.

[4]林国莲.试论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融入策略[J].北方音乐,2020(05):161+168.

[5]潘佳佳,孙小会.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策略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55.

编辑: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