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博

〔关键词〕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

学组织;教学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0—0061—01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教育面临着三大矛盾:一是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现实之间的矛盾;二是课程内容总量偏多与探究教学、创新教学等在客观上存在的费时较多之间的矛盾;三是新课程标准与旧的教育评价制度之间的矛盾。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高效课堂的构建显得十分必要。那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1.教学目标设计策略。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遵循三大原则:一是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结果性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可直接授予学生的内容,体验性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间接获得的观念、经验、行为等。只着眼于结果性目标的教学是浅层次的教学,它没有发展的功能,应将其与体验性目标的教学相结合;二是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相结合。教师的教学应在达成预设性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尽力促进有效生成;三是共同性目标与差异性目标相结合。基于学生的差异,在共同性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考虑设计针对后进生和优秀生的个体化目标,即差异性目标,使差异性目标成为共同性目标的补充。

2.教学内容设计策略。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补充和调整,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一是教材资源。新教材给了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了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二是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资源,如进行《统计》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统计学校路口的汽车通过情况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三是网络资源。网络把整个世界缩小了,轻点鼠标,就可获得大量有价值的资源。

3.教学过程设计策略。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有部分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比较单一。怎样打破这种单一、线性的教学形态,体现“动态生成、自主建构”的理念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入手,在以“目标—过程—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倡导“活动—体验—表现”这一进程,使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更趋向于多维、开放的教学形态。

二、高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积极、主动的组织、监控和调整。

1.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策略。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教师应如何营造课堂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一是趣味性策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保证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二是层次性策略。每个学生在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科学的、难易适度的、有层次的问题;三是探究性策略。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探究性的材料,创设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这样学生才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学习。

2.课堂的监控策略。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活动,把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转嫁到能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学习、探究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以达到课堂监控的目的。课堂上,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是否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寻找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兴奋中学习、探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此外,教师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和“捣乱”行为时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把错误变成有利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错误中找到“真理”。

三、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刻都可能有新的资源生成,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促进预设目标的高效实现或新的更高价值目标的生成。教师从不同角度切入,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

编辑:沈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