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琦

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的学习目标是,“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相关专家表示,《指南》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遏制“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今日早报)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像龙卷风一样席卷了全国,钉子一样钉在了诸多家长的心里。这颗钉子钉得家长们疼,孩子更疼。各式狼爸、虎妈相继出现,一时间中国教育“凶兽横行”。但是,孩子真的需要这些吗?三岁会背唐诗三百首的孩子以后未必能成为文豪,会背圆周率小数点后20多位的孩子也未必能成为数学家。

周立波曾说过,中外教育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是“小学累,中学苦,高中拼,大学混”,而外国教育是“小学玩,中学混,高中学,大学拼”。在大二之前我们的学生比他们强,而在大二之后,他们就会快速超越我们,并且是终生超越。而众多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新闻显示,急功近利的教育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别说是“才”,恐怕要成为合格的“人”都是困难的。

推动幼儿过度教育的黑手有很多,一是应试教育逼迫,现实评价体系过分重视知识、分数而轻视能力和人格。二是社会、媒体的跟风和推波助澜,像央视春晚中背百家姓的小女孩,就曾引起背百家姓的热潮。三是商业推手的唯利是图。遍地开花的幼教场所,收费昂贵,张口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许多小朋友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快乐童年。种种原因加重了父母们的焦虑情绪,深恐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前途渺茫。此次出台的《指南》,就是给家长一个参考标准,告诉家长,孩子幼儿时期正确的学习发展规律,希望家长们不必过于焦虑。快乐的童年与以后的成功并不是一对矛盾体。

笔者认为,“6岁会10以内加减”是一针教育清醒剂,有利于引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不要一味地埋怨中国的教育体制,所谓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样的幼儿教育的恶果之一就是让孩子从一开始就畏惧学校、讨厌学习。在他们应该游戏、奔跑的年龄,不得不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这会让他们认为,学习是枯燥的,甚至是一种惩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对学校心生厌倦。相对于只关心孩子在学习、认知上的能力,《指南》更关注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培养其学习兴趣,生活能力。

童年是生命中的彩虹,是一生的美丽回忆。希望以后的孩子不要想起童年就是一片灰暗冰冷,没有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