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鑫

[摘 要] 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一线教师,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困境,探索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方法,倡导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引入“成长导师制”,并对该种制度实施的内容、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究。

[关 键 词] 中职;职业生涯;成长导师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262-02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

职业生涯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工作的职前教育,承担着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律知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力争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拥有梦想、遵纪守法、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中职学校生涯教育目前的困境

(一)师资缺乏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体系,如社会学、心理学、专业知识、职业指导等,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课基本上都由德育教师负责日常教学,缺乏专业的教师,无法提供较为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

(二)职业生涯教育流于形式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知识,重实践轻课堂的现象,虽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的理论灌输为主,学生不愿听、不愿做,职业生涯教育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许多学校尚未认识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安排其他非专业的老师兼任职业生涯课,相较于专业课和语数英,职业生涯课处在弱势和尴尬的局面。

三、成长导师制的由来

“导师制”,起源于15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一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中较为普遍。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也开始探索、推行“成长导师制”,尤其是长三角经济教育比较发达地区,面向部分或全体学生试行。

本文探索的“成长导师制”不同于中小学的成长导师,是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是基于职业生涯教育,在正常的班级教学和活动下,设立“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中心”,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探索、引领、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己、进行职业探索、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从而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四位一体的个别化教育培养模式。

四、实施的内容

(一)成长导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中职生大多都是未被普通高中录取,而选择职业中学,对学习丧失信心,不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还是职业生涯课,只要与课堂学习有关,一概没有兴趣,更谈不上理想,每天最大的兴趣就是玩手机。成长导师首要的就是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呢?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导师通过家访、学生谈话、侧面了解,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了解学生的优点、缺点,学生为何丧失学习的信心,找出问题的症结,便于开展下阶段的工作。

(二)成长导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认识你自己”,哲学家苏格拉底常用这句话教育弟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自己,认识人性很重要,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但是人有千面,想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挖掘隐藏的内在人性,就需要导师专业的指导。

1.帮助学生兴趣探索:喜欢做什么。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花了几十年时间进行了大量的访谈,研究什么东西令人们感到幸福和满足。他发现,和人们通常想的不同,不是在人们很放松、什么事都不做的时候,而是当人们专心致志地、积极地参与或从事某种活动、忘记了时空和自己的时候,他们感到最为愉快和满足。导师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这种可以令学生感到愉快和满足的兴趣点。兴趣探索方法主要有霍兰德自我探索量表、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库德职业兴趣量表等。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中,“霍兰德兴趣岛活动”是一个经常被使用的兴趣探索方法,通过一系列定量、定性地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2.帮助学生性格探索:适合做什么。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待客观事物和社会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着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性格影响着一个人生涯发展的方方面面,了解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有重大意义。目前,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是美国心理学家伊莎贝尔·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布里格斯的MBTI理论采用量表。

3.帮助学生能力探索:擅长做什么。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成长导师就是要帮助这些独特的个体,探索发现自身的能力特长。纵观当今社会,凡成功者,都是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我们的学生想要成功,首先就要发现自己具有什么优势,擅长做什么。我们所说的能力是指完成一个项目或者任务所具备的稳定的素质。成长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给学生布置活动或任务,衡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导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定量、正式的理论测评或者非正式的方法如撰写成就故事,测量职业能力;可以带学生去参加面试或招聘会,既是能力的测试又是能力的锻炼。

(三)成长导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

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很多高一新生非常迷茫,迷茫自己的专业究竟学什么,迷茫将来到底要做什么工作。成长导师需要帮学生来理一理专业对应的职业群以及相应的资格证书,让学生明白将来就业的方向非常广,选择职业还需结合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因素。

2.带领学生尝试职业体验。成长导师可以带领学生选择专业对应的企业进行职业体验,也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还可以利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时,进一步了解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指导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必须正视就业难的问题;要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要告诫学生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成长导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是企业用人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中职生应努力培养、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成长导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其次,在学校参加实践操作时,应严格遵守7S操作规范;最后,在参加企业实习、工学交替时,应做到爱岗敬业、遵守劳动纪律、遵守企业规章制度。

(五)成长导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大部分学生在中职毕业后就面临着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是他们的“圆梦”计划,是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谋划,是中职生对个人职业前途的展望,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前提。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导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优势,辅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找到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职业生涯。

五、实施的方法

(一)建立“N+1”双向选择成长导师制度

“N”是指学生的人数,即根据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N的人数,一般为5~10人为宜,“1”即是成长导师。成长导师与学生的配对,必须是双向的,否则就达不到效果。由学校为班级选聘成长导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加上班主任的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导师,导师再根据报选学生人数的实际情况,再录取学生,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大学的选课系统。

(二)建立成长导师选聘制度

成长导师的个人魅力、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生涯,因此要建立规范的导师选聘制度。首先,要选择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老师和专业课老师来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老师,能够给学生专业的建议、测试指导。专业课老师能够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专业,能够有更多机会参与本专业的职业体验,为职业生涯规划打好基础。其次,要选择专业能力突出、学生思想工作有方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成长导师。最后,要对成长导师进行专业培训。可以设立“成长导师培训工作室”,专门负责成长导师的培训以及考核工作。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指导课

职业生涯指导课应抓住中职学校选择性课改的契机,把授课内容重新进行科学的整理与规划,可以从职业认知、职业体验、职业规划以及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确立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

六、实施的意义及反思

(一)一种更为有效地职业生涯教育教学模式

职业生涯教育引入成长导师制,可以使职业生涯教育专业化、小班化、个性化,同时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可以大幅度提升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培养一批目标明确、方向坚定、职业道德与素养高的技能人才。

(二)一种新型有效的师生关系

成长导师制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说教模式,带领学生开展职业体验、实践活动、交流讨论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学生感到老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大家的朋友、参谋,师生之间进行积极平等的互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教学相长。

(三)一种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成长导师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是发掘学生的潜能,为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及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一种新的德育模式途径

成长导师制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坚持从每一位学生抓起,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些学生在导师的引领下,找到了职业理想和目标,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找回了自信。

参考文献:

[1]张芙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旭.创新德育模式促进学生成长[J].职业技术,2009(10).

[3]洪向阳,蔡世玲.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操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