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军 汤威宜 易兵

[摘           要]  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是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一大特色,丰富和发展了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通过联合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为企业的创新驱动提供智力支持,学校、企业和学生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从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出发,提出建设基地需要符合的基本要求及建设的具体方法。

[关    键   词]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108-02

高校是人才培养、思想汇聚和科学研究的高地,肩负着科技创新、科学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1]。研究生群体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加强研究生的教育,提高研究生的整体能力和综合水平至关重要[2]。当今时代和社会快速发展,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研究生,为新时代新社会输送高层次创新人才已然成为各高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3]。

我校自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中纺织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及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其相关本科专业纺织工程及轻化工程等是中西南地区最有影响的特色专业群之一,也是我校重点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专业,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南省普通高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湖南省高校生态纺织与染整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纺织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南省纺织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纺织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新型纤维面料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人才培养平台。该专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近二十家国内行业排头兵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为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目前我校已培养该专业研究生200余人。

一、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升高校办学质量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实现“接地气”的教育方式;拓宽了我校及导师科研经费筹集的渠道,解决“资源限制技术发展”等问题,这既有利于导师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推动了高校教学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我校以基地建设的方式聘用校外导师,对校内师生比例失衡状态起到缓解的作用。总之,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能够提升我校的办学质量,促使我校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自2012年与约克夏染料(中山)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以来,每年至少有1名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习并开展课题研究,企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全程指导。近年来在企业中完成的硕士研究生课题有新型耐氯固色剂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研究(2013届硕士研究生郑豪课题);酸性染料固色剂的合成及其在锦纶织物上的应用研究(2014届硕士研究生冉巍巍课题);含胍抗菌整理剂的制备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研究(2015届硕士研究生杨双兰课题);新型低盐染色活性染料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2016届硕士研究生柳高课题)。近年来企业在学校设立研究生奖助学金30万,奖励品学兼优及家庭困难的学生;企业委托横向项目2项,分别为“酸性染料染色废水的深度处理及染料回收利用(经费100万)”“新型抗菌整理剂的合成及其应用(经费6万)”,通过与该企业的联合培养,为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我校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在省抽检中均为优秀,毕业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增强企业的技术及竞争力

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对企业而言,是提高自身技术和竞争力的途径之一。首先,企业通过建立基地,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这使企业赢得了社会声誉。其次,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获得行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和社会竞争力。最后,联合培养研究生既引进了学生,同时又引进了高校导师,为企业的发展汲取人力和智力。研究生毕业后如果留在基地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人才引进的渠道,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

约克夏染料(中山)有限公司是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公司以纺织印染助剂为主,兼营其他精细化工学品,具有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和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公司多年来一直与着名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紧密合作,成立了约克夏染料(中山)研发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博士研究生10名和硕士研究生30名。多年来,公司注重与国内外大公司强强联合,先后吸收和并购了云南生物谷、湖北丽华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为公司的壮大和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约克夏染料(中山)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三)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建立研究生联培基地,不仅能获得校企双赢,对研究生个人而言更是受益匪浅的培养方式。与学校以理论为主不同的是,研究生到基地接受企业的培养是通过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把理论落实到实际层面,提高思考与实践的能力,从而成为真正具备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另外,企业是真正融入社会的地方,能够锻炼研究生务实的工作作风及善于沟通的交际能力等课堂上难以接触的东西,还能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缩短其毕业后对就业环境的适应期等。总的来说,这一模式提高了研究生自身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对研究生而言是受益终身的。

目前通过与约克夏染料(中山)有限公司的联合培养,已共同培养研究生10余人,毕业生6人;共获科研立项8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湖南省大学生研究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17项。毕业研究生实现了双100%,即100%就业且主要进入相关行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优良率为100%。

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发展要求

(一)基地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是与时俱进的教育培养方式,为更好地实施该方案,必须站在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规划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达到这个目标,高校在牵头建设联培基地时优势明显:(1)约克夏染料(中山)有限公司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确保了基地建设及研究生的发展前景;(2)该建设基地所从事的产业非常符合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且以市场为导向,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服务。

(二)基地具备完善的科研及生活设施

建设基地具有一定先进性的科研设施和场地,虽处于行业或专业的一般水平,但校企双方没有盲目追求精锐,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经费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企业有能力保证经费来源,保证基地正常运转。除此之外,基地保证为研究生在毕业前提供为期一年的科研活动,妥善安排研究生食宿、生活设施及环境,使学生能够无后顾之忧,专心科研。

(三)基地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

除了相应的硬件设备外,在软件设施方面,基地建设还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基地建立了具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或技术中心,组建了雄厚技术力量的研发团队,便于学术交流、开展专业性的课题研究,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指导,培养出高层次的创新人才。

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经验

(一)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作为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创新教育模式,校企双方建立了“互动”的培养制度,形成“学校—校内导师—基地部门—校外导师—研究生”互相协商、沟通及联动的关系网。校企建立了长效的合作关系,双导师沟通、了解研究生的培养进程,充分发挥了联培基地的作用,共同推动了联培基地建设平稳、快速地运行,创造互惠互利、多赢的局面。

(二)建立严格的管理及定期汇报制度

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政策或制度,因此校企需多沟通,建立一套严格的研究生联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地作用,促进基地可持续发展,并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进一步监督和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积极性,该基地要定期组织研究生汇报科研进展、学习及生活状态等,在给研究生送去温暖的同时增加其学习和科研的紧迫感。

(三)建立“双向”评估制度

为激发校内校外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建立“双向”评估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双导师”要定期向学校汇报学生的培养情况,对导师的工作进行评估,计算工作量和工作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明确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责任与义务。通过“双向”评估制度,还可以增强高校聘用校外导师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也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多具有潜力的骨干力量。

四、结语

湖南工程学院与约克夏(染料)中山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是一种与时俱进、互惠互利的创新教育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校内理论学习形式,实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践,从而促进校企共建、共赢局面,推动社会发展,而且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研究生群体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我校的研究生教育作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宝国,张军.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及运行机制研究[J].吉林教育,2017(18):1-3.

[2]于永进,吉兴全,安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运行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20(8):105-106.

[3]李宏军,陈善峰,马成业,等.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28-30.

[4]易兵,曾永卫.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新机制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5(10):21-24.

◎编辑 赵瑞峰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ostgraduate Joint Training bas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Yorkshire Dyestuff (Zhongshan) Co., Ltd

WANG Lian-jun, TANG Wei-yi, YI Bing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erving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the "national special needs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he graduate education of our university has made a useful exploration. Among them,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joint training base is a major feature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our school,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graduate education, stimulat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students through joint training, providing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innovation drive of enterprises, and realizing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for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nd specific metho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

Keywords:postgraduate joint training; demonstration base;construction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