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斌

[摘           要]  针对中职类学校主题班会课普遍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现状,根据班会课要求,结合多年担任班主任开设主题班会课经验,提出主题班会课内容设计方法和实施技巧,使主题班会课的开设不再无从下手,而且能开出新意,形成独特的班级氛围。

[关    键   词]  主题班会课;攻略;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2-0164-02

笔者从事中职教育18年,班主任年限15年,涉及文理工各类专业。很多老师表示班主任工作最难的是主题班会开什么以及怎么开的问题,我自2019学年接任新能源汽修班以来,每周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本学期一共20周,在校才11周时间,我们班在这一学期中仍然举行了20次主题班会。仍然保持了每周一次主题班会课的频率,线上线下应势而为,每次活动还收到了很好的实效。每学期一次主题班会公开课,每次开课听课人数都在30人以上,并进行录像传播。

如何做到这样的频率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主题班会课操作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攻略一——主题班会课内容设计

所谓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委会组织领导开展的一种自我教育自学成才活动,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这个攻略里的第一条便是主题班会课的内容如何来设计。

(一)对中职德育目标的分解

生活工作中有些纲要是需要认真解读的,比方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班主任在苦恼主题班会课不知道上什么的时候不妨看看这个。小小地研究一下,把教育任务和内容按照内在的逻辑联系分解为具体的专题。如德育目标中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可分解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成才教育、民主法治教育等。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可分解为基础道德教育,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教育,劳动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教育等。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可分解为个性发展教育,自我意识教育,意志品格教育,自尊、自信、自强教育等。这样一来,班主任就不会为了主题班会课内容纠结郁闷了。

(二)对同一主题的分层次解读

有老师在高一上过某主题的主题班会课就觉得到高二、高三不能再重复上了,认为不然就太不创新了。创新是一件好事,我大力鼓掌拥护。可是创新不是说上过的内容就不能再上,这明显没理解创新的真实内涵。伟大领袖一直在教导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同样的,我们在设计班会课内容的时候,也要坚持这一精神指导。学生在高中三年中每个时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能力,对同一问题在不同学龄阶段设计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反复的教育,内化其思想认识。比如与青春期相关的主题班会课高中三年就可以这样来设计:高一,青春期交友安全;高二,爱情是什么;高三,性知识教育。

这样设计是为了保证青春期情感安全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追求一种教育的长期效果以及循序渐进的教育进程。

(三)对同一精神内涵的多角度呈现

除了在不同时间线对同一主题的解读,还有一种情况是同一精神内涵的多角度呈现,这可以理解为空间上的拓展。班主任在操作此类德育内容时可以设计成系列主题班会。以“表白系列”为例:表白意味着感恩和自豪,学生可以向祖国表白,结合时事,呈现一堂《众志成城,感恩有你》;借节日向父母表白,设计两堂《最美的花送给最爱的她》和《一起“炫”父吧》;学校可以向学生表白,借开学之际,把学校的工作和久别的校园直播给学生看,线上主题班会课《花已开好,等你返校》就应景而生了;也可以互相表白,趁着520这个日子,完成一次《520·遇见爱》的感恩教育。在一个学期内安排这样的系列活动,让主题内涵更充实、更丰富,也让学生对这一精神理解得更全面、更立体。

(四)主题班会课教育的“一条龙服务”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老师在办公室里教育学生的时候,其他老师要帮腔。同样的,班主任准备一堂主题班会课应该注意这个主题的“帮腔”——也就是一条龙式教育。就是跟商家推出的一条龙式服务一个道理,要有售前、售中和售后体系。

设计主题班会课内容的时候可以参考本班专业课进度、德育课内容、学校各类竞赛活动、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借题发挥”是班主任必须要掌握并经常运用的手段。而主题班会课结束之后,更要设计内容进行“追踪”教育,后续的内容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班会课的教育效果。

二、攻略二——主题班会课的形式策划

“60后”听邓丽君,“70后”听罗大佑、崔健,“80后”听王力宏、周杰伦,“90后”听李宇春,我这些话干什么呢?归纳到底一句话,班会的形式要符合中职生的特点,要不拘一格、丰富多彩。我们的学生有一句话:不精彩宁可“死”。主题班会课的形式我主张四个字:多、活、新、特。

(一)多——形式多样

观摩过很多班会课,一律小品表演、故事分享、游戏一两个、老师小结、全班大合唱。气氛都是感人的,场面都是蒙人的,效果都是吓人的。事实上,还有诗歌朗诵、座谈、辩论、课本剧、听报告、情景模拟、记者招待会、演讲、佳片欣赏、竞赛(理论与技能)、文艺表演、经验介绍、野外活动(登高、野餐、踏春、秋游)等不一而足。

(二)活——灵活多变

班会形式虽然是多样的,但不能也没必要每堂课都把所有的形式都套用上。形式最终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要根据主题不同选择不同的形式,将各种形式用活。比如我们在举行诗歌朗诵会的时候,主要选择的是朗诵、竞赛的形式,同时,我们也选择一些唱诗词的形式来活跃气氛,感受诗词的另一种风格,使整堂班会课充满了优美的韵味、诗意的气息和竞赛的热情。又如“一起出发吧”主题班会课,采用小组体验活动、回顾谈感受、团队合作游戏等方式,所有形式为“团队、协作、坚持”这个主题服务。

(三)新——体现创新性

班会课形式不能像程咬金的功夫,只有三板斧,没了第四招。游戏、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是老一套,但我们可以让这些形式历久弥新。游戏不再是单纯的游戏,加入团队拓展的内容,增加游戏的厚度,挖掘游戏的内涵,使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在游戏中受到比说教更深刻的教育。有人认为主题班会课一定要搞成一堂内容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课,事实上有时一部动画片的教育力量远远超过这些。比如我曾经在班会课播放过一部名叫《哆基朴的天空》的动画片,通过一坨狗大便的经历,让人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相信并坚持,这个价值总有一天会闪闪发光、弥足珍贵。这个道理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苍白地讲述无数遍都不及这一部四十分钟短片带来的效果震撼。同样的,才艺大舞台也是学生增强自信、展示风采的一种形式,主题班会课也可以开成连续剧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最拿手的一项才能才艺展示出来,班会课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这也是班会课的目的之一。

(四)特——让主题班会盖上班级个性的章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个性与班级特色。班会题目要醒目,有多媒体配备的教室PPT一定要制作好,各种电子科技要跟上,照相机、录像机要架起来,课桌布置要合理,主题班会课的气氛要营造好。扩大参与者的范围,邀请嘉宾,展示个性,开成特色。这学期我们班的主题班会课开到第四堂,我们的教室外面就开始出现忠实观众了。在举行班级十佳歌手赛时,窗外有学生惊叹:他们班怎么每星期都有主题班会课呢?这声音里的羡慕我还是听得出来的。

三、攻略三——主题班会课的角色分配

如果你不打算“累死”在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上,那么你一定要记得学会做一个甩手掌柜。当然,甩不是随意甩,要甩得有技巧。

(一)信任学生是甩的前提

很多班主任说,学生能力不够,主题班会课操作不起来。事实上是多虑了。学生是不可低估的力量源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成为班会的组织者、生力军,这是我们各位班主任应该重点开发和利用的对象。现代的中职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较早接触社会、模仿能力强、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因此,在准备班会课时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班主任请信任学生,放手发动学生,给每一个学生锻炼的机会。

(二)循序渐进是甩的策略

这个甩当然还有个渐进的过程。我在高一第一学期第一堂班会课上第一句话便是:“我只带你们一个月,一个月后所有事情你们自己去搞定。班会课也是。”于是学生都有了危机感,都有了学习的动力。从我操作示范给学生看到学生负责设计我来指点修改,再到我定主题其他全部放手丢给学生。从扶到半甩再到全甩,功夫全教给学生,权力下放只会让自己更轻松。

(三)人尽其才是甩的目标

为什么要开展主题班会课?除了一些内容上的教育之外,更多的我认为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在操作主题班会活动的时候坚持要求“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职责”。班里的团支书、班长和组织委员是固定的班会组织人员,根据班级人数分组,每组3~5人不等,包括策划、道具、场务、主持等工作人员,轮流操办。

主题班会课是个与时俱进的活儿,攻略也将顺应时势不断发展。在以后的实践中若有新的心得,再拿来与大家探讨。这样既发挥特长,又尽到自己的义务,尤其是对后进生、班集体观念不强的和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更要给他们担负准备工作的任务,为他们创设表现自我、锻炼和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增强责任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个“懒”班主任一般情况下能逼出一帮能干的学生。开学第一堂班会课的组织工作说实话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这是完全由学生自行组织筹备的,结束之际我对着全班同学一顿猛夸:好好好,真好,从来没有见过比这更好的。就算有,肯定也是我们接下来的班会课。学生顿时喜笑颜开。接下来的班会课果然更好,超出想象得好。

主题班会课开展好了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且能够取得塑造学生良好性格、增强复合技能的效果,所以班主任要把主题班会课作为一个常抓不懈的任务来抓,施长劲,用巧劲,在层层攻略之下,让主题班会课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李迪.打造中职卓越班级的41个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吴小霞.班主任微创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