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雨薇 郭泉

[摘           要]  基于国际通行的能力本位教育,对“1+X”证书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适应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高职院校应着力搭建“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构架,努力培养适应长三角地区,尤其是苏州地区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能力本位教育;电子商务;人才培养;“1+X”;学分银行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3-0104-02

一、人才培养目标新方向: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是国际认可的职业人才培养理念,其主导思想就是培养“以能力为根本”的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这个理念与我们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及定位高度契合。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面临着快速老龄化,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的现状。袁志刚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2019)中提出,现代服务业发展将带来对专业人才更多的需求。早在2015年,全国服务业在全国GDP的占比已经超过一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已从原有的出口加工业向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转变,比如IT服务、市场和客户服务、金融服务等,这些行业需要大量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技能人才。袁志刚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带来经济增长,高技能劳动者的收入上升相对快于低技能劳动者。

二、明确“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框架

遵循 “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思路,人才培养需要在多方面形成合力:政府的政策引领和保障,学校的专业能力培养,企业积极合作并吸纳岗位人才。以下是基于笔者上述观点的总结和图示。

(一)政策引领

2019年5月6日,教育部下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要求,全国职业院校应积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尽快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管理、监督和考核,以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此,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组织制定职业标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组织开发相关教学标准。有了国家层面的引领和指导,我国职业院校开始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政府部门联动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了通道。院校内培训可面向社会人群,院校外培训也可面向在校学生,其目的在于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源源不断地为各行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

(二)学校培养

列宁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具有知识、技能的劳动者的重要场所。当下,以“就业为导向”依然是多数高等院校构建课程体系的主导思路,这点无可厚非,但这也导致“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为高等院校的短板。职业院校首当其冲,急需探索基于能力本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随着试点的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应将国家倡导的“1+X”证书制度与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合起来,打造或调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授课模式,以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当前“1+X”证书制度下,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主要对应考取的是“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证书对应两门课程,分别为理论部分的“网店运营基础”和实训部分“网店运营基础实训”。我们应该根据行业企业对电商岗位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以网店运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网店运营实操能力为核心,将企业需求、岗位目标及学生职业发展有机融合,开设相关课程(理论+实践),为“1+X”课证融通打下坚实基础,构建适应“1+X”课程融通的课程体系。

(三)企业贯穿

如果说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是为了获得科学理论知识,那么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便可参与一线的生产劳动,获得实战技术训练,学会运用科学原理指导职场的实际工作,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为此,我们应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之路。

首先,努力“请进来”。“双元”育人之路初期,积极邀请各行各业的企业人员来学校做讲座、授课,聘用企业讲师定期来校,打通“校园壁垒”,让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教师的传递路径。

其次,逐步“走出去”。前期,校方筛选出能够为学生在认知和技能上有实质性帮助的电商行业的龙头企业,并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实训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硬件实训条件,打造校外高效实训基地。可以每学期带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学生去企业工学结合,体验每年的“双十一”和“618”等几乎全民参与的电商盛事。

最后,形成订单式培养模式,或冠名班培养,为企业输送急需人才。校企“双元”育人缩短了从学校到企业岗位的适应性距离,将企业管理中的岗前培训前置。企业除逐利性活动外,也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合作并吸纳岗位人才希望成为人才培养路径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

三、深耕厚植,三方协力打造“学分银行”

教育部在2019年4月提出,要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建设“学分银行”,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学分银行”(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种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给予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欧洲国家称之为“学分转换和累积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简称 ECTS)”,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职教方式。笔者认为,“学分银行”非常适合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职业院校设立“学分银行”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半工半读的方式,在工学交替中学完一门功课,并将获得的学分存入自己的“银行”,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累积,学生最终获得学校规定的学分总数后即可“支取”相应学历。由此可见,打造“学分银行”有助于强化高职人才的能力储备,对加快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实施 “学分银行”后,可以将学生的技能等级证书、顶岗实习等转换成学分,代替理论课程学分。通过学分银行制度,学校对学生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认定、积累和转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为降低职业院校辍学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才能为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当然,成功实施学分银行需要多方协同助力。首先新建或完善现有校内学分银行并予以对接。其次,建立机构账户和个人学习账号。最后登记、认定、积累和转换学习成果。无论政府、学校或者企业都需要站在同一阵营,认可并鼓励学生“学分银行”的建设成果,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和成长。如此,我们才能在能力本位教育的基础上,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四、结论

只有知道终点,才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当下,国家高度重视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应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指导下,着力搭建“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构架,努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在 “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架构中,政府积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学校尽全力培养,从而实现企业得人才,学生得技能,学校得发展的共赢局面。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我们应努力进行“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以能力为导向的电商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相信我们的努力定能为长三角经济带,尤其是苏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更好的复合型高技能电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唯宏.以“网店运营”带动电子商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307.

[2]杨媚.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电商运营》课程教学研究[J].才智,2015(8):140.

[3]李辉政.“学分银行”与“1+X证书”关联耦合推动职业教育新变革:以传统建筑技能人才培养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0,4(1):16-21.

[4]罗明,陈环,杨希.CBE理念指导下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20(14):10-14.

[5]张毅.刍议1+X证书制度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0(4):64.

[6]袁志刚.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EB/OL].(2019-01-16)[2019-04-04].http://www.doc88.com/p-8466427569309.html.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