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蒋平江 贺凯盈 刘明学

[摘           要]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在职教改革背景下是大势所趋。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不仅应面向技术大发展,对接“十四五”产业升级,更要依托产教融合对接岗位能力需求、课程改革、技能竞赛训练、等级证书考评等,形成校企合作双元共建机制。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现实需求出发,系统描述“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思路和路径。新形态教材建设要着重培养学习者岗位技能,同时也要坚持德技并修的思政理念,以更符合职教属性、更合理的呈现形式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岗课赛证”;新形态教材;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7-0005-04

一、引言

《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2]等文件的出台,从宏观层面明确了职业院校教材的编写、审核、出版等管理问题,给教材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提出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主要包括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和融媒体教材[3]。教材的形态变化将促进课程教学的变革[4],不同的教材形态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适用于不同类型课程教学需要,建设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是今后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趋势和重点任务。

《“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5]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形态教材,重点推动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以真实生产项目以及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建设,结合订单培养、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教材;推动教材配套资源和数字教材建设,探索纸质教材的数字化改造,形成更多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的数字化教材。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相关的经验和体系不够成熟,在“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方面存在诸多现实困难。在首届国家教材奖获奖教材中,新形态教材占比偏低,当前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有待加强[6]。鉴于此,职业教育研究人员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尤为必要。

二、“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现实需求

与传统职业教育教材相比,“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具有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互动功能强、可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优点[7]。因此,“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可弥补当前教材形式单一、无法适应“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见文末图1)需求的现实困境[8]。

(一)“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基本要求

从基本需求方面看,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要“润物无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课堂,以至于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与教材的启智增慧、培根铸魂作用有机结合;二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岗位职业活动,强化真实情境与真实任务进教材;三是突出将教学案例与技能赛事结合,赛中有教,教中融赛,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挑战性与趣味性;四是在学习成果方面,要凸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与教学过程的衔接与整合,突出教学评价的导向性。

(二)“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本质特征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蕴含着深刻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变革,对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岗、课、赛、证”四要素给教材改革提供了改革思路和实施路径[9]。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开发“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具有设计理念新、建设机制新、教材内容新、呈现形式新、利用方式新的特征[10]。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将纸制教材的文字、图片为主转向文字、视频、图像、动画等内容为主的数字化、颗粒化资源集合。教材多形态整合的立体化课程教学载体促进了使用方式的转变,形成了集教材、学材、示范教程、工作指南、实操手册以及备考方案等于一体的新形态教材,实现教学活动、职业活动、职业技能赛事以及职业技能认证等工作的自由切换、无缝衔接,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

三、“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思路

(一)教材建设应强调实践性,突出职教类型特色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类型教育[11]。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时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强调实践性,注重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工程生产案例为载体设置教学单元,应将行业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及时融入新形态教材建设,这也是贯彻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中“教材在投入使用后,应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升级新动态及时进行修订,一般按学制周期修订”(即每三年一修订)的要求。

(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材承载着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课堂,以至于教学全过程的重任。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时要注重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抽象概念与鲜活案例相结合,显性表述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确保进课程教材内容可认知、可理解,指导学生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12]。

职业院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13]。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全过程,要积极、主动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教材编写开发时,编写团队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等融入教材,多采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案例和反映行业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的内容,培养职校生严谨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体现“岗课赛证”融通,强化教学标准指导

教材编审人员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深入学习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教材编选既不能沿用企业培训的“说明书”,又不能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科书”。在教材选编流程上,应按照岗位分析、工作领域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分析、学习情境与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步骤进行(见文末图2)。

四、“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

以组建校际校企多元主体、设计项目化编写体例、组织“四融入”(融入岗位新要求、融入课程思政、融入技能竞赛标准、融入等级证书标准)进教材内容、开发配套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路径,探索开发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

(一)组建教材开发多元主体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即具有职业岗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教材要体现职业性和实用性,应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人才需求。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让职校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将企业专家(包含能工巧匠、技术人员等)进学校参与教学过程,组建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构建、优势互补的校企双元协同的教材编写团队[14],编写和开发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人才岗位需要的职业教育优秀教材。

企业专家了解产业需求,熟悉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但其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有所不足,企业的技术、案例不能直接用于教材,需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将企业的就业需求和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案例转化为具体的教材内容引进教材,实现教学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15]。因为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教材开发中非常重要,所以专业课程新形态教材建设开发必须组建双元的教材编写团队,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共同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新形态教材开发和设计能力,提高教材建设质量。

“岗、课、赛、证”四要素可以给教材改革提供改革思路与实施路径,教材编写人员不再只是高校教师,教材开发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团队应校际校企联合组建,包括行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出版社编辑、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以有效破解教材改革中教材编写人员单一,教材内容偏重理论,缺乏真实岗位实践性内容和典型案例、教材形态等问题。

(二)设计项目化编写案例

企业岗位需求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起点和终点[16]。为保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实现“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课程建设中应将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实践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将相关的知识、技能、素质融入课程内容中,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课内实训、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开发相关的“岗课赛证”融通教材辅助教学,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环节,学生以实际工作典型项目为学习任务,锻炼基本技能。

以岗位能力、课程标准、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技能等级证书考评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将“岗课赛证”融通,校企双元合作,紧跟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引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和竞赛项目,增强教材内容的时效性,围绕专业群面向的技术岗位复合型人才需求,设计项目化教材编写案例。

(三)实施“四融入”进教材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结合行业特色、专业特点,通过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工程伦理教育等相结合,探索不同课程的“巴山精神”“国测一大队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如运营类专业课程教材融入劳动精神系列中的“巴山精神”、测绘类课程融入工匠精神系列中的“国测一大队精神”等),科学选择课程思政载体与素材,实现教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效融合。

教材编写团队探索将岗位新要求、课程思政、技能竞赛标准、等级证书标准等融入教材内容,发挥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作用,及时将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教材,将工程项目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编入教材,实现教学内容和生产技术需求同步。

(四)开发配套信息化教学资源

职业院校新生录取在普通本科、民办本科之后,处于生源的末端,学生理论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管理意识等方面相对欠缺,所以在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纯文本或传统图文并茂的教材很难引起职校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将现代信息技术(如声音、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制作技术)融入新形态教材开发过程,通过丰富灵活的信息化资源将抽象变形象、枯燥变生动、静态变动态、单向变交互,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同时,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将纸质教材和配套的教学资源融合,为学生提供“纸质教材+课程资源平台+二维码+移动学习终端”的立体化学习环境,突破传统课堂的束缚,使纸质教材和线上数字教学资源一体化,推进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便于学习者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促进教材和教法改革。

针对传统教材文字过多,图片及案例太少,音像媒体、网络课件、教学素材库、试题库、考试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下,将教材建设和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课程思政、技能竞赛项目、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等相结合,协同推进,开发配套的信息化数字教学资源(音视频、微课、动画、题库等),拓展学习内容,实现教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效融合。另外,通过信息技术快速、方便的特点,及时更新数字化资源,及时呈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弥补纸质教材更新缓慢的不足。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式教材在使用和内容更新上都更加方便,它不仅是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还是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助推剂。

五、结束语

职业院校教材体系应符合“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双向需求,更好地发挥其育人载体作用[17]。将新形态教材建设与在线开放课、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相结合,与教育教学改革一体化推进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职业院校教材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关键问题,国家政策导向、经济发展要求、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将职业院校教材适应性问题摆到了重要的地位。总的来看,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教材内容适应性、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的融合开发等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职业院校教材质量评价监测机制也将逐步建立。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3-01-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9-12-19)[2023-01-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moe_714/2020 01/t20200107_414578.html.

[3]丁喜纲.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比较与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7-71.

[4]黄明东,蔺全丽,李晓锋.高校新形态教材的特征、发展态势与建设路径[J].出版科学,2022,30(2):32-39.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1-12-07)[2023-01-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2112/t20211207_585534.html.

[6]刘湉祎,李正福,金文旺.提质、双元、分类:推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基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的分析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3):65-71,85.

[7]冯朝军.关于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新形态教材出版的思考[J].出版科学,2022,30(2):40-46.

[8]曾天山.试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J].教育研究,2022,43(5):98-107.

[9]燕珊珊.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价值、实现机制与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0):34-41.

[10]窦芳.“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逻辑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6): 65-71.

[11]王素霞.优化类型定位推进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91-96.

[12]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07-23)[2023-01-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07/t20210723_546307.html.

[13]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EB/OL].(2022-02-18)[2023-01-25].http://www.shaanxi.gov.cn/zfxxgk/zfgb/2022/d2q/202202/t20220218_2210940.html.

[14]周香,闫文平.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路径探究[J].质量与市场,2021(2):157-159.

[15]周芳,杨海峰,曹鹏飞,等.“三教改革”背景下新形态教材的内涵与建设原则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4):70-72.

[16]胡连连.基于大职教观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及教材开发探索[J].中国培训,2022(4):94-95.

[17]徐晔.“双向需求”分析框架下我国职业院校教材适应性发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22):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