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一帆 丛婷 刘春田

[摘           要]  新时代赋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传统的经验式、粗放式教育模式难以适应,衍生出精细化的全新发展样态,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扩宽新视角、探寻新途径、实现新突破。然而,虽已有较为完善的平台、内容、路径,但仍存在实效性不足、针对性不强、科学性式微等亟须突破的现实困境,大数据恰恰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能够从教育场域、教育供给、教育管理等推进精细化建设,增强育人实效。

[关    键   词]  大数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9-0021-04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1]他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

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大数据的理念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信息传播的模式发生了深层次变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逐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精细化建设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样态,是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高校网络育人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

与此同时,“网络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探索如何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内容建设,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切实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精、做细、做实,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环。[3]

二、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时代诉求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理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成长环境等呈现复杂化、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原有的经验式、粗放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缺乏对学生需求的精准把握,难以适应学生发展,导致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扩宽新视角、探寻新途径、实现新突破,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设。

(一)扩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利用网络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知,规范思想行为的实践活动。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等诸要素相互联系的教育系统,存在多元主体联动、育人资源整合、虚拟教育空间搭建等一系列复杂的体系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精细化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善于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工作内容、变革教育载体、构建互动机制,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带来了新的思路,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时代活力,更好地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来源于现代管理学领域的“精细化”一词,即要求管理要以“精致、准确、细化、严格”四个标准为工作基本原则,为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带来了新的思路。

(二)探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近年来,各教育管理部门、各高校在“网络育人”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网络育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体系逐渐清晰,已逐步形成了集宣传平台、网络文化、教育服务产品、育人队伍等于一体的完整模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设要求做到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强调绩效评估和执行力。这一要求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实施路径,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从理论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法、能力提升等多维度,紧扣精细化建设,布局“网络育人”,从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提质增效。

(三)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具体实施路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突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高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亟须深入解析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5]如何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了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设可将数字技术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及教育工作,实现教育对象的精细化把握、教育内容的精细化供给、教育内容的精细化管理、教育成效的精细化评估等,探索数字技术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突破。

三、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内涵阐释

“精细化”来源于现代管理学领域的一词,即要求管理要以“精致、准确、细化、严格”四个标准为工作基本原则,做到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强调绩效评估和执行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是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样态,引入“精细化”概念,主要是由于原有的单一式、粗放式教育方式与当前大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面临工作理念偏差、平台建设不完善、工作队伍建设不足、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扣学生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做精、做细、做实。综上所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确、细致,以求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教育理念:夯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设的引领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根本融合网络元素,即通过贯彻网络思维、运用网络平台、培育网络产品等,在满足大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精细化”管理要求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准确掌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使教育从定性化经验积累式向定量化数据分析式转变,从共性化单向灌输式向个性化定制推送式转变,从后置化应急处理式向前置化研判指导式转变,在教育原则与教育要求等方面做到“趋势准、情况细、发力严”,以此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设守正创新。

(二)教育对象:明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设的主导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环境为基础,面对网络环境的新特点与新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牢教育主阵地与话语空间,将“精细化”思维理念融入对教育对象的精准认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借助海量数据基础,全面动态地把握教育对象,借助数据挖掘技术,精准把握和分析教育对象,利用互联网平台,推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多向性互动活动,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设,从采集、挖掘、分析、反馈多环节,紧密围绕教育对象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性。

(三)教育载体: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设的多元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新媒体平台为主要开展渠道,面对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等教育新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强化网络意识,拓展网络载体,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将“精细化”模式融入教育载体的统筹管理,充分挖掘微信公众号、易班、B站、抖音等平台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字载体、声音载体、视频载体等的突出功效,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设的多元性。

(四)教育内容: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设的精准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教育理念的精通掌握、教育对象的精准认知、教育载体的精心设计。[6]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将“精细化”实施过程融入教育内容的个性化开展,把握教书育人规律,培育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等针对性的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网络文章、微课、新媒体等可视性的网络文化作品,发布切合重要时间节点、重大节日、重大时间等及时性的网络文化作品,用有启发性、引导性的教育内容,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设的精准性。

四、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现实境遇

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设已有可喜成绩,但由于理念、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仍存在亟须突破的局限性。从发展现状来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有较为完善的平台,但实效性不足;有较为丰富的内容,但针对性不强;有较为创新的路径,但科学性式微。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趋于完善,但实效性有待提升

现阶段,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工作平台,在各新媒体平台均有开设账号,且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但现有平台更加偏重于新闻发布、通知公告、应用服务等功能,虽然各包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块设置,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存在发布内容更新滞后、数量不足、表现形式单一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其平台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部分教师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托学习强国App、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大学生慕课等教育类平台开展,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也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除此之外,目前各网络平台往往简单地单向投入内容,未利用技术手段分析学生需求,导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较弱。如何将技术纳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平台建设中,提升实效性,是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较为丰富,但针对性有待提升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方面拥有网络文章、网络微课、网络主题活动、网络教育工作案例等多种形式,且通过其方式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被学生所接收的,学生对于贴近生活实际、价值引领、富有趣味性、具有知识普及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接受度普遍较高。但内容供给存在“大水漫灌”的现象,导致实际内容与学生真实需求之间失衡,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强,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品的供给缺乏明确的指向,难以从把握学生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内容。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表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清晰的教育内容:(1)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核心内容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特点、学校特征、教学重点等对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与重构、排列与组合,同时要紧跟时代,不断更新。(2)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创作网络文化作品,挖掘学生兴趣点切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网络平台的教育信息具有碎片化、浅层化、娱乐化等特点,因此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勇于创新,但科学性有待提升

高校各岗位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都在积极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因缺乏总体引导与规划,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教育内容、教育平台、教育路径的反馈中,实施教育的路径也不尽相同。高校在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围绕如何将工作具体化、细化,强调工作的事无巨细,缺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因此,面对教育体系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停留在实践探索层面,缺乏理论支持不利于教师自主性发挥,忽视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要求。关于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情况,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的相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普遍认为,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发展,必然会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与手段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在实施过程中,以新媒体为网络空间如何与现实空间相互嵌入,落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五、基于大数据的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技术路线

随着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发展,网络环境与现实环境相互融入、相互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刻,改变着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广泛活跃在各新媒体平台,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教育需求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打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一)聚焦数据分析,推进教育场域的演化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各元素依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与传统单一的线下教育场域相比,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线下+线上”相融合的教育场域,其各元素新形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场域的体验性、互动性、多维性得以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采集学生日常学习数据、生活行为数据,将其进行整合为可应用的结构化信息,建立互联互通的云端教育一体化平台,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沉浸式”课堂的技术场景,更好地提升教育体验。在互联网平台传播的背景下,可基于分布式处理与并行处理以及网格计算的分布式计算集成平台,实现了超远距学习资源共享,设计、组织、实施系统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力求满足不同受教育者扩展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的学习需求,并利用网络语言的便捷性,在教育环节设计时多增加互动、体验环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精准把握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根据学生的历史数据,对其喜好、习惯、特点进行分析提炼,形成数据标签,进而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推进内容资源、渠道资源、用户资源的共同体构建。

(二)聚焦数字技术,推进教育供给的转化

新时代大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弄潮儿”,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者提供了新的载体、平台和巨大的信息资源,与此同时,受教育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导致效果式微。以数字技术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培育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是精细化建设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学生的日常表现、个人行为、学业成就等,运用算法进行筛选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准确抓取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诉求,以生源地、专业、兴趣特长为基础数据库,较为准确地分析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主流价值引导的新闻推送,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精准性。通过算法推算,实时跟踪测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单元中涉及的内容设计、载体选择与教育路径,收集学生的意愿表达,形成思想演化知识图谱,通过新技术平台挖掘青年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作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融合创新,构建网络传播话语体系的创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吸引力,引导青年学生对真理的追求,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定制性。

(三)聚焦信息处理,推进教育管理的优化

大数据在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国家治理、人民生活中展现出势不可当的劲头,同时也加速了技术服务与教育管理的融合,当前高校师生对校园信息化管理有着极大的诉求。以大数据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对于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有着巨大的作用,教育者在保障思想性、理论性的引领教育活动的同时,提供个性化精细管理与“一站式”智能管理,以增强活动的亲和力与针对性,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各项工作信息化协同能力,构建包含教育主管部门、宣传部门、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多主体、多中心、多元互动的育人共同体,提升资源的统筹分析能力,保障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各个环节的连贯性,进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黏合度和影响力。借助大数据信息提取平台广、数据计算效率高的特点,挖掘大数据信息处理在党建工作、学生综合测评校园文化建设、就业指导工作与校园学生危机等方面的应用,以就业指导为例,协同教务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挖掘学生在校综合发展情况与就业去向中的隐藏信息,找到一般规律,指导教育者因材施教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在校生应对就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赵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路径探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2,141(3):40-44.

[3]翁璇,赵平.高校实施精准思政的现实问题与实践理路[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3,23(2):37-41.

[4]蔡路.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84(21):67-70.

[5]李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6]李波,傅铄然,宋伟.构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体系[N].贵州日报,2023-03-0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