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何福州 王极配

摘  要:在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新时代,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体育课程的呈现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再是以前教学中的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而要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机制,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运动教育模式与新时代“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课程的要求有相似之处,本文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梳理出新时代体育课程与运动教育模式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新时代体育课程;运动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1-0025-03

一、两者的起源

2017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发布了关于核心素养的目标与要求,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作为课程目标。2020年又对2017版课程标准进行了新一轮修订,修订版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民族旺盛生命力等有关思政教育的内容写进了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动教育源于1990年,是美国着名教育学家西登拓普提出的,率先在欧洲发起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引发全民体育运动的强烈反响,后在1994年,出版《运动教育:通过积极的运动体验获得高质量的运动教育》。与在美国通常使用的术语相比,此模型对“运动”一词的解释更为广泛。运动一词是指任何形式的中等至剧烈的体育活动,包括步行、骑自行车、远足、健身活动以及在美国被称为运动的许多活动。运动教育不仅针对大多数竞技运动而开发,还针对各种形式的舞蹈、定向运动、跳绳和重量训练而开发。运动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型,其基于以下概念:小型混合能力学习小组(或可称为团队)为使所有团队成员受益并体验成功的方式共同努力。运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来发展技能、学习担任成功的运动教育赛季所需的团队角色[1]。因此,运动教育的赛季总是比典型的体育教育单位长,学生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使赛季性竞赛成功的技术和策略。2012年,《运动教育完全指南》第二版发布了新的评估模板、新的资源(例如,技术和战术评估、规则和策略评估的知识以及公平竞赛评估的指标),促使教师在工作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加以运用。

二、课程理念、目标、结构特征的比较

(一)课程理念比较

1. 新时代课程理念

新时代体育课程理念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第一,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第三,通过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四,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意识和习惯,形成运动的专长;第五,通过多种评价体系的建立,激励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2]。

2. 运动教育模式课程理念

学生通过体育运动的学习能够掌握相应的运动专用技术和健身方法;学会欣赏并能够执行特定于运动的战略比赛;能够以适当的发展水平参与体育运动;能够一同参与运动体验的计划和管理;能够培养领导气质;学会带领和参与到团队中进行有效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

3. 两者比较

通过表1对新时代课程理念、运动教育模式课程理念的比较发现,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和实施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引进运动教育模式中先进的理念,丰富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的理念。

(二)课程目标比较

1. 新时代课程目标

主要以达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育人的目的,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品格、素养等关键的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学、练、赛、评”的一体化机制,那么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要通过课内外“学、练、赛、评”的一体化机制,达成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2017版的课程标准对三者之间的联系、影响的研究并不够深入,2020的修订版中做出了明确指示。课程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具有一定体育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控制好个人情绪,学会与社会交际;在体育学习中积极进取、遵守规则和具备社会责任感[3]。

2. 运动教育模式课程目标

运动教育模式的课程目标即通过体育运动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成为全面的运动参与者,并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能力的运动员、有文化素养的学习者和有热情的参与者。运动教育计划学生应该在各种体育、舞蹈和健身活动方面具有相当的技能;在自行决定的时间内更有可能参与并继续从事体育活动;能够在青年运动,学校运动或社区运动中区分好运动习惯和坏运动习惯、有更多参与当地体育组织的活动的机会,以确保儿童和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参与体育项目的比赛和活动中,提高参与者的数量。

3. 两者比较

通过表2对新时代课程目标、运动教育模式课程目标的比较发现,两者的课程目标基本相同,课程目标没有不同之处,至多也就在表达方式和习惯上有所不同,但都提到了关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与世界体育教学目标的认识是统一的,是具有先进性的[4]。

(三)课程结构特征比较

1. 新时代课程结构特征

新时代体育课程结构特征强调课程内容为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两个内容。课程结构的特点是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都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和构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途径不仅包括体育与健康课,还有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等。那么,可以看出,课程标准的指向与新时代体教融合精神的表述是有相同之处,都是将“学、练、赛、评”作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方式和手段,不仅针对体育与健康课内的学习,对课外的练习、比赛也做出了相应指示。课程标准结构的要求中提出,学生要完成12个模块的学习,一个模块是18个课时,一学期需要完成两个模块的学习。健康教育和体能模块分别要求18个学时,需要独立完成。也就意味着必修选学的内容要学够10个模块。

2. 运动教育模式课程结构特征

运动教育模式的课程结构特征,是将比赛季作为体育课的上课单位,不同形式内容的项目有不一样的比赛季,这也对课时本身的不固定性产生了区别。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裁判员。

3. 两者比较

通过表3对新时代课程结构特征、运动教育模式课程结构特征的比较发现,两者虽然都强调“学、练、赛、评”,但是运动教育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促使学生运动能力形成的效果却不同。课程标准中对模块课时的要求比较细致,也有相应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但是忽略了运动技能学习的规律,运动教育模式则更加自由,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运动教育模式采取团队的形式进行积分排名,课程标准更加重视个人的学习成果,完成规定学分的修订,运动教育模式在赛季的结束过程中以活动、庆典颁奖的形式结束,新课程标准则是通过考试的方式给予学生最终的评价。我国新时代课程在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模块的规定上较为统一,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进行统一化的教学和实施,运动教育模式的比赛季则是根据学情、运动技能和比赛的难易程度制定相应的赛季课时量,表现出一定的自由性。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从而让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更为科学合理地研究制定探索出新的道路和方法[5]。

三、小结

我国目前的体育课程的改革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的,在课程理念的设计上和思考上,基本达到了体育学科本质的目的与要求,为培养体育人才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在目标上以通过“学、练、赛、评”的形式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也反映出我国体育学科在培养人过程的前瞻性和实践性。与此同时,我国体育学在课程结构特征和实施细节方面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对体育课程学习的方法、本质还没有理清,这也可能是制约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体育课程结构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体育运动和学习方法本质性理论研究,合理划分课时,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过程和运动技能考试结果的评价。建议将评价更加多元化,通过评价学生知识体系建立、评价公平竞争行为、评价一般学生角色扮演情况、评价团队绩效、评价学生比赛行为以及表现、评价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的享受等,评价课内外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王文龙,崔佳琦,邢金明,等.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我国体教融合政策的变迁动力与优化路径[J/OL]. [2021-08-13]. 体育学研究:1-16. https://doi.org/10.15877/j.cnki.nsic.20210702.004.

[2] 徐梦晓,尹华跟.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发展现状及趋势[J]. 教育观察,2020,9(23):06-08.

[3] 李广.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改革[J]. 新课程,2020,4(33):112.

[4] 周艳丽,陈旭,周珂. 运动教育模式下篮球学、练、赛、评教学设计[J]. 体育教学,2021,41(03):18-20.

[5] 卓志超. 三种体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4(04):123-125.

(荐稿人:田美玲,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