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具备外语能力、了解沿线国家文化、掌握专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语言人才正日益成为推动这一倡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英语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国际主流语言和普及程度最高的国际通用语,仍然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交流的主要语言。天津市是北方地区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点和节点作用,文章通过选取天津市部分企业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市场对复合型语言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才需求;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6-0097-04

2013年9—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应对当前国际形势提出的全局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战略构想。这一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积极开展互联互通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1]。截至2022年3月23日,我国已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由于这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分布于亚、欧、非三大洲,横跨六大文明区域,所以必然与我国存在诸多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2];加之“一带一路”倡议内涵丰富,涉及货物贸易、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综合服务、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这就决定了大量具有卓越外语能力、了解沿线国家文化、掌握专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必将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英语使用和经贸往来情况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情况

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6%,比进出口总额整体增速高2.2%;对“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30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折合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占同期总额的17.9%,较上年同期上升1.7%;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257份,新签合同额8647.6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9%;完成营业额5785.7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总额的57.9%。可以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英语使用情况

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49个国家中,有60个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占比约40.27%。其中,大洋洲范围内将英语作为官方或通用语言占该大洲合作国家的100%,北美洲、非洲、亚洲依次分别为50%、44.23%和42.11%,南美洲和欧洲占比为11%和3.7%。

综合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英语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国际主流语言和普及程度最高的国际通用语,是国际交流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也完全有必要作为我国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进行交流的语言桥梁和文化纽带。

二、“一带一路”倡议参与主体复合型语言人才需求情况

天津地处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节点,地理区位优越,是三条亚欧大陆桥过境通道交汇点。天津不仅是北方经济中心、南北货运枢纽, 还是东西陆海联运的桥梁, 各项基础设施和资源都十分发达, 具有建设“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天然优势。[3]目前,天津拥有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政策支持的叠加优势。天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很着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与欧洲、韩国、东盟、日本、西亚、俄罗斯等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不断提高,与新加坡、越南、俄罗斯等近20个沿线国家开展了投资合作,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也主要集中在沿线国家和地区。通过对天津企业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全面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参与主体对复合型语言人才的实际需求。

本研究从商务部公布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备案结果公开名录列表》中的天津境内投资者、天津市商务局《2021年度天津市重点联系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天津市对承包工程企业名录》中选取了126家企业,对其在2022年1—5月发布的147个公开招聘信息进行了梳理,针对企业对复合型人才在英语证书持有情况、英语应用能力、英语应用熟练度等方面的不同需求进行了分析。随后结合天津市主要出口商品情况,选取了26家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方式对得到的分析结果与相关问题再进行深入访谈。

通过调研和访谈发现,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企业为复合型语言人才提供的岗位主要集中在海外工程师、产品交付工程师、外贸销售、外贸单证、海外机构运营、跨境电商运营、跨境流程管理等方面。在英语证书持有情况上,38.96%的岗位对人才所持英语等级证书没有要求,28.57%的岗位要求持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33.77%的岗位要求持有大学英语六级或专业英语四级证书,1.3%的岗位要求持有专业英语八级证书。在英语应用能力上,74.03%的岗位要求具备口语表达、电话交流、面谈等听说方面能力,70.13%的岗位要求具备书面表达、传真电子邮件撰写、专业资料阅读等读写方面能力,10.39%的岗位要求具备口译、笔译等方面能力。在英语应用熟练度上,10.39%的岗位要求精通英语,59.74%的岗位要求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或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35.06%的岗位要求能够运用英语完成基本交流。

结合以上调研结果和深度访谈情况发现,多数企业将人才问题视为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特别是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掌握工作目标国家和地区语言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除少数主业为对外承包工程的中央企业驻津分支机构外,多数企业对于专门型、定向型语言人才(包括:专职翻译、政府智库专家、目标国家和地区商务咨询师等)需求并不强烈,对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企业对此类人才的普遍要求是:既掌握外语技能,又具备该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且在跨文化交际、项目国际化运作、创新思维、现场解决问题、互联网信息处理、团队领导和协同等方面具有较高能力。多数企业提出,希望人才能够适应驻外工作生活,特别是有意愿、有能力快速了解和掌握目标国家和企业政策法规、文化传统、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外语熟练程度要满足驻外生活、日常交际、开展业务的需要,更要熟练掌握甚至精通行业领域和外贸交易相关专业外语。

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企业认为现阶段复合型人才在外语能力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英语听说能力差,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所欠缺;阅读能力无法适应行业与专业需求、无法理解专业资料或文献;对岗位所需的实际语用能力缺乏认知,对相关业务环节所需术语和习惯表达不熟悉,入职培训和岗位适应成本过高;知识结构单一,所掌握语汇和表达方式多为英美范式,对目标国家和地区情况缺乏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缺乏,导致涉外交往过程中问题频发;对远程办公所需语言知识和互联网、区块链、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专业术语的了解严重不足,无法适应实际岗位要求等。

三、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对照上述市场需求,本研究认为现阶段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高校对外语社会需求了解还不够全面,外语人才及专业人员的外语知识结构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外语能力还存在差距[4],导致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在应用能力、国际视野、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普遍产生素质较低,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的实际需求。

1. 顶层设计存在偏差。一是培养策略与目标存在偏差。多年来,大学英语课程一直以语用为基础,强调语言的知识性,重视语法教学,忽视了英语的工具性,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但无法在工作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二是教学结构设计不尽合理。多数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仅开设四个学期,总体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其他课程占比很少;教师教法相对陈旧,翻转式、混合式或探究式等创新教法使用比例不足。三是教学资源匹配不足。现有学习环境集中在课堂面授环节,课外多元英语学习环境严重缺失。基于网络或社会的慕课、微课、实景课等新型课堂形式开展不充分。

2. 教学内容存在短板。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材选料均选自英美原版出版物,当前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实用英语》《新视野英语》等教材中,取材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内容极少。高校教学内容与区域、院系、专业特色关联性较差,教学两端未能形成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良性互动。

3. 教师素质仍显不足。一方面,多数教师缺乏国际化视野和企业工作经验,课堂教学中无法在跨文化交流、商务实践等方面给予学生足够指导。另一方面,具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作和生活经验的人才往往不具备系统性的语言教学能力,直接面对学生的机会也往往集中于讲座、论坛等广义学术活动,难以深入日常课堂教学中。

4. 跨文化思维存在缺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主流政治经济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其文化丰富多彩,涉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着不同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当然还有不同的民族和信仰[5],这些国家和地区虽然许多将主要语言定为英语,但其社会经济、习俗传统与欧美国家相距甚远,多数学生对其情况认知度低,对其宗教、民族、信仰、地域文化等方面知识了解更少。大学英语课程中相关内容的缺失极容易造成学生无法构建跨文化思维,形成以中国文化或英美文化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思维定式,甚至产生文化冲突,无法胜任工作任务。

5. 评价体系片面单一。当前大学英语评价主要以语言准确度、表达流利度、语法结构复杂度等作为指标,以英美文化、交际习惯和语用规则作为评价依据;教学效果评估以卷面测试成绩为主,综合能力评价以等级考试为主。这种评价体系无法反映学生实际习得的英语应用能力,无法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背景,缺乏基于实际岗位需求的后评价机制,难以培养出符合“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议路径

1. 加强改革顶层设计。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在发挥教育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培养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促进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做出了重要阐述。为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大学英语课程培养方案应由理论知识主导型转向应用能力主导型,将“会语言、通国情、精领域”复合型人才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主动对接本地区服务“一带一路”总体规划,发挥区域、高校、院系、专业的优势和特色,秉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广泛开展国家间、高校间、校企间合作,真正做好大学英语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

2. 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要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习俗、民情、交际方式等内容,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特色,开展情境教学;要着重加强跨文化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多元文化环境,帮助学生形成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宏观印象;要适当增加外贸、金融、管理方面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语言基础。

3. 拓展教学形式。要实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能力层次学生制订差异化教学计划、安排不同难度课程;要实行模块化教学,立足工具属性,构建涵盖基础英语技能、语言文学综合知识、专业相关语言能力等内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要实行互动式教学,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利用慕课、微课、订阅号、公众号等方式,构建线上线下互动互促教学体系;要构建多元教学场景,引入英语应用知识技能竞赛、沿线国家文化节、专家讲座和学术论坛、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座谈交流、境外合作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增强跨文化体验和跨文化意识。

4. 强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入全面了解企业需求和人才评价标准,利用好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持续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实践带动教学、教学服务实践”的双向促进模式,采用设立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课程、实景化教学、案例法教学、师徒式教学、工作室式教学、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让企业实际需求在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中得到体现。

5.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要提升信息素养,特别是提高一线教师捕捉前沿教育教学动态,整合筛选“一带一路”相关信息,将最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师生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要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在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厚植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的基础上,主动深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背景的理解;提高科研素养和教学转化能力,“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兴事物,需要教师在了解适应其发展变化情况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成果;要提高实务能力,勇于推倒“专业墙”,在持续加强语言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同时,通过组织访学交流,引入拥有多元化知识背景的教师,派遣教师到企业中顶岗实践、轮岗实习,提升教师实务能力。

6. 调整考核评价体系。要改变考核导向,打破固有的以英语语言知识为核心的考核模式,将重点转移到职业英语能力的评价上;要丰富考核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定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要拓展评价主体,吸引企业参与考核,将企业对毕业生的适用性评价与意见纳入大学英语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灵活、多元化的考核形式,杜绝“一张卷子定英雄”的考核形式,引入评考结合、面试、成果考查等方式,构建综合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五、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国家战略,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全方位扩大开发开放的重要一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全面准确研判和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对参与主体的实际需求,客观细致地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与路径,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大学英语教育从业人员践行使命、担当责任的具体举措,对助推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融入世界经济新格局,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姗,薛洁.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模式与路径[J]. 高教论坛,2019(10):66-70.

[2] 汪颖. 制度边界下文明冲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J]. 当代财经,2019(05):96-107.

[3] 杨雷. 关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天津对外开放格局的思考[J]. 东北亚学刊,2017(02):60-64.

[4] 郑月莉,逯娅,梁文霞. “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需求分析的高校外语教育规划研究[J]. 海外英语,2020(19):95-96+98.

[5] 黄侠.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 池州学院学报,2017,31(05):152-154.

(荐稿人:李冰芷,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