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菊

摘  要:家庭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而家庭教育则是一种终身的教育,在人一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地方,学校的环境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的多样性,具有相对较为广泛的概念,一般分为家庭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学校与学生家庭进行联系,了解孩子家庭的结构以及家庭教育的情况,对学校的老师付诸教育时有着巨大的帮助。只有足够了解一名学生,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本文通过对家校联系中家庭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展开讨论,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进行了简单地分析。

关键词:家校联系;家庭多样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018-01

1.家长自身素质的多样性

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中,父母自身的素质,受教育程度,价值观与自身经历等都意味着其对学校教育事业的支持以及家庭教育的理解不同,意味着孩子父母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程度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一般而言大部分家长都会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但不同的文化素质以及成才观会致使家长有着不同的认知。一些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家长会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孩子有着良好的启蒙作用,积极配合学校与老师的工作,这些家长的协同更好地演绎着家校联系对学生成长的帮助。而有些家长因为一些自身认知局限性,会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职责,而自身只需要为孩子提供教育资本就行了。殊不知,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成才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庭存在,学校更应该主动进行家校联系,为学生家长传输正确的教育观念,让这些家长明白教育学生的不仅仅只是学校,家庭也在孩子的成长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家庭结构的多样性

据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据2014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结果表明,不同于完整家庭,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更大的负面影响。孩子抚养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水平有一定提高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负面影响。该数据也表明,单亲家庭对男孩成长的负面影响比女孩成长的负面影响更大。相较于单身母亲家庭,单身父亲家庭更不利于子女的成长。

近年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也对家庭教育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二孩的诞生意味着父母的注意力与爱意稍稍有所倾斜,而老大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失衡感,不谙世事的孩子会将这种不良情绪转移到弟弟妹妹的身上,从而导致家庭的不和谐,影响孩子的成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父母会忽视不同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照搬之前对长子女的教育方式,这样或许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期望,因材施教才是正确的做法。

根据以上得到的结论,不难看出家庭结构的多样性对孩子成长有着不同的影响,不仅仅是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单亲家庭中单身父亲以及单身母亲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3.抚养者的多样性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中,孩子的抚养者是其父母。但随着抚养成本的增加,大部分父母不得不选择外出工作。因此,许许多多的父母,就将孩子托付于其祖父祖母。而祖父祖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期望值有着一定的差异,大部分祖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以及宽容程度都大于对孩子的成才期望值,而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比较特殊。

隔代爱作为一种祖辈与孙辈超越父辈之间产生的爱,是一种重人伦,重家庭的民族文化心理产物。基于我国国情,七八十年代的教育风气并不像如今这么浓烈,大部分六零后,七零后并未接受太多的教育,这也意味着大部分孩子祖父祖母的自身教育素质是比孩子的父母自身教育素质更低的。抚养者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家庭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因此祖父母作为抚养者的家庭中,影响孩子的不仅仅是不健康的隔代爱,祖父母自身的素质也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4.家庭多样性的分析在家校联系中的作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进行联系互相交互信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哪一个地区的学生,都有擅长学习以及对学习理解稍微弱一些的同学。老师们应该对学习好的学生进行褒扬,通过家校联系了解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通过家校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搞清楚是家庭原因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了影响还是老师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只有足够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达到教书育人的作用,为祖国培养人才。

5.总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家校联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已经不局限于曾经的家访、书信访问、电话访问,而今越来越多的家长群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老师们能够更容易的与学生们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教育情况,以便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学生的家长也能及时的从老师那里得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正是这样的家校联系,让学校与教师对学生越来越了解,对学生家庭多样性的分析越来越方便。老师越了解学生,越了解学生的家庭,就越容易制定相应的教育方式,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家校联系中的家庭多样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4(11):40-42.

[2]经品之.“全面二孩”政策下的家庭教育研究综述[J].林区教学,2018(08):120-122.

[3]万四华,梁敏.隔代爱的心理成因与教育问题[J].宜春师专学报,1997(0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