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逢莉

摘 要:国学经典包含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诵读这些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而语文是诵读国学经典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保证国学经典的有效传承。为了提高诵读国学经典教学实践效果,笔者在下文分析了其实践的意义与措施。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7-0174-03

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传承并弘扬至今,在世界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是传递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传递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因此需要教师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诵读国学经典实践活动,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同时,国学经典的教学也是当前新课标的重点要求,是学生精神发展的食粮,对于学生的发展和语文教学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1.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我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先辈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国学经典是这些文化中的宝藏组成部分,包含五千年积累下来的精华,这对于学生而言是精神发展的丰富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便于学生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我国的文化,促使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此同时,国学经典的众多内容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典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展示发生的事件,具有较高的学习意义。因此,教师可以挖掘语文学科的作用,有效渗透国学经典,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其次,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包括阅读、识字、写字等,但是很多学生都会将阅读和识字两个学习活动分开,而诵读国学经典则可以帮助学生将二者融合起来。这是因为学生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通过学习活动不断完善,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将国学经典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诵读兴趣,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掌握更多、更有效的诵读方法和技巧。基于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国学经典的类型也非常丰富,可以增加学生诵读量,便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后,国学经典内容中有很多的生僻字,且描写的主题也会有很大区别,那么在诵读时就会逐渐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为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积累奠定基础。由以上内容可知,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具有很大优势,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汲取的重要养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元化的实践保证国学经典诵读效率和质量。

2.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1)精心选择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都是古代人才精心创作的文学作品,凝结了多元化的智慧和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凝集、沉淀,理解的难易程度不一,如果没有进行筛选,那么学生不仅诵读和理解时的难度较高,并且也很难达到诵读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对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诵读活动中把握好自主性原则和鼓励性原则,精心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内容开展诵读活动。此外,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对不同年级、不同能力的学生智力水平和语文水平进行综合考虑,因人而异,保证诵读策略实施的精准性,根据国学经典作品蕴含的人生哲理、内容的难度、弘扬的思想品德,从简单到容易,循序渐进的筛选出适合学生的国学经典内容,从而保证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性。例如,低年级时一般会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等内容,而到中、高年级时,诵读的内容就会跨越到《水浒传》《红楼梦》等名着。这种难度逐渐增加的方式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国学经典内容,并且能够保证学生的诵读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需要教师精心选择诵读的内容。

(2)营造国学经典诵读文化氛围

国学经典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口语化内容有着很大不同,前者更为精炼,文化内涵丰富,将其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品质的提升,并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美德。诵读国学经典时具有节奏感,此时利用学生具有较强模仿力的特点,教师可以声情并茂的进行范读,带领学生诵读,并且适当配合肢体动作,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愉快,强化学生诵读动机。在营造文化氛围时,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故事、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便于提高诵读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深入掌握国学经典内容。例如,《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教导学生以善良、真诚的态度待人;《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需敬听”等教育学生要孝顺、尊敬父母……这些内容诵读时朗朗上口,熟读之后组织游戏活动,即每人一句话接龙,仿佛在开火车,并且要说出语句所表达的含义,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等;也可以组织诵读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学生诵读的语音标准、富含情感。由此可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营造国学经典文化氛围,可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熟练程度,达到耳濡目染的教学目的。

(3)贴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诵读

利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需要将其国学经典与语文进行贴合,保证二者之间衔接的有效性,发挥国学经典内容对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推动作用。其一,与语文阅读教活动进行结合。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而诵读国学经典的本质也是一种阅读活动,因此可以通过语文阅读组织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例如,完成《静夜思》的学习之后,组织拓展活动,阅读作者李白的其他作品,实现国学经典诵读,并且在诵读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蕴含的内涵以及情感等。这种通过阅读拓展活动渗透国学经典的形式,语文阅读活动的积极作用被发挥出来,诵读活动的价值也得以体现和提升。其二,与写作活动结合。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可在写作中融入国学经典内容,实现高效的诵读。也就是教师将写作主题作为诵读的主题,在学生写作之前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通过诵读这些国学经典内容增加学生对写作主题的理解,提炼出其中主要的观点和素材,并将这些内容应用在写作中,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切实提高写作质量,同时提升诵读国学经典的价值。由此可见,贴合语文教学内容组织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便于保证诵读活动质量,实现诵读目标。

(4)利用传统节日组织诵读活动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弘扬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诵读国学经典实践活动,可以借助于传统节日渗透国学经典,加深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与印象,使其真切感受到国学经典内容的魅力与我国经典文化的源远流长。例如,借助重阳节加强国学经典教学,开展高效的诵读实践活动。教师提前布置收集重阳节资料的学习任务,并组织班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学习其他学生收集的资料,有效拓宽学生视野。在这种实践活动的辅助下,学生能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以及习俗,即登高、饮酒等。此时,教师再与教材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合,帮助学生从情感上进一步理解重阳节的文化,提升国学经典诵读效果。又如,清明节是怀念已故之人、烈士扫墓的节日,此时教师可以与《清明》这首古诗的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介绍清明节的习俗,即扫墓、踏青、插柳、蹴鞠以及禁火等。相传,这些风俗活动是因为要在这一点寒食禁火,为了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故而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在这样的讲解下,学生可以从传统节日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风情,且这样的诵读活动也更具有意义和生命力。由此可见,教师要利用好传统节日,组织高效的诵读国学经典教学活动。

(5)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小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的关键阶段,此时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好玩,因此难以长时间且充分的集中注意力,以简单的方式强势要求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不仅难以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难以保证国学经典启蒙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创新诵读的形式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诵读带来的快乐,促使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产生诵读的浓厚兴趣,进而牢固的掌握国学经典,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首先,改变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不足,将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设计多元化方案,使课堂活动更加精彩且充满趣味性。例如,组织竞赛活动,促使学生之间互相竞争,并设立相应的奖励,但不设置惩罚措施,避免学生心理上产生恐惧,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同时在师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关系,促使学生愿意参与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养成学习国学经典的良好习惯。诗歌竞赛就是教师常用的一种竞赛活动形式,可以由语文课代表、学习委员等优秀的学生带头朗诵,使其他学生愿意参与诗歌朗诵;同时,可由学生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排名前五的学生,最后评选出最优秀的五名学生,而后教师给予这五名学生奖励,进而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烘托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6)基于学生个性创新诵读活动

通过小学语文进行诵读国学经典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注意学生的个性,对诵读形式进行创新,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使其对国学经典内容的认知更为深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基于学生个性创新诵读国学经典活动。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看法与理解,进而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诵读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国学经典,并且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教师才要了解学生的个性以及对国学经典的想法。但是,学生的心智不成熟,且很单纯,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身份,化身为与学生同龄的人走近他们的生活,增加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以及亲和力,促使学生全面展现自身的学习态度和个性。其次,教师要对诵读国学经典的课堂活动进行优化,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更为集中。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诵读内容以及学生的语文水平设计提问活动,保证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学经典内容上,进而推动诵读活动的顺利实施。最后,教师要注意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进而提升诵读质量。可见,从学生个性出发创新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便于加法学生兴趣和主动性,改善班级中的诵读氛围,进而提升诵读活动成果。例如,《山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经典的“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诵读的同时也要积极思考古诗的内涵,进而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实现经典文化的传承。

(7)搭建诵读国学经典网络平台

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产品的应用为教学活动带来新的变革,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利用这一先进的技术创新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形式,丰富诵读资源。现在有很多的App都有国学经典资源,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诵读,能够满足学生的诵读需求,并且便于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加上App中的资源具有鲜明的图文并茂特点,对于调动学生的感官具有良好的作用,还能够纠正学生发音、识字等方面的错误,方便提高学生诵读质量。此外,这些App还具有一个优势,就是方便学生随时诵读、反复诵读,从而提升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水平,进而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各类型App和网络技术,通过录制短视频的方式鼓励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帮助学生搭建网络诵读平台。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表现自己,并且在镜头前不会有很多人注视着,此时学生心理压力较小,也会非常自信。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短视频软件录制视频并发布,并且争取家长的同意和协助,鼓励学生大声诵读,既能够实现学生的学习,又能够向更多的人介绍国学经典作品,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3.结语

诵读国学经典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需要教师随着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经典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需求等角度进行创新,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那么,从笔者的经验来看,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活动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内容、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与教材内容要贴合、合理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等方面,优化诵读活动,提升国学经典教学水平,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潘娟琴.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

[2]任吉虹.诵国学经典  品百味人生——探究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06).

[3]李强,王启敏.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5).

[4]王礼.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