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超君

摘 要:文化渗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使命,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小学生读懂文本的表层意思,还要进一步体会文本的深层次文化内涵,达到优化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还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的融合,合理配置阅读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进行传统文化现象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阅读教学 融合互动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8.006

新课程改革使得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传统文化教育优化改革当下,要找出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契合点,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方式,完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体系,为学生全面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提升语文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并且高质量的渗透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阅读教学的价值

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投入阅读学习实践活动,构建直观多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体系,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习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思想价值观和情感的熏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知识水平,提高言语表达技巧,接受更多元化的语文学习训练,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效果。

二、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阅读的原则

1.完善传统文化融入阅读的计划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念熏陶有重要的价值。为了促进学生更深刻的感知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融入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拟定传统文化因素融入阅读的教学计划。首先,深入调研和挖掘可用于阅读教学的传统文化元素,把一系列的古诗、国学作品、诗辞歌赋收集起来,找出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其次,明确传统文化融入语文阅读课堂的目标,准确界定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优化学生思想道德,还是用于解析文本艺术形象,或者用于促进学掌握文本的背景信息等,以便于界定传统文化融入的方法与占用的时间。最后,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与阅读兴趣,从而组织开展有效的传统文化阅读实践,切实提高传统文化融入阅读教学的质量。

2.明确传统文化融入阅读的重心

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涉及思想理念、饮食习惯、民族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内容,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较为紧密的传统文化资源主要以故事、诗词、散文等文字形式存在。教师应当把握不同类型传统文化的阅读教学价值,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需要与现有素材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应当甄别传统文化元素,把反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思想教育意义的内容融入阅读教学,防止糟粕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从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出发,合理控制传统文化渗透的方式方法,明确课前、课中、课后渗透传统文化的区别,把握不同任务环境下传统文化在阅读所占比重。

3.采用多种传统文化渗透的方式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首先,弊端传统说教式的弊端,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互动实践,创新传统文化融入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能够在情境设置、微课导入、学生自主展示达到充分讲解介绍传统文化的目的。其次,优化传统文化融入阅读教学的氛围,重点建设班级阅读氛围,在班级设置阅读图书角,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典籍素材,从而满足学生积极投入阅读实践的资源需要。最后,发挥翻转课堂教学的作用,构建家庭与课堂的广泛联系,组织开展丰富的学生自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探究的主动性,进一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互动教学有效性。

三、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阅读的策略

1.转变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增强传统文化教学意识,自觉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承担传播传统文化的任务,能够在语文新课改的大环境创新阅读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渗透传统文化的阅读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文本与学生的对话达到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例如,教师应当合理选择诗词歌赋,把传统戏曲、小说、成语故事等融入阅读教学,基于阅读文本的主题和故事内容渗透传统文化,围绕阅读文本中的典故进行阐释分析。教师也可以直接的引导学生阅读《离骚》《登高》等洋溢着爱国情感的作品,或者阅读陶渊明的田园诗、王维的山水诗等作品,进而了解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还可以通过《鲁提拳打镇关西》《草船借箭》等叙事作品了解古人智慧。教师只有善于挖掘传统文化阅读素材,结合课内篇章有计划的渗透传统文化阅读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恰当的方式鼓励学生融入经典,从而实现促进学生深思、学习、模仿、借鉴和获得思想情感熏陶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渗透传统文化阅读内容的文本,教师还要进行相关背景知识的渗透,通过微课等方式组织开展导读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阅读的效率,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篇章的核心价值。

2.鼓励学生吟诵体悟分析

学生是研习传统文化典籍和阅读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师需要倡导学生主动投入相关学习实践活动,以有效的方式积极观察、分析、感悟文本。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教授诵读方法,引导学生对一些朗朗上口的文章大量诵读,开展诵读诗词歌赋的教学活动。教师还要在学生诵读时多加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诵读的停顿、唤气、重音和控制节奏的方法,让学生做到读音准确、句读得当,字正腔圆,能够很好地读出文章节奏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久而久之实现耳熟能详诵读效果,真正帮助学生感受和深切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的思想感情。其次,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把阅读内容与日常生活有机关系起来,合理地设置阅读环节的问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意识,并且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围绕着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互动讨论,或者组织开展学生小组的分析、讨论等活动。最后,学生读后还可以组织拓展互动环节。例如,鼓励学生畅谈读后感,让学生就文本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让学生为文本人物的命运或故事情节进行优化设计,推动学生在细品文本的基础上深入的获得思想情感的升华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实现语文阅读拓展延伸

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课文为出发点,实现课内外的合理延伸。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应当从具体篇章教学入手,教师和学生一起领略文本的文化精神内涵。首先,教师应当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精髓,还要仔细分析文本,重点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艺术形象和写作特点。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互动,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综合阅读与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提供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把同类型的文本提供给学生,并且组织学生开展相似文本的比较分析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三国演义》的相关故事以后,可以把三国演义的一些原着与白话文进行对比,通过给学生提供多个关联故事进行阅读延伸,促进学生体会文本的内涵和思想价值。总之,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尊重学生阅读时的个性差异,通过丰富的阅读素材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争辩,以及在问题解析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实现传统文化与阅读深入融合。

传统文化真正的走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还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合理设置趣味性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丰富传统文化资源供给,拟定科学的阅读教学计划,实现课内外阅读实践的广泛延伸,构建学生自主探究阅读与合作互动阅读的良好空间,消除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强化传统文化融入阅读教学的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卫卫《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神州》2017年第9期。

[2] 谢淑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福建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

[3] 卢丽华《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明日》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