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教育的融合,制定针对性的深度融合方案。为此,本文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优势,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探讨深度融合思路与方法,旨在增强两者深度融合效果,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拥有悠久的历史,并经历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扬,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当代小学数学教育结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在感受与体验中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育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不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大有帮助,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所逐渐积累形成的文化,具有世代相传、历史悠久、以人为本、博大精深等特点。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漫长历史所逐渐提炼、凝聚的精华,虽然在历史变革中有短暂的中断,但却没有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代相传的特点。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历史发展孕育而成的,不同时代的继承者都秉持传承与延伸的原则,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而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特点。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较注重人的情感感受,提倡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也与西方文化有着明显区别。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包容性,可以吸收其他地域文化的优点,在不断吸收中促进自身的壮大,这也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类

从内容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传统历史文化、传统文学、传统艺术文化、传统科技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

传统历史文化是人类发展历史中孕育出来的文化,典型的如名人逸事等,这些名人逸事不仅本身具有育人价值,同时也能成为数学教学素材之一,符合小学生对趣味性事物探究的要求。从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内容来看,教材中包含历史文化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数学概念的相关人物与故事进行讲授,从而更好地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助力小学数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比如讲解与圆周率有关的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以从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角度进行讲述,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时,也能了解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

传统文学,指我国古代人民在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精神与思想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呈现,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本内容,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神话、寓言、戏曲、小说等,这些都能呈现出古代人的精神面貌,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不仅有一些传统小说中的角色形象,包括唐僧、孙悟空等,也有诗歌与散文。这也说明从传统文学文化的角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具有可行性,对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大有帮助。

传统艺术文化主要包括音乐艺术文化、园林艺术文化、舞蹈艺术文化、民间工艺艺术文化等,这些艺术文化都可以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育人素材,以此培养学生的艺术志趣,助力学生发展特长。小学数学教材中会涉及与传统建筑、传统绘画、民间工艺等方面有关的内容,比如小学数学教材有北京故宫、颐和园等古代建筑内容,花鸟水墨画、脸谱等内容,雕塑、陶艺、剪纸等内容。这些元素都可以成为小学数学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科技文化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天文、医学等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含各行各业,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有数学科技文化的知识,包括四则运算、乘法歌诀“九九歌”、圆周率、珠算等。在天文的科技文化方面,有纪月、纪日、纪时,二十四节气等,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了二十四节气歌等内容,这是传统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发明方面,有耳熟能详的“四大发明”,也有青铜技术、纺织技术、丝绸技术等,这些文化要素都可以与数学课程结合,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素材,也能构建具有实效性的数学课堂。

传统民俗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民俗文化、服饰民俗文化、精神民俗文化以及语言民俗文化等。物质民俗文化主要涵盖饮食民俗文化、服饰民俗文化以及交通民俗文化等;社会民俗文化涵盖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等;精神文化民俗涵盖民间信仰,以及民间哲学伦理观念等。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会涉及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服饰、节日等内容,教师可以围绕相关要素设计课程内容,进而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效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先民世代传承的结晶,这也是中华民族长久繁荣的秘诀。从当代教育来看,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这就需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将一些新元素、新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具有以下价值:

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由概念理念以及计算应用所组成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考查学生理论概念理解能力,也会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概念的实践应用能力。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难以主动投入数学学科的学习,如果教师能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设计数学教学方案,利用传统民俗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来讲授知识,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有助于减少学困生。二是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应用能力。当前提倡素养教育,要求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也应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来开展生动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点,并能促进知识转化,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思路

1.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

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基于新《课标》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围绕学生的实际学情与个性喜好制订深度融合方案,以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优势。这样不仅能帮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以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课为例。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小数,以及理解小数的意义。在课堂准备阶段,教师可以从学生主体出发,结合课程内容与目标制定融合方案,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从而达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目标。比如在课堂教授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方式介绍刘徽、朱世杰两位古代数学家,让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2.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思路

教师可以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趣味性元素来营造趣味、生动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

以《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为例。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感受加减之间的联系,并能进行6到10之间数的加减计算。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可以从生动课堂氛围构建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学作品部分来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课程教学目标。在课堂准备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传统文学主题情境“猪八戒”,结合“猪八戒”这一传统文学人物形象来进行知识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趣味、生动的课堂氛围,也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点。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方法

1.利用情境构建促进深度融合

情境构建是指结合教育目标,设计情境氛围,让学生在趣味、生动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可以从情境构建的角度出发,以增强深度融合效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以《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为例。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知道1到5数字的顺序。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工艺出发,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搜集相应素材,整理制定情境教学方案,使学生在情境体会中掌握课程知识点,从而达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目标。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设计“民间工艺活动”的主题情境,引入制作鸡毛毽、折纸、折扇等的手工活动,让学生在情境实践中掌握课程知识点。这不仅可以营造趣味生动的课堂氛围,也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性,有助于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2.利用生活话题促进深度融合

生活可以成为数学教育的一部分,让学生在生活体会与感悟中来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时,可以从生活话题着手,结合一些真实生活素材来开展数学教学。这不仅可以实现深度融合,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有助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以《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为例。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知识概念,并能正确进行两者间的换算。在课程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以从传统艺术文化出发,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集一些与传统艺术文化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也能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转化与应用。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故宫、颐和园等传统建筑图片或视频,讲解相关传统建筑的占地面积,引导学生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概念的学习与探究。这不仅可以增强数学知识学习的生动性,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等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设计生活实践任务,如让学生利用课程知识计算地区有名的古代建筑及名胜景观面积。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

3.利用“智慧教学”促进深度融合

为了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果,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对智慧教育平台的运用来增强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效果,以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

以《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相关内容为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鸡兔同笼问题,在感受古代数学问题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在课程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搜集传统科技文化素材,包括《孙子算经》、鸡兔同笼问题等,让学生在传统科技文化素材的引领下学习课程知识点,从而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将有关的资料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使其能够初步了解什么是鸡兔同笼,并能思考如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展示生动、趣味化的素材,引导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探究。之后教师再结合课程目标来设计项目任务,通过智慧教育平台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使其能够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等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从教学评价的角度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比如结合智慧教育平台反馈的数据信息找出教学不足,及时弥补短板,以便为后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保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总之,为了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数学教师应当将其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本文从小学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深度融合思路,比如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搜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从课堂氛围构建的角度搜集具有趣味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同时,也从情境构建、生活话题、智慧教育等角度提出具有的应用方法。希望增强两者的深度融合能够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点,达成培育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郝婵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与传承》,《学苑教育》2023年第24期。

[2] 刘亚楠《谈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8期。

[3] 杜嘉欣、赖颖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创新路径》,《西部素质教育》2023年第13期。

[4] 韩梦婕《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年第1期。

[5] 吴骏、曾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传承》,《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2期。

[6] 陈婷、李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科书:现实样态与行动路向》,《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11期。

[7] 陈亚萍、付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涵、价值与途径》,《民族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丁治强,1985年生,男,汉族,陕西安康人,理学学士,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