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职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职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中职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的策略,以期为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 传统文化教育 传承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11

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深厚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发展的根基,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提升整体文化素养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问题已变得相对严重。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满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需求,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使中职学生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同时,培养个人兴趣,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仁、义、礼、智、信等优良品德。

一、中职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发挥学校教育的社会职能

通过中职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熏陶,可以培育出一批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深谙本国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教育富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教诲,如儒家的仁爱、礼义、诚信,道家的自然和谐观,墨家的兼爱、非攻等,这些理念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特质、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具有积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深入剖析传统经典,引导学生反思古今人生哲理,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中职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口头表达与书面沟通能力,增强服务接待或产品推介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行业对具备良好人文素养的职业人才的需求。

2.提升中职生的审美素养

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并将其融入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和实训活动,有助于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这将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实质,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意识。这将使他们学会主动发掘美、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进而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

3.提升学生道德和文化素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更是为了塑造他们的品格。在中职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提升对于学生的道德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职教育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审美观、价值观、历史观和世界观,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孝顺、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通过对这些观念的学习和传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通过学习儒家文化,学生可以学会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忠诚于集体;通过学习道家文化,学生可以学会顺应自然、淡泊名利、内心宁静。这些品德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传承,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通过对这些历史知识的学习和传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的历史发展,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例如,通过学习近现代史,学生可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体味革命伟人表露于诗作中的真挚情感、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4.塑造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通过中职语文课程,学生能够系统地接触和学习这些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文化遗产,从而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是构筑文化自信基石的关键一步。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开放包容中坚守本民族文化立场,既能理性欣赏外来文化之美,又能自信展示自我文化之魅力。使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无论身处何种行业,都能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依托,积极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践文化自信于日常言行之中。再者,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中的语文课程在传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更肩负着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的重任。

二、中职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文化类延伸教材较少

在中职语文课程体系中,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部分,普遍存在一个显着问题是配套的、专用于深化与拓展传统文化学习的延伸教材相对匮乏。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有效地实施深度挖掘、情境模拟、跨学科融合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制约了传统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特色及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有效对接。此外,现有的中职语文教材在更新速度、内容与时俱进方面相对滞后,难以及时反映学术研究的新成果、社会文化的新现象以及国家政策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要求,这也阻碍了传统文化教育在中职语文课程中的鲜活呈现与创新发展。中职语文课程亟待补充和完善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传统文化类延伸教材,以弥补现有教学资源在这一领域的不足,切实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质量。

2.传统文化教材未充分展现职业教育性质

中职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生活,提供丰富的职业教育,并积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然而目前中职语文教育中使用的传统文化教材与高等教育所用教材在内容和编排上并无太大差异。这些教材主要涵盖民族文化精神、古人传统习俗等方面,以横向和纵向两种编写体例为基础。横向体例关注各地区特色文化、古代人民传统、宗教文化、餐饮文化、习俗文化以及职业技术相关文化;纵向体例则关注古代传统文化传承和转变。这些教材有助于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传播具有显着作用。同时这些教材存在一定缺陷,如内容相似、定位单一。因此,中职专业教材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创新,引入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编写体例,以及实务与理论相结合的模块。然而,目前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材并未充分体现这些特点,仍存在改进空间。

3.中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

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瑰宝,国家积极倡导在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中职生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不浓厚。在现今网络时代,中职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微博和微信,这些碎片化资讯大多集中在娱乐内容上,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他们的认可度相对较低。此外,从学习效果来看,许多中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仍然相对有限,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由于中职学校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些学校过分追求外来文化,认为“国产传统文化”既不时尚也不新潮,无法跟上国际潮流,因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可度也较低。这导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以发挥其育人价值,也成为中职学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主要障碍。

三、中职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策略

1.深挖教材,促进传统文化与教材融合

从现阶段中职院校语文教材涵盖了大量文笔优美、情感真挚且富含哲理的文章,整体上既优美又具有深刻的情感思想。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时,应熟练掌握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课文中的优秀文章进行研究和讲解,深入解读其中丰富的文化知识,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将文章中的精髓挖掘出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呈现这些内容,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具象化表达。此外,教师还需要对文化中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强调和升华,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文学素养水平。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深入讲解毛泽东同志的生平经历,使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故事。在学生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平时积累的毛泽东诗词,或者自己喜欢的关于表达革命情怀的诗词,在课堂中形成有效的传统文化交流互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只有教师持续引领学生探索和研究课文的深刻内涵,学生才能逐渐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中职学校有效地营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校园装饰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传统的对联、窗花等;在师生交流中,使用传统礼仪和敬语等,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立传统文化宣传专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此外,还可以设立传统文化图书角,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构建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多个角度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从而提升中职生的文化自豪感。

3.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效果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充分考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确保学生在完成语文课程的基础上,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思想和价值观念。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后,加强实践教学。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诗词朗诵、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鼓励学生深入调查研究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和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中职生。通过以上方法,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效地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利用新媒体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在当今网络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中职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利用新媒体拓展教育路径,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内容,还能扩大教育覆盖面,使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中职院校需要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着作,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古籍、经典文献等进行整理、校对、排版,使其更易于阅读和理解;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让传统文化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受众。或者可以利用新媒体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开设各类线上课程,如国学、诗词、书法、绘画等,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动画等形式,发起话题讨论、线上问答等活动,将传统文化知识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讨论;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在线讲座,与学习者进行实时互动,解答学习中的疑惑。此外,还可以鼓励学习者参与线下传统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传统文化节等,使其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总之,利用新媒体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当今世界众多难题的智慧与启示。中职教育中,教师作为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视在语文教材中的各种隐性传统文化知识,推动中职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中职生的文化自信,以此来促进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海娟《探析中职语文组织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教学策略》,《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4期。

[2] 李晓静《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素质教育相融合模式探析》,《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年第7期。

[3] 张永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研究刍议》,《考试与评价》2020年第6期。

[4] 范冬梅、耿伟伟《中职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32期。

[5] 汤健、毛越华《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贵州教育》2014年第18期。

(仲白,1994年生,女,汉族,江苏人,大学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