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恋恋

(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 510700)

增强体能,提高身体素质是体育最基本的本质要求,是体育课教学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所有的职业活动都离不开体能的支持,如果体能无法满足日常所需,将会阻碍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构建良好的中职体育课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职业体能,满足岗位的体能需求的重要途径。

1 中职体育课逻辑起点和内在要求

职业体能是中职生职业能力的基础。职业体能是指从业者对职业岗位的承受力和适应力[1]。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和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培养熟练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的,生产、销售、服务等岗位第一线的操作型初级技术人才。因此,主客观上必然要求这些第一线的操作型初级技术人才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相应的良好身体素质。基于以上主客观的逻辑关系,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对于中职体育教学目标与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相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对外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体能和工作效率,更好更快适应岗位需求,增强社会竞争力。对内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加强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培养[2]。

2 中职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完全衔接。(2)对体能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的体能教学缺失。(3)体能专业师资薄弱,体能训练场地条件和硬件器材缺乏[3]。

3 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

中职学校体育课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专业以及该专业面对的职业群的职业体能要求,设置体育教学内容,体现职业岗位体能本位要求的体育教学模式。(1)该模式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优先发展学生体能素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其职业岗位要求的体能素质,提高对职业环境及改变的适应能力。(2)该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策略,围绕以发展体能为基础,将体能训练尽量配合相应的体育项目。首先,要根据就业岗位群方面呈现的共同点,以及学生性别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细化安排教学内容;其次,设置多样的体育项目以及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供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爱好、岗位体能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3)教学形式以体育课为主,也要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可取采课内外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比如结合学校体育社团、课外体育活动等。结合学生岗位体能需求,实施分类、分项、分段的教学形式。总而言之,中职体育课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选择,要以其专业所面对的职业群的职业体能要求为基础和目标,不管是单纯体能教学,还是项目教学,都要体现体能优先发展的本位要求[4]。

表1 专业—岗位—体能对应表

4 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的实施

(1)参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结合我校开设专业具体实际状况。笔者把我校开设专业进行分类,制定专业—岗位—体能对应表,如表1所示[5]。

(2)中职体能综合素质构建。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我校学生的体能综合素质构成分为两部分:①岗位体能综合素质能力:心肺耐力、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岗位体能训练。②社会体育能力:团队组织能力、体育协作精神。

(3)根据以上的“专业—岗位— 体能”对应关系和体能综合素质构成以“安全有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激发学生兴趣热情”为原则,采取 “基础课——职业体能实用项目”的基本框架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训练。具体如下:①静态坐姿类专业:该类专业主要进行颈、肩部力量;上 肢、指、腕力量等方面的体能教学。训练内容主要是:羽毛球体能训练,具体的内容有高远球和平高球训练;跳绳;手持小哑铃羽毛球挥拍练习、哑铃腕力练习、跳绳。社会体育能力方面辅助乒乓球注意力集中训练、乒乓球再接再厉游戏、呼啦圈穿越幸福轮游戏、足球赶鸭子游戏等。②动态变姿类专业:该类专业主要进行腰部力量、腿部力量;耐久力等方面的体能教学。训练内容主要是:男生进行篮球三人全场运球交叉传球、篮球单人全场折返运球、引体向上、慢跑、跳绳等。女生仰卧起坐、健美操柔韧训练、慢跑、跳绳等。社会体育能力方面辅助乒乓球注意力集中游戏、呼啦圈穿越幸福轮游戏、足球赶鸭子游戏等。③生产操作类专业:该类专业主要进行在上肢力量、腰腹力量、腿部力量、灵敏、协调性体能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是:引体向上、手持小哑铃羽毛球挥拍练习、哑铃腕力练习;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篮球三人全场运球交叉传球、篮球单人全场折返运球、跳绳、慢跑。社会体育能力方面辅助乒乓球注意力集中游戏、乒乓球再接再厉游戏、呼啦圈穿越幸福轮游戏、足球赶鸭子游戏等。

5 结语

体能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中职体育课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还需要根据职业岗位体能要求的变化,学生体能变化、性别、健康状况的特点等主客观情况分类细化优化教学内容[6]。把基础体能教学、职业岗位体能教学以及社会体能适应能力几方面分层、分段教学,更好体现该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完善中职体育教学体系,在中职教育培养应用型实用型初级技术人才的教育目标中发挥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