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赛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创意产业指的是创意产业化后使之成为具备经济价值的产业。在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创意产业以及创意经济便会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据调查得知:当下我国设计专业高校已超过上千所,且每年招生人数已突破10万人,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设计类专业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具关注度的专业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设计专业高校的发展规模逐步壮大,但依旧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设计教育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未真正成熟。只有找出目前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问题,逐一攻破,方可促进教育模式有效改革。

1 当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1.1 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传统课程体系中各个课程比较分散,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重视设计效果,忽视了设计流程的熟知与运用,这一现象造成部分学校注重学生对某一专业技艺的学习,但未注意到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将专业课程简化为各个片段,提供的技能看似直接有效,但学生无法立足整体观,有效掌握设计知识的结构,若只掌握了艺术基本知识及技能,却缺乏创新意识,甚至必不可少的艺术素养,将无法成为复合型创意人才,更不用说胜任相应的工作。

1.2 缺乏创意学研究

当下我国艺术设计高校与相关研究机构对创意学的研究尚处于引进阶段,参与创意学研究的有关人员较为缺乏,更不用说研究创意学的平台;另外,尚未深入研究关于创意整体发展的战略,未细致探讨澳大利亚、韩国、英国及美国等国家创意产业的取向及特色,仅简单介绍人才、产业布局、理论基础等方面的研究是远远不足的。

1.3 人才培养不到位

目前我国某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依旧比较落后,无法紧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步伐。部分高校尚未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纳入艺术专业以外学科的学生;同时,部分高校未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无法为学生创建集创意创新与人文修养为一体的校园学习氛围。另外,国外设计院校大部分可依照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者的要求,配备不同的培训课程,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我国设计院校专门为创意工作者开设的远程教育、短期培训与专业培训等较为少见。

1.4 设计实践脱离市场

我国多数高校均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但接受相关教育的设计人才具备的实践能力依旧不甚理想,无法有效衔接市场发展变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点,其一,部分教师毕业后便进入高校任职,实践经验不足,因此无法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其二,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提供给师生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在产学研脱离的情况下接受学习,一旦进入创意产业后,必定无法达到创意人才标准。

2 文化创意产业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2.1 促进新型艺术设计理念的转变

生活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在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艺术设计应当与市场有效结合,在寻找艺术灵感时可多与市场建立联系,结合市场需求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以促使教育目标紧跟时代发展。当下艺术具有大众化特色,因此艺术设计创意也应该迎合大众的需求。艺术创意设计需要走向日常生活与大众市场。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将创意转变为现实作品的能力,并能独立完成作品设计。实践教学的开展能使学生对市场与社会产生全新的认知,还能了解市场规律,使设计出的作品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2.2 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的建立

教育体制改革后,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创新教育得到了高校的认可。财富由智慧创造,在创意文化不断变化中,艺术设计逐渐成长,并且艺术设计教育也由技能型逐渐转变为创新型。近些年来,环境育人理念得到了良好发展,环境主要指教师人格魅力、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艺术设计指的是科技与艺术的人文结合,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借助人文环境支撑。学校具备艺术修养、专业特色及教师人格魅力等良好的艺术环境,会使学生的精神风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这对于学生协作能力的提高与整体素质的培养均极为有利。

3 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3.1 以项目为核心的校企合作模式

实行校企合作是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方式。院校应当与企业加强交流,尽快掌握企业的需要,并在政府的帮助下达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目的。校企合作可通过横向联合项目实现,除了共享校企资源外,还应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并将教学、开发以及生产作为重要基础,将提高设计及研究水平作为主要目的,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创新以项目引导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以项目作为形式开展的校企合作属于十分重要的实践模式,借助此种合作形式,能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艺术教学方式,根据项目要求与企业需要进行设计,更能体现出实际价值。通常这种合作模式是结合项目需要,构建产品研发中心或项目工作室,通过负责人的领导,组建教师团队及学生设计小组,并依照具体的项目方案来实施设计。

3.2 由设计到终端卖场的实践模式

立足当下创意产业视野下,由设计到终端卖场的市场实践模式属于艺术设计教育新型模式。这种模式能使教育内容集经营、知识、研究及创新等于一体,并尝试将市场与设计实验相互结合,以使设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培养出实用型设计人才。目前市场消费主体已逐渐被“90后、00后”占领,其对于产品的功能、品位及时尚等设计因素比较重视,包括生活与文化体验,因此对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市场需求下,企业需要的创意人才也不得不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层次及能力。作为培育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往常比较重视学术理论研究,对商业内容持抵触心理,而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价值。创意产业视野下,高校教育应果敢结合市场实践的商业运作模式,使设计出的作品更贴近市场及消费者,形成设计-终端卖场的产业链,最终使设计价值得以实现。

3.3 结合产品应用设计的系统化教学模式

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训练创新思维意义重大。对学生而言,创意思维设计训练属于复杂化提炼、归纳与整合的过程。思维设计的过程主要是灵感、直觉与意想等发挥以及图形模型构想的过程,还包括设计产品控制运筹、反馈利用等。因此在课程设计模式更新中,尽可能与产品应用设计结合,使之成为以课程为单元的设计体系;另外,还需重视设计理论的实用性,确保作品创新性与艺术性得到充分体现。在当下艺术设计教育中,大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教学中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通过效法设计效果完成作业,并考核教学成绩。过于追求纸上成绩,忽视如何有效应用设计成果,会造成课程之间无法有效衔接沟通。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应当形成全新的设计系统化教学模式,将产品研发流程作为主导,结合产品研发的环节将整个学期课程串联起来,根据一个相同的目标将相关课程设计出,并且每一课程完成设计的一项或多项环节,均安排相应的教师提供指导与讲授,确保前后交流密切,待学期结束后能形成由学生共同设计出的作品。

4 结语

在创意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均会出现新的人才需求。大部分艺术设计院校中的专业包括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与平面设计等,此类设计专业的课程不外乎素描、彩画等,再细分专业,增设具有目的性的课程,但也借鉴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新的设计需求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当在吸收原有教学经验的前提下,逐渐建立满足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以达到创意专业细分化,人才多元化的要求,并不断优化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水平,以实现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