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伟,李超雄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350122;2.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 福州350007)

人类为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渐改变工作方式及生活习惯,各类精细、持续的伏案工作模式使得颈椎承受着更大的力学负担,这也是颈椎病逐渐高发的根本性原因[1]。颈型颈椎病以病理改变轻微、症状局限为主要特点,是多种颈椎病的初始类型。据流行病学大数据临床调查提示,颈型颈椎病的患病率占颈椎病总患病率的65.52%[2],80%~90%患者经过系统、规范的综合保守治疗可使颈肩部疼痛等各种不适症状及颈椎活动受限得到明显改善[3]。但在目前层出不穷的治疗方法中[4],受学者普遍认可的方式仍有待探讨,针灸、针刀等当前常见治疗方法存在潜在感染、疼痛刺激较强等并发症,而消炎镇痛药的使用有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旨在初步探究颈舒颗粒合并理筋手法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途径。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实用骨科学》[5]中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①病史:多数有长期持续伏案生活、工作史;②症状:以颈后部为主的酸痛、麻胀等,少数可偶有上肢麻木等一过性不适表现;③体征:局部压痛征阳性,颈部不同程度活动受限,可触及颈肌僵硬或条索感;④影像:X线片提示颈椎椎体退行性改变,生理曲度减小甚至消失。

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痹证风寒湿阻证的辨证标准。①主要症状:颈项部酸痛或重着,伴有屈伸、转侧不利;②次要症状:畏风恶寒,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缓解,或伴肌肤麻木、肩臂窜痛等;③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或浮紧。以上主要症状至少具备1项并兼有1项或以上的次要症状,大致符合相应舌苔、脉象,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和辨证标准;②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③3个月内未曾接受其他颈部手法治疗及3 d内未使用各类镇痛药物;④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依从性良好(同意配合后续治疗)。

1.4 排除标准 ①颈项、肩背部存在皮肤破损、皮疹、水泡等皮肤问题,不宜行手法治疗者;②颈椎急性外伤、脱位、骨折及既往手术者;③颈椎存在先天畸形或X线提示存在明显节段不稳者(椎间过屈和过伸位前后位移之和≥3.5 mm、过屈或过伸角度位移≥11°[7]);④初始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分的急性重度疼痛患者;⑤存在四肢部分肌力减退或消失,或查体见病理征阳性者;⑥已知对研究中涉及药物过敏者;⑦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且病情控制不佳者。

1.5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0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十二区门诊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2组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予生活宣教,如减少伏案工作时间、充分休息、适当锻炼、言语疏导等。采用理筋松解手法治疗,操作:①嘱患者俯卧于推拿床上,头颈部呈中立位,以掌根部吸附于患者颈项、肩背部按揉2 min,使紧张的肌肉初步放松;②拇指弹拨肩胛间区至风府穴、肩峰后缘至风池穴、肩峰前缘至乳突3条线,拿揉胸锁乳突肌,共持续10 min,以肌肉条索状、结节状手感消失为度;③拿揉颈后部肌群、肩上部肌群2 min;④取坐位,行颈椎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每一个方向缓慢地进行至最大的耐受范围后维持2 s。每3 d治疗1次,共治疗4周,且均由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同一治疗组医师进行规范、统一的治疗。

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颈舒颗粒口服治疗。颈舒颗粒[国药集团精方(安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次6 g(1袋),每日3次,饭后温水冲服,连续治疗4周。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疼痛评分 采用VAS评分评估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2个月后的疼痛情况,共10分,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受试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明确选择其中1个数字代表当前疼痛程度。

2.2.2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the 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8]评估颈部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该量表由疼痛程度大小、症状的持续时间、夜间出现的针刺或麻木感、疼痛对睡眠的影响程度、对社交活动的影响、搬抬重物能力、读书/看电视、工作/做家务和驾驶汽车等9个方面的感受构成。每一个方面包含5个等级的选择(从0没有问题至5极端严重)共45分,如果受试者没有驾驶能力,则最高得分降至32分,得分越高,表明受试者因颈痛引起的生活质量越差。本研究使用的中文版NPQ量表已由香港浸会大学做了有效性评估[9]。

2.2.3 颈椎功能评估 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10]在主观症状、生活工作能力、临床体征方面对颈椎功能系统进行评价,由重、中、轻、无分别为0~3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轻。

2.2.4 中医证候积分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证候改善情况,根据症状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记0、1、2、3分。①主要症状:颈项部酸痛或重着,伴有屈伸、转侧不利;②次要症状:畏风恶寒,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缓解,伴肌肤麻木,肩臂窜痛;③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或浮紧(舌脉具体描述,不计分)。

2.2.5 安全性评价 若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出现不良事件,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详实记录,分析原因、操作合理性及与实验相关性。

2.2.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制定。①痊愈: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体征分值减少≥95%,X线结果显示大致正常;②显效: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体征分值减少≥70%,<95%,X线结果显示有明显好转;③有效: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体征分值减少≥30%,<70%,X线结果显示有所好转;④无效: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体征分值减少<30%,X线结果显示无明显改变。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 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对照组因失去随访脱落1例,因患者未规律用药剔除1例,完成33例;观察组因失去随访脱落1例,因患者未规律用药剔除2例,完成32例。

3.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n,%)

3.3 2组评分指标比较 见表3。

3.4 不良事件记录2组均无药物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在俯卧后坐起时出现眩晕,为体位性低血压,休息5 min后自行缓解,且无后续不适。

4 讨 论

颈型颈椎病在中医属“痹证”“项强”“筋急”范畴,病因多为风寒湿邪侵袭筋脉,经气循环受阻,发为疼痛、活动不利[12]。如《素问·痹论》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故治疗当以温经散寒、舒筋通络止痛为主。颈舒颗粒为临床中常用的中成药制剂,其主要由三七、肉桂、当归、红花、川芎、天麻、人工牛黄等组成,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功。

表3 2组评分指标比较(±s) 分

表3 2组评分指标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

理筋手法立足于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引导下,治疗者之劲力作用于病变部位,或施于浅层轻摩放松,或力达深处开筋通络,可以松解肌肉、韧带的轻度粘连,舒缓颈部肌肉痉挛,同时促进血液循环灌注,起到舒筋通络、调理经气、活血止痛、化瘀通络等作用,协同内服药物治疗可增强效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颈椎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较前改善(P<0.05),提示颈舒颗粒联合理筋手法在治疗风寒湿阻型的颈型颈椎病中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增大颈椎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也可在临床中尝试结合其他学者提出的易筋经托天桩[13]、颈椎引导术[14]等锻炼方法,寻求更为有效、经济、简易可行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受到实际临床工作的限制,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等问题,有待日后的不断研究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