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远明 苏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州511400)

高校教学实验室隐形课程的开发设计※
——以西医基础公共实验室为例

刁远明 苏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州511400)

隐性课程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高校教学实验室隐性课程的开发设计可以从物质环境、规章制度、精神环境、教风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开发设计,充分挖掘和利用实验室的隐性课程资源,以发挥其最大、最优的育人功效。

隐性课程;教学实验室;开发设计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又叫潜在课程(Latent Curriculum),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它既不是课堂课程,也不等于以实践为主的活动课程。所谓隐性课程,是指那些隐蔽在学校各种环境和氛围中的,难以预期的、对学生的情感、信念、行为、价值观等起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内容[1],如校园环境、学风、校风、人际关系、规章制度、精神风貌、组织活动、历史传统、传媒信息等等。

“隐性课程”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课程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概念,首次出现在杰克逊的《课堂生活》一书中[2]。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隐性课程已成为当今西方课程研究领域中崛起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隐性课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引入我国,回顾其逐渐发展至今的这段历史可以发现,国内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或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仍处于一种“粗放式”的水平,或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仍停留在表面理解,而没有付诸实际行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了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仅仅通过显性课程的教育方式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隐性课程是教育者主动设计的一种教育形式,看似信手拈来,但必定经过匠心独运,绝非“无心插柳柳成荫”般自然形成。隐性课程由外而内,将社会、学校的期望传递给学生,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教育。受教育者无意识地接受,在感知、接受和选择上有较大的自由度,会在无排斥心理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接受隐藏着的教育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利用显性教育载体由于教育者自身或教育内容的原因使受教育者产生的排斥或逆反心理,更具持久性[3]。

张楚廷先生曾说“隐性课程是区别大学水准、大学档次的根本标志,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大力推进高校改革的今天,构建完整和谐的隐性课程并充分发挥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不仅是完善课程体系的必经之路而且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使命[4]。

由于隐性课程是隐蔽的,而且具有双面性,这就使得隐性课程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困难,因此在隐性课程的设计中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依据培养人的要求和人的素质形成的规律进行安排。二是隐性课程具有双面性,设计要重视发挥其正向功能,抑制其负向功能,防止、克服其消极影响。

本文在对国内各高校隐性课程内容设计进行研究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西医基础教学公共实验室(以下简称西医基础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凸显隐性课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良好的隐性氛围予以充分挖掘和完善,从而为高等医学院校更好的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下面,结合西医基础实验室实际,谈谈对高校教学实验室隐性课程的开发设计。

1 西医基础实验室物质环境的优化设计

西医基础实验室承担我校38个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11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每年开出实验项目约100个,完成约十万人学时数的教学工作,是我校医药类专业本科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教学实验室,给学生们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教育社会学家科尔也指出:“物体在空间里的摆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房间以其物质形式表示着该场所与机构的精神与灵魂。”

因此可以结合我校西医基础实验室的教学特点,按照实用性、艺术性、教育性的原则,优化西医基础实验室教学环境。如在西医基础实验室的走廊、拐角设立橱窗、布告栏,张贴壁画,充分利用壁画、橱窗,张贴科学巨人的肖像、名言警句、精美的实验图片、实验流程图、学生自主性设计性实验的优秀范例等,通过这些无声的物质载体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智慧的启迪、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和感受榜样的力量,使学生在浓烈的科学氛围中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间隙和课前课后的等待时间中不自觉的受到教育。

2 优化西医基础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参考国内外教学实验室优秀管理经验和规章制度结合西医基础实验室现状,进一步修订、整理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之更人性化,更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学生人性中的优点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弱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制约。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制度管理,可以让管理者和学生都受益。实验室的有效分工可以让实验室工作更加有序进行,同时可以通过制度明确对应责任。建立起实验室的学生考勤、仪器损坏记录、实验结果考核、后勤管理及卫生等制度,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实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 培育西医基础实验室良好的精神环境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谐、亲密、友好、合作,彼此思想认同、保持情感相容、力争行为相近,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发扬教育民主、鼓励学生上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鼓励学生合作与创新。

4 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增强实验课教风建设

教师不是知识的简单复制传递者,尤其是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自己的个人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对教材中的部分知识进行再加工,转化为新的带有感情色彩与价值判断的新知识传达给学生。

教师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世界观、情感态度、阅历和上课时的心态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这些隐性资源,也许连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实验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最多,学生也最容易受到来自教师本身的隐性课程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认真设计教态,美化仪表、稳定情绪,重视肢体语言、静态语言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功能。

5 西医基础实验室隐性课程设计效果的检验

通过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等,尝试性对隐性课程设计效果进行检验、探讨及总结,初步获得西医基础实验室隐性课程资源挖掘利用效果的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作出调整。

总之,对西医基础实验室的物质环境、制度文化、精神环境等隐性课程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将实验科学的严谨特色和中医药文化气息以及厚德博学、精诚济世的教学理念相渗透,全面提高西医基础实验室教书育人的功能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应当贯彻“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方针,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西医基础实验室的隐性课程资源,发挥其最大、最优的育人功效。

[1]夏欧东,余喜.高校隐性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0,3(24):302-304.

[2]孙明英,戴林富.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 2011,3:51-53.

[3]江庆华.高校隐性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4(18):32-34.

[4]叶通贤,周俊.我国高校隐性课程的缺失与构建[J].铜仁学院学报,2009, 1(11):90-9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39

1672-2779(2012)-05-0051-02

:张文娟

2012-01-28)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研究基金[No:JYKY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