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英语教研室,哈尔滨15 0 0 4 0)

传播学视阈下中医翻译中的意义构建※

程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英语教研室,哈尔滨15 0 0 4 0)

全球化背景下,中医翻译成为传播推广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的有力手段之一。探寻传播学视阈下的中医英译对我国中医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将翻译学纳入传播学理论框架来探讨翻译意义的生成与形式建构价值,进而应用到中医翻译研究方法论中,从传播学视角来探析中医翻译中意义构建的价值,强调通过有效生成中医英译文本的信息意义从而进行意义的构建与传播。关键词:中医翻译;传播学;意义构建

当代的中医翻译理论应当采取什幺样的方法,这是我们经常思考讨论的问题。如果仅仅把中医翻译研究局限在本学科的固有范围内,那幺这种单一学科理念支撑下的方法论很难给其带来理论的建树和真正的发展;事实上,中医翻译的研究范围和视阈应进一步拓宽,拓展到相关的领域。正如卡尔·波普尔的观点:恰恰是因为外在学科的理论支持才能够真正解决许多本学科内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中医翻译的研究使得其构成元素越来越复杂,翻译中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所以跨越不同学科界限,建构一种兼容并蓄的理论范式即成为一种可行的途径。遵循Hoben的定义“传播是用语言形式进行思想和主张的互换过程”,中医英译作为一种翻译活动,显然具有传播的特性;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探寻其翻译传播的潜能,将翻译学纳入传播学理论框架,力求理论创新,并且基于当前中医和中医文化迫切需要走出国门,由“对外宣传”向“国际传播”转型的趋势,本研究具有良好的建构意义。

1 翻译的传播学意义

传播是人类主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人类对信息、观念、思想的共享,每一种传播媒介和手段的生成都促进了意义和信息传达和交流的飞跃。传播学和翻译学虽然属于不同的学科和理论范畴,但具有学科融合和交叉的基础;奈达曾指出“Translation is communication”(翻译即传播);威尔斯也指出“跨语言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旨在强调在翻译研究中须充分考量传播的性质。翻译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来克服时空障碍,打破语言隔阂和民族文化的壁垒,使世界变成麦克卢汉笔下的“地球村”。就本体特征而言,翻译是人类传播手段之一,传播则是翻译的一个重要属性。

当前中西方翻译界对翻译的传播学视角已经展开,虽然成果还非常薄弱,但这些成果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

2 中医翻译中意义传播的价值

我们知道,人和世界的关系是通过意义的建构与交流得以确认,并由人类传播活动得以实现。翻译活动的目的性很强,其目的归根结底是将源语信息和意义传递到目标读者,来满足他们对特定信息的需求,也试图在知识,态度或行为等方面对他们施加影响[1]。据此可以看出,翻译中的意义生成与意义传播至关重要。针对传播学理论框架构建者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的传播过程5W理论,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五个因素,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多数集中于诸如对象分析、内容分析、效果分析、媒介分析等传播过程的外在研究即信息传递过程分析,而信息的内涵分析则需要上升到语义层次或意义层面,进而进入到精神和意识领域,这才是传播学的内在研究范畴[2]。符号学创始人查尔斯·皮尔士认为传播即意义和观念的传达过程;英国修辞学家艾弗·理查兹把传播定义为“传播即意义的生成”;还有学者认为“传播是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可见,他们都注意到“意义”在传播中的地位,因此翻译中意义生成与建构应该成为研究翻译传播的首要。

中医翻译属科技翻译范畴,但它有着科技翻译不具备的特殊性和特定性;因为它不但涉及独特的医学体系、概念术语、诊治方法,而且蕴含着两种存在明显差异的文化观念和思想体系;中医理论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术语中;对此,刘时觉先生曾在《中医研究》(1992.2)上撰文指出,中医语言突出的特征之一表现在明确的特定词汇往往蕴含着不确定、多变的概念,有着明显的抽象性。正是由于这种独特性,使得许多异国读者无法全面清晰理解中医学语言及理论,而形成诸如概念虚化、名不及形、名不及实等翻译错位,进而造成了各种语言冲突如歧义冲突、异质冲突、反义冲突、古今冲突等现象[3]。因此,根据翻译中通过意义建构进行信息交流的宗旨,中医英译中意义的生成对于主体正确传播以及受众正确理解中医医学及有效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起着关键作用。

3 中医翻译中的意义建构

为力求准确传递原文信息意义,中医英译活动需要在概念理解、喻意阐发、隐含意义解读等方面做到费思量,精打磨,构建恰如其分的意义再现和生成形式。从传播学视角看,这就要求传播者将所要阐释的意义和自己的理念融入并隐进意义生成过程中;要实现意义的翻译,就要脱离语言束缚,译者能够有意识的把握原语的实质意义,而不受字词的羁绊。勒代雷认为这个过程是译者汲取知识的过程,目的是寻找到准确的意义构建及表达形式进而有效传递原语信息。

例如中医方剂中的百合固金汤,五行学说中肺属金,故此方用来滋肾保肺,金水并调,润肺止咳;翻译时不仅要强调药物成分,还需突出方剂功效,因此可译为Lily Bulb Decoction for Strengthening Lung(其中Bulb的增译更明确了药物成分即百合的球茎);否则如像某些译法中仍保留metal的形式,则不禁需要“望文生义”,或者需要读者进一步核查“metal”的内涵,使得信息不能在有效时间内进行有效传播,在表述和传达上出现阻碍延迟的现象。又如: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灵枢·本神》)

“精”是中医术语和文化中特有的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涵义。本句“精”就表现了两种中医医学意义,前两个“精”指的是“肾精”,后一个“精”的涵义则是指“精液”,这就需要译者首先要处理原句信息涵义,再进行意义生成进而找到合理合适的译文形式,才能避免意义传递时的语义失真;译文如下:Chronicfeardamages(affects)therenal essence,which causes bone atroPhy and coldness with frequent seminal emission

其实“精”一词在中医术语语义中还具有其他的涵义,如“脉理精微”中的“精”是指“精深”或“精细”,可译为Profound,abstruse;又如“水谷精微”中的“精”是指“精华”,可直接标明为cereal nutrients或干脆采取一个老少皆宜的the best.

“艺术品总是把自己传达给他人。[4]”换句话说,“意义”的内在涵义建构体现在情感、思维、认识、理念等方面,分别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质地,加上译者的翻译重心的设置,其质、量、度的不同,使得文本呈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形式构建,不同的意义表现及不同的风格。我们看下面这一句: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纪纲,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The treatment must follow)the PrinciPle of yin-yang for they serve as the Dao(law)of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the essence of all things,from which changes originate,and the root of birth and death,in which Shenming(bright sPirit)is stored.

在对本句的翻译处理中,译者首先准确的把握了“道”、“父母”、“神明之府”这些具有抽象意义和中医及文化内涵的表达意义,避免了单纯的词汇匹配翻译如“Parent”、”storehouse”等,从而构建了意义的准确表达形式,揭开其隐喻的特征使涵义具体化;其次设置了良好的翻译重点和句型结构,既简洁又与英语行文特色吻合,一气呵成,清晰明了。

在传播学领域,文本是读者对作品潜在意义的具体意识[5]。因此译本乃是拥有受众阅读与接受意义的概念,中医译本亦是如此。日本学者筱原资明的“交通论“所提出的“单向交通”、“双向交通”、“反向交通”等概念能很形象地解释译文在接受过程中,究竟处于何种“交通”状态中,与受众沟通如何,这将直接关系到意义生成趋向和构建方式。在中医翻译中,由于医学体系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译者和读者的地位、沟通方式及价值取向等对于意义的建构有很大的影响。现以《难经》五十一难的翻译为例:

五十一难曰:病有欲得温者,有欲得寒者,有欲得见人者,有不欲得见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脏腑也?

李照国版(2008)译文为:Some Patients desire warmth,some desire cold,some desire to see other Peo-Ple,some do not desire to see anybody.[The desires of the Patients]vary.What eXact Zang-Organs and Fu-Organs are the diseases located?

Bob Flaws版(1999)译文为:Diseases may have a desire for obtaining warmth or may have a desire for obtaining cold.There may be a desire for obtaining the sight of PeoPle or no desire for obtaining the sight of PeoPle. Each is not the same.How[can one know whether]the disease is located in the viscera or the bowels?

译作的发出者分别来自于国内和美国,我们可以看出译文在结构安排,意义构建,术语翻译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李照国版译文的意义表现直接,形式简单,句子短小,术语采纳了汉语拼音形式,所指路径清晰明确,表现出以译者(传播者)为主导的倾向,形成传播者单向沟通的意义生成模式。而Bob Flaws版译文相对来说,首先以事物diseases做主语,辅助may的形式,表现出客观,委婉的语气;继而采取there be句型,呈现出结构变化,对于脏腑这一中医术语仍然使用了西医词汇viscera、bowels,名词化结构突出如for obtaining the sight of,体现出科技翻译的特征;整个译句以“长镜头”的形式展现,意义连贯,使得读者从“共时性”结构关系来理解传播者的意义建构。两种译文呈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质感,不同的风格色彩。

4 中医翻译中的意义与形式关系

不可否认,意义只有附着于一定的形式结构,才能被传播、交流和解读。任何一种符号或意象,包括新闻、电影、印刷制品等都是意义的携带者,有着特定的意义及表达形式;换言之,任何符号系统都有两个元素即指代和意义;指代是信息的内容和形态,而意义是指对其的思想和阐释。所以,即使源自同一指代对象或同一信息源,生成的意义仍有可能是不一致的[6]。

中医翻译在意义层面的展示和转换方面,如何确切把握文本的意义构想和形式建造两大方面,并有机统一在译本的整体建构中并拥有确切表述意义的形式结构,对于中医翻译传播效果影响甚大。作为中医翻译者,既要在意义构建上具有风格化,强调思想的理解和重新表达,又要尽量使得译文与原文的写作风格和内容对等,让读者了解到原语的信息,寻求形式和意义对等。

[1]谢柯,廖雪汝.翻译传播学的名与实[J].上海翻译,2016(1):14-18.

[2]潘源.影视艺术传播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8 7.

[3]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

[4]汉斯·伽达默尔.夏振平译.哲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9 8.

[5]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 6.

[6]黄晓钟.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C].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18 9.

CHENG Yan
(Basic Medical Colleg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The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sPread TCM and traditional culture.To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This PaPer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of translation meaning and the value of form construction by incorPorating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to communication theory,and then aPPlied to the method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nslation research.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the valu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i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studied.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eaning can b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effective gener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meaning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CM translation;communication;meaning construction

10.3 9 6 9/j.issn.1672-2 77 9.2016.11.0 2 3

1672-2 77 9(2016)-11-0 0 4 6-0 3

:李海燕本文校对:刘明

2016-0 3-0 8)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N o:14 B 0 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