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福山 杨如杏 范文曦 柯俊华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老年康复科,福州350003;2福建省康复产业研究院/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3;3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一区,泉州352000)

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

邱福山1,2杨如杏3范文曦1,2柯俊华1,2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老年康复科,福州350003;2福建省康复产业研究院/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3;3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一区,泉州352000)

目的通过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出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取穴均为颈部阳性反应水平的夹脊穴、大椎、中渚、外关等,分别采用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传统针刺法治疗,总共8次治疗,为期4周,通过NPQ、VAS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局部挑刺配合远端取穴组和传统针刺组均有疗效及远期效应,但前者优于后者。结论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组临床疗效好,远期效应好,值得推广。

神经根型颈椎病;局部挑针;远端针刺;疗效评价;痹证;针灸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变基础,包括颈周围肌肉、韧带、关节相应的改变及相邻椎体骨质增生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的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肩背部疼痛,伴单侧或双侧上肢反射痛、感觉异常等症候群。该病是在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颈椎病所有类型中占60%左右[1]。该病属于属于中医学的“痹症”等范畴。针灸治疗是医生针对不同疾病,辨证选取不同穴位,进而加以采用针刺、艾灸、中药穴位注射及外治等方法,有时配合电、热、超声等刺激,以刺激自身免疫系统,取得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具有安全、副作用小及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优势方法之一。笔者在用挑针治疗各种疾病有着多年临床经验,该手段有着快速、持久、疗效佳的特点,其他一些医家亦有相似的认识[2-4]。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受试者来源于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门诊、住院部招募的志愿者。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采用《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8-99。神经根型颈椎病:(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其范围与受累椎节相一致。颈肩部、颈后部酸痛,并沿神经根分布区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有时皮肤有过敏,抚摸有触电感,神经根支配区域有麻木及明显感觉减退。(2)脊神经根牵拉试验多为阳性,痛点注射疗法对上肢放射痛无显效。(3)颈椎正侧位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生理前弧消失或变直,椎间隙变窄,骨刺形成,伸屈动力片示颈椎不稳。

1.3 纳入标准症状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西医诊断标准;主诉为颈痛者;近一个月曾有颈部疼痛、上肢放射痛发作;VAS评分大于3分;有相关影像学资料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如X片,或MRI、CT提示颈椎椎间盘突出;18岁以上,60岁以下;近一个月未进行针灸治疗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不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西医诊断标准;具有严重基础疾病,如2型糖尿病、顽固性高血压、急性脑梗塞、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有颈部外伤史及相关手术史,先天颈椎异常等;拒绝针灸者;孕妇或哺乳妇女;近一个月行针灸治疗者;目前正进行其他相关颈椎病治疗,如药物、非药物等方法。

1.5 治疗方法

1.5.1 随机分组随机化数字表由SPSS18.0统计软件产生。将符合标准的80例受试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局部挑针配合远端针刺组(治疗组)与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分别40例。

1.5.2 体位及操作环境采用常规坐位,如患者(初次针灸、体质虚弱者等)特殊情况时可采用俯坐位,治疗时室内应保持安静、通风。

1.5.3 局部挑针合远端针刺组(治疗组)选择挑针穴位,颈椎阳性反应平面双侧夹脊穴(共取两对)、大椎。选择穴位,充分暴露,进行常规消毒,每个穴位皮下注射0.1 ml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呈皮丘状。左手固定穴位,右手持消毒过的钩状挑治针对准穴位刺入约2 mm,纵行挑破皮肤2 mm,然后将针深入表皮下挑,针尖由深到浅牵拉皮下纤维组织,做左右摇摆旋转牵拉动作12次,尽数挑断皮下纤维组织,埋好针口,将挑断的纤维剪断或放入创口内。碘酒消毒,盖上消毒纱块,胶布固定。同时进行远端针刺,取穴如下:中渚、外关。针刺操作:使用针刺不行针方法,留针20分钟。

穴位定位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夹脊穴: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大椎:在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中渚:在手背部,当环指关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四、五掌骨间凹陷处;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1.5.4 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相关治疗方法取穴:颈椎阳性反应平面双侧夹脊穴(共取两对),大椎、中渚、外关。穴位定位与针刺操作同上。

1.5.5 疗程进入研究后需进行治疗8次,每次治疗时间需要间隔2~3天,为期4周,如患者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6次治疗,该治疗视为无效。评价时间:治疗前、治疗结束评价。随访时间:治疗结束后1月随访。待随访结束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研究所纳入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即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1.7 疗效标准

1.7.1 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该量表作为主要疗效指标,涉及颈痛程度、持续时间、睡眠、携带物件、阅读、工作、家务、社交活动、驾驶等九个方面,综合评价各个指标。

1.7.2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该法简单、可行、灵敏度高。具体做法是:患者用自评的方式,用0分~10分作为疼痛评价指数,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受试者基线评价包括性别、年龄、每天是否长期低头、每日低头时间、病程等,详见表1、2。

表1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一般情况的比较(例)

表2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一般情况的比较()

表2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一般情况的比较()

组别例数年龄(y)每日低头时间(h)治疗组4 0 3 4 . 6 6 ± 7 . 6 1 5 4 . 4 7 ± 1 . 6 8 6治疗组3 9 3 3 . 4 5 ± 6 . 7 8 2 4 . 8 6 ± 1 . 5 9 1病程(m)2 0 . 6 3 ± 1 9 . 1 8 9 2 1 . 5 6 ± 2 0 . 2 8 5

由表1、2得出的结论是,两组患者基本情况(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均衡性。

2.2 两组治疗前后对比

表3 在各评价时间点NPQ量表得分比较()

表3 在各评价时间点NPQ量表得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治疗结束对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

治疗结束后1月2 1 . 8 6 ± 1 2 . 2 1☆﹡2 6 . 9 8 ± 8 . 4 5☆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组4 0 5 9 . 0 9 ± 1 0 . 3 8 3 2 . 3 3 ± 8 . 7 6☆﹡对照组3 9 5 8 . 7 8 ± 1 2 . 1 9 4 1 . 1 4 ± 1 1 . 6 1☆

表4 在各评价时间点VAS量表得分比较()

表4 在各评价时间点VAS量表得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治疗结束对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P<0.05

治疗结束后1月2 . 1 2 ± 0 . 9 5△﹡2 . 6 8 ± 0 . 8 7△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组4 0 6 . 1 8 ± 1 . 4 1 3 . 1 2 ± 1 . 1 2☆﹡对照组3 9 6 . 2 4 ± 1 . 4 8 3 . 6 7 ± 1 . 3 5☆

由表3、4得出,治疗前两组测得NPQ、VAS分值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均衡性。在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1月两组所测得NPQ、VAS分值分别与本组前次进行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两组均有疗效及远期效应。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1月随访所测的NPQ、VAS值低于对照组,分别在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1月进行两组组间比较(P<0.05),表示两组疗效有差异,治疗组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及远期效应。

2.3 脱落情况本研究过程中,共脱落1例,对照组因出差脱落,最后完成完整病例79例。

2.4 不良反应观察所纳入对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症状。

3 讨论

挑针疗法,又称“针挑疗法”“挑刺”,是一种传统针刺方法。“针挑”这一说法,起初见于《肘后备急方》,“癖沙虱毒方”条“岭南人初有此者,即以茅叶细细刮去……已深者,针挑取虫子。”挑针疗法是根据人不同的疾病在特定穴位、穴位进行挑治针,将皮肤下白色的纤维组织进行挑断的一种外治法,临床上常治疗顽固性疾病,该方法是由古代“锋针疗法”、“络刺”及“半刺”发展而来。”

现代研究证明,挑针治疗颈椎病的可能机理:1)通过刺激颈部穴位,通过神经通路,解除神经根压迫、水肿,达到止痛作用。2)挑针具有松解局部肌肉紧张的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增加有害物质的排泄。3)挑针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局部组织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等。藤氏等[5]根据X射片所提示病变棘突点、反射痛点。每次挑针部位选择2~3位置,挑断皮下可见白色或黄色纤维组织,最少3次,最多9次,有效率96.5%。符氏等[6]将符合颈椎病诊断的1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针挑组56组、针刺组55例与局麻组47例,取穴均为颈百劳、大椎、肩井等,分别采用针挑法、常规针刺法及局部麻醉法治疗,结果是针挑组痊愈率为57.1%,优于针刺组的23.6%与局麻组的14.9%。

本项研究表明,局部挑针配合远端取穴组与传统针刺组相比,两组均有疗效,但从治疗效果及远期效应来说,前者效果优于后者。证实局部挑针法配合远端针刺方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效果,并具有良好远期效应,值得临床推广。

[1]孙宇,陈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2):156-158.

[2]柳耀芳.挑治法治疗颈椎病34例[J].江苏中医,1996,17(7):34.

[3]练汉健.摇挑加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7,17(3):175.

[4]郭向明,张静.挑治法治疗颈椎病160例[J].中国针灸,1996,16(11):44.

[5]藤淑亭,侯翠萍.针挑姜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98例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1997,18(4):240-241.

[6]符文彬,张洪来.针挑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5,9(9):607-609.

Evaluation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ocal Needle-pricking combined with Distal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QIU Fushan1,2,YANG Ruxing3,FAN wenxi12,KE Junhua1,2
(1.Department of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the Affiliated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003,China;2.Fujian provincial rehabilitation industrial institution/Fujian Key Laboratory of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Fuzhou 350003,China;3.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Quanzhou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jian Province,Quanzhou 362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by local pricking combined with distal acupuncture.Methods Eighty eligibl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0 cases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local pricking combined with distal acupuncture,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The acupoints for each group were neck positive reaction at the same level of clip Jiaji points,Dazhui(DU14),Zhongzhu(SJ3)and Waiguan(SJ5).A total of 8 times treatment was a period of 4 weeks.The NPQ,VAS tabl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Results Local pricking combined with distal acupoints group an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group both had curative effect and long-term effect,but the former was superior to the latter.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local needlepricking combined with distal acupuncture has highly effectiv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and can produce a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which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

cervical spondylosis;local pricking;distal acupuncture;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bi syndrom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0.046

1672-2779(2016)-20-0102-03

杨杰 本文校对:林志诚

2016-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