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雅 左劼成 何健生

(1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心理系,广州510006;2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佛山528000)

中医气功对大学生睡眠改善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图 雅1左劼成2何健生1

(1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心理系,广州510006;2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佛山528000)

目的将气功的修炼过程分解为音乐、注意力指向、意识思维活动强度三个元素,通过设计实验分离各个元素,以判断这些元素在气功修炼过程中的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并试图探究如何科学改良气功,使其在帮助入睡方面发挥更为显着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大一大二的学生共22人完成实验。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结果在气功的音乐、注意力指向、意识思维活动强度这三个重要组成成分中,意识思维活动强度对调节人体的睡眠起到主要作用,音乐和注意力指向对气功的修炼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结论在如何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睡眠这一问题上,从事更多的脑力活动以充分消耗个体过多的心理能量是解决失眠问题的良好方式。

气功;睡眠;作用机制

1 引言

中医气功又称“静坐”“内功”。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则云:“适中经络,未流传胜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1]。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养生导引法,苦腹中满,食饮苦满,端坐伸腰,以口纳气数日,吐之,以便为效,不便,复为之。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2]”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有云:“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室,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堰卧,叹目,闭气于胸隔中,以鸿毛着鼻而不为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3]”到了近现代,中医气功作为国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充分,在社会各界仍保持着极大的生命力。其中,国家更是大力推行“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简单易学、又能强身健体的气功功法。在民间,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动功也有蓬勃发展的趋势,拥有了“陈式太极拳”为代表的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不仅如此,中医气功在原有修炼功法的基础上,还加入了现代的科学技术进行研究。1978年上海中医学院与原子核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外气”之一是受低频涨落调制的红外辐射,首次记录到“气功者”穴位处电荷富集,证实了“气功者”在运气中发射了带有信息的红外电磁波。运用客观的科学检测证实了气功真实存在的同时,开启了利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气功的大门。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发展,传统体育运动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2011年5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梁晓龙在“体育强国目标下的体育发展”论坛中指出:“我国体育文化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保护、宣传尤其是对外宣传力度还不够”。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的历史发展中就承载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医气功,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指导在其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实验

2.1 预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放松训练。训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①肌肉放松:通过主试的语言指导,先使被试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然后再放松,反复多回。②腹式呼吸:让被试在主试的语言指导下,将双手分别放在腹部、胸部,感受一呼一吸中腹部的起伏,并尽量使用自身的腹部进行流畅的自动呼吸。

实验后的次日,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量。

2.2 实验一

2.2.1 实验材料气功静功“松通养心法”功法指导,使用广州中医药大学姬爱东老师制作的22分钟版。实验所用的量表是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

将被试分为实验组(11人)和对照组(11人),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被试分别进行气功训练。其中,实验组被试进行的训练,选用气功静功中姬爱东老师“松通养心法”原本录音进行气功作业。对照组则由主试模仿实验组录音进行语言指导作业,无背景音乐。实验环境选择晚8点的教学楼,避免了噪音及闲杂人员的干扰。

2.2.2 实验假设音乐在气功静功的修炼中起的作用不显着。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医的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音乐中的五音、六律能对人体的精神、脏腑有所影响,在《灵枢》中也谈到了“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与天地相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属木、火、土、金、水,有了“五脏相音”学说,即宫音入脾,商音入肺,角音入肝,徵音入心,羽音入肾。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适当的音乐可获得较好的养生效果。可是,在气功修炼的过程中以音乐为伴是否有助于气功的修炼,是否有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呢?众所周知,练气功讲究调心、调息。调心的好坏是练功成否的关键,要求练功时排除一切私心杂念,进入无我无物的境界。如少林内劲一指禅、形神桩、空劲气功等,都要求练功者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实现心身的同一性。在不同的气功修行者口中对于气功中音乐元素的使用也是众说纷纭。对于现今各方的争论,我们认为,音乐在气功修炼的过程中应该存在一定的辅助效果,但是并不在气功修炼过程中对修炼者的身心调节起主要作用。

2.2.3 实验结果及分析本实验被试均来自同一样本,以随机抽样方式选取。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采用单独的自变量与因变量。数据属于两个处理水平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使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

表1 实验组1与对照组1的样本相关系数

由表1可知:实验组1和对照组1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24,相关显着性水平为0.507>0.05,说明相关不显着。

表2 实验组1与对照组1的样本检验

从表2的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1和对照组1两变量之差的平均值为-0.545,标准差为11.431,标准误为3.447,95%的置信区间为-8.225到7.134,t值为-0.158,自由度为10,显着性水平P=0.877>0.05,所以,在95%的置信度下,两组实验的效果没有显着性差异。

由表1和表2的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1和对照组1的相关和差异系数均不显着。这说明音乐在气功静功功法的修炼的过程中并没有起到显着的影响作用,实验1的假设成立。这个实验结果也可以用来解释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有关练气功的时候是否应该播放音乐的争论:由于音乐在气功的修炼中没有主导性作用,所以气功的修炼者可以依据自身的喜好选择是否在音乐的陪伴下进行气功的修炼。

在此次实验中,仍有个别被试没能使用腹式呼吸的方式进行静坐冥想,这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些许误差。

2.3 实验二

2.3.1 实验材料从简到难的四道推理问题。问题包含逻辑推理、表格整理、语音识别三个类型。实验时长为30分钟,实验组和对照组所使用的材料相同。实验所用的量表是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其中,实验组在实验过程中在10分钟、15分钟、25分钟时对题目细节进行分析,带领被试对题目进行思考,并给予被试一次对于题目的提问机会(不能直接询问答案)。对照组被试则无中途的指导性语言。实验组、对照组被试实验前均不知道实验内容。

2.3.2 实验假设实验假设1:语言指导对于被试理解与接收新信息有帮助作用。

实验假设2:气功修炼过程中所连带引发的精神疲劳是改善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不少学者做了关于不同的语言指导所引发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研究。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者以中小学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的目的也是围绕着中小学的学生教育而展开,实验内容多是探究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所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以刘宏艳、彭耽龄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则在探索语言加工的大脑机制,以及情绪与语言加工过程的相互作用。但是,语言指导在知识传递与学习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又在中医气功的修行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无从得知。

实验二以推理题目作为被试注意力与思维过程所投注的对象,以主试的语言指导为自变量,被试作业后当晚的睡眠质量为因变量,探究语言指导在思考与学习任务中对于个体疲劳的影响,并与实验一相对比,探究个体的身心疲劳在气功改善睡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2.3.3 实验结果及分析在本次实验中,因变量是被试实验后一周时间内的睡眠质量情况,对被试在题目中的正误率不做分析和讨论。

表3 实验组2与对照组2的样本相关系数

由表3可知:实验组2和对照组2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92,相关显着性水平为0.383>0.05,说明相关不显着。

表4 实验组2与对照组2的样本检验

从表4的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2和对照组2两变量之差的平均值为-2.364,标准差为10.557,标准误为3.183,95%的置信区间为-9.456到4.729,t值为-0.743,自由度为10,显着性水平P=0.475>0.05.所以,在95%的置信度下,两组实验的效果没有显着性差异。

从表3和表4的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2和对照组2的相关和差异均不显着。这说明了语言指导对被试的任务作业并没有起到影响,这结果可能意味着语言指导只是帮助被试了解任务作业的性质,并没有显着影响到被试的思维过程。也或者是被试的思维过程虽然受到了影响,但是改变后的思维过程依然消耗了相似数量级的心理能量,从而导致实验结果所反映出来的对被试睡眠质量影响的相似性。实验假设1不成立。

表5 实验组1与实验组2的样本相关系数

由表5可知:实验组1和对照组2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23,相关显着性水平为0.012<0.05,说明相关显着。

表6 实验组1与实验组2的样本检验

从表6的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1和对照组2两变量之差的平均值为3.455,标准差为7.647,标准误为2.306,95%的置信区间为-1.683到8.592,t值为1.498,自由度为10,显着性水平P=0.165>0.05.所以,在95%的置信度下,两组实验的效果没有显着性差异。由表5和表6的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1和实验组2存在显着性相关且差异不显着,说明实验1和实验2在对被试睡眠质量的影响方面存在相似的作用,证明了实验假设2成立。实验结果说明了,在初次的气功练习过程中所引发的对睡眠的促进作用,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进行的学习与思考作用后的身心疲劳,是人体大量的脑力消耗之后所引发的疲劳感帮助了被试改善其睡眠质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良好的睡眠完全可以补充人体的日常消耗所需的精力。

2.4 实验三

2.4.1 实验材料实验组材料:朗诵材料《三生石》故事全文。

对照组材料:网上瑜伽视频的语音指导,配以在指导过程中被试对自身的内在感受的描述。

2.4.2 实验假设气功修炼中个体的注意力对体内或体外的指向对修炼没有帮助。在心理咨询的案例中,失眠症状的患者对自己入睡前的描述通常带有如下字眼:“睡觉前脑子里总想着其它什幺事情。”“一想到明天又要XX,就睡不着了”“尝试过数羊、看书等各种方法,可就是睡不着觉。”在失眠患者的描述中,大都将自身的注意力指向与外在事物如家庭事务、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等。而气功的修炼特性之一,就是修炼者在练习气功时会将自身的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躯体部位,并用心感受自身的变化,在冥想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一致。这为我们研究失眠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如果将人的注意力的指向由向外转化为对内的指向作用,是否能有效地改善个体的睡眠质量呢?

2.4.3 实验结果及分析针对实验假设,为排除气功修炼可能带来的精神疲惫可能对实验的干扰,此次实验使用较为轻松阅读放松想象与口头报告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被试注意力的指向进行控制。在实验中,实验组将听散文朗诵,并随着朗诵在脑海中想象故事所发生的情节以及自身对其的感受,在录音材料结束后进行口头报告。而对照组被试则使用瑜伽放松的录音材料,让被试随着录音关注自身身体部位的变化和感受,同样在录音材料播放结束后使用口头报告法描述自身的感受。

表7 实验组3和对照组3的样本相关系数

由表7可知:实验组3和对照组3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64,相关显着性水平为0.631>0.05,说明相关不显着。

表8 实验组3和对照组3的样本检验

从表8的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3和对照组3两变量之差的平均值为1.273,标准差为8.923,标准误为2.690,95%的置信区间为-4.722到7.267,t值为0.473,自由度为10,显着性水平P=0.646>0.05.所以,在95%的置信度下,两组实验的效果差异不显着。

由表7和表8的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3和对照组3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均不显着,说明在实验所设定的情形中,被试对身体内指向和对身体外指向并没有对因变量睡眠质量产生显着影响,实验假设不成立。

根据实验结果,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被试的注意力指向不同,但其所进行的实验任务也不相同,实验结果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实验的信效度值得商榷。

3 讨论

在以上的三个实验的结果中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此次实验所假设的气功的三个主要组成元素:音乐、注意力指向、意识思维活动强度当中,意识思维活动强度在气功的修炼当中其主导作用,音乐和注意力指向性起辅助作用。可是在此三者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其交互作用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形式产生作用的呢?

表9 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的样本相关系数

由表9可知:实验组1和实验组2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12>0.05相关显着,而实验组1和实验组3、实验组2和实验组3之间均没有显着相关。

表10 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样本检验

从表10的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1和实验组2、实验组1和实验组3、实验组2和实验组3之间差异均不显着。

在实验组的3个实验组间,仅有实验组1和实验组2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实验组1和实验组2之间所共有的气功中元素为意识思维活动强度。实验组1和实验组2均为高强度的意识思维活动,在这两次的实验结束后,被试均感到了精神力较多的消耗。在实验过后的当晚,被试普遍反映睡眠质量有明显的提升。

此次实验中一个较大的不足之处在于:预实验中所采用的量表与正式实验所使用的量表不一致,导致无法对实验过后和尚未实验的被试睡眠状况进行对比。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要协调各个被试的试验时间,实验频率为一周一次,可是不少被试在实验结束后的回访中提到,一次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最多只能持续3至4天,而我们所使用的量表所测量的是一周以内的睡眠质量,这样所测试的数据是否可以完全反映出实验所带来的真实影响。

另外,在此实验中另一个值得讨论的地方在于:实验所诱发的对被试的身心影响仅仅依靠一周内的睡眠质量检测能否客观反映出实验的效果?因为影响被试睡眠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在设计实验之初,为了尽可能地保证实验对被试的晚间睡眠质量的影响,我们将实验时间从原先的7点推迟至8点,实验结束的时间在8:40至9:00之间,算上实验场地教学楼与生活区之间的距离,被试到达宿舍的时间在9:00至9:30之间,这个时间已临近日常的休息时间,基本保证了实验当天对于被试睡眠的影响。

在实验的过程中,关于睡眠量表的选用是除实验设计以外我们面临最棘手的问题。预实验中做试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所使用的期限是一个月,之后所使用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的使用期限是一周。除此之外没有专门测量个体睡眠质量的量表。我们认为,对于某些短期效果的测试,需要一种对短期内(一至三日)的个体睡眠质量进行评测的工具。这种量表在临床的药物试验中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4 结论

根据讨论分析,在气功的音乐、注意力指向、意识思维活动强度这三个重要组成成分中,意识思维活动强度对调节人体的睡眠起到主要作用,音乐和注意力指向对气功的修炼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1]金匮要略[M].陈纪藩.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丁光迪.诸病源候论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3]李景荣.备急千金要方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gong on Improving the Sleep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U Ya1,ZUO Jiecheng2,HE Jiansheng1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uou 510006,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Psychology,Fosh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0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factors in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Qigong,the present study divide the factors into three parts of the music,the attention orientation and the activity intensity of consciousness and thought.What's more,the research try to find the way how scientifically improve Qigong in order to make Qigong play a more notable part in helping sleep.MethodsA total of 22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from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complete the experiment.The experiment adopted the between-subjects design.ResultsAmong the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in Qigong,the activity intensity of consciousness and thought is a pivotal role in regulating sleep.Moreover,the music and the attention orientation have important assistant effects on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Qigong.ConclusionDoing more brain work to consume surplus mental energy is a good way to get better sleep and solve insomnious problem.

Qigong;sleep;mechanism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6.058

1672-2779(2017)-06-0128-04

:张文娟本文校对:江雪华

2016-11-30)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项目【No:201433】;广州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中医心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