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员

(江西省黎川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西 黎川 344600)

剖宫产是目前临床产科重要术式,主要作用于解决或避免难产及产科合并症状,以对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健康提供保障[1]。在分娩后,多数产妇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缺乳或奶胀等情况,受剖宫产影响导致缺乳概率升高,严重影响围产儿喂养及产妇自身健康,故而针对其上述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从而确保其健康[2]。本院围绕剖宫产产妇护理开展研究,就29 例产妇采用中西医联合护理,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9 月—2018 年9 月前来我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58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 例。观察组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1.6 岁;其中初产妇16 例,经产妇13 例。对照组年龄25~37 岁,平均年龄31.4 岁;其中初产妇15 例,经产妇14 例;2 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妊娠期37~42 周;(2)经B 超诊断确诊为单胎;(3)均接受剖宫产术分娩;(4)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自愿分娩者;(2)合并产前乳房发育差;(3)合并乳房手术史;(4)合并乳房病理损害,包括体内激素水平紊乱;(5)参与其他研究者。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护理,护理人员鼓励产妇分娩后给予母乳喂养,指导其取正确体位,分娩6 h 给予少量流质饮食,恢复排气及肠道蠕动后给予其正常饮食,对其正常营养供需进行满足;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对产妇生理状态进行观察,为其营造良好休息状态,确保其获得充足睡眠;同时,护理人员将分娩后相关注意事项及母乳喂养诱使对其进行说明,提高其自我认知水平;母乳时,护理人员协助产妇与围产儿进行接触,以正确姿势及体位开展喂养;如产妇自身存在乳汁淤积,可给予乳房按摩及吸奶器进行干预,从而确保正常乳汁分泌;围绕产妇开展催乳方剂干预,天花粉15 g,麦冬15 g,藿香12 g,穿山甲15 g,通草10 g,丹参15 g,大黄10 g,党参15 g,当归15 g,桃仁15 g,枳壳12 g,桔梗6 g,厚朴12 g,黄芪15 g,王不留行15 g,陈皮6 g 等,水煎取汁,分早晚温服;对于部分乳房条件不好者,可取乳中穴、乳根穴进行按摩,按摩过程中禁止在皮肤局部移动,减少对皮肤造成的压力和损伤,确保乳汁正常分泌。

1.5 观察指标 护理1 个月后观察疗效,包括术后乳汁分泌情况、乳房舒适度,并记录其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乳汁分泌量标准。多量:产妇乳汁分泌量较多,可满足婴儿喂养需求;少量:产妇有乳汁分泌,不能满足婴儿喂养;无:产妇无乳汁分泌。乳房舒适度标准,0 级:护理后,产妇乳房无胀痛;Ⅰ级:乳房存在轻微胀痛,不影响日常休息;Ⅱ级:乳房有中度肿胀并伴随疼痛感,处于可忍受范围;Ⅲ级:乳房重度胀痛,痛感较强难以忍受。乳房舒适度=(0 级+Ⅰ级)例数/总例数×100%[3]。

焦虑采用HAMA 量表作为判定标准,以患者自述方式开展,分值≥29 分为严重焦虑、≥21 分为明显焦虑、≥14 分为焦虑、≥7 分为有可能焦虑、总分<7 分为无焦虑;抑郁采用HAMD 量表作为判定标准,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以24 项为参考,项目包括自制力、疑病、性症状、全身症状、精神焦虑、激越等,总分≥35 分为严重抑郁、≥20 分为轻度或中度抑郁、<8 分为无抑郁[4]。

采用综合评分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判定,分值40 分,项目包括躯体、社会、心理等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

1.6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包处理研究相关数据。计数数据以率(%)表示,比较用卡方(х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比较采取独立配对t 检验。P<0.05 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剖宫产产妇多量泌乳率比较 观察组多量泌乳率96.55%(28/29),其中无1 例、少量3 例、多量25 例,对照组多量泌乳率72.41%(21/29),其中无8 例、少量6 例、多量15 例,观察组多量泌乳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735,P=0.030)。

2.2 2 组剖宫产产妇乳房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乳房舒适度93.10%(27/29),其中0 级17 例、Ⅰ级8 例、Ⅱ级2 例、Ⅲ级0 例,对照组乳房舒适度68.97%(20/29),其中0 级10 例、Ⅰ级10 例、Ⅱ级6 例、Ⅲ级3 例,观察组乳房舒适度多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039,P=0.044)。

2.3 2 组剖宫产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和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和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是目前临床产妇常用分娩术式,通过从腹部及子宫建立切口将胎儿取出来达到分娩目的。据临床资料[6]记载,应用剖宫产虽然能够有效避免难产等情况,但手术操作需要在机体建立切口来进行分娩,可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且由于部分产妇对于剖宫产手术认知程度较低及产后乳汁分泌阻塞等情况,可对其心理造成一定负担,故而应辅以有效护理干预。以往临床多采用西医护理干预,通过观察其泌乳情况来制定护理措施,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整体疗效不佳,部分患者心理素质较差,仍旧会影响其乳汁分泌及产后恢复。中医指出,剖宫产操作可导致产妇出现脾胃呆滞、升降失常及气血大量消耗,而乳汁则由气血所化,因气血缺失可直接导致乳汁缺少,故而给予其措施应围绕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护理措施,其中西医护理能够侧重观察患者生理状态,而中医则通过给予中药及按摩改善患者生理状态,并促进乳汁正常分泌,从而确保围产儿获得充足的乳汁供给;此外,在具体干预过程中,通过提高产妇自我认知来增强其参与母乳喂养的积极性,使其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得到改善。本研究结果,观察组多量泌乳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其乳房舒适度处于较高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中西医联合护理,产妇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得到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证实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临床中的疗效。

表1 2 组剖宫产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1 2 组剖宫产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产妇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促进乳汁分泌,并最大程度改善其负性心理的同时,确保产妇自身舒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