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苹 马书娟

(1 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46;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河南 郑州 450000)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关键,提升研究生教育是构建中国创新体系的的重要途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纳入建设双一流建设任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以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的竞争优势,以创新激发新的发展动力……建成一批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是中国特色,要达到国际一流,必须提升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层次,即构筑中医药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强化中医药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医药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增强,部分中医药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但中医药拔尖人才的培养却相对缓慢,制约着中医药双一流建设的进程。因此分析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原因,创新中医药研究生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中医药创建双一流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中医药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为相关职能部门及中医药高校培养中医药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1 中医药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随着国内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升,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为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1.1 中医药研究生尤其学术型研究生生源不足 目前全国中医药研究生基本分为专业型和学术型两类,专业型主要以培养中医药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即培养具有较高临床能力或实践能力的中医药人才。学术型主要以培养中医药研究性人才为主,即培养具有坚实中医基础,较高科研创新能力,能够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多学科手段研究和发展中医药的人才。随着中医临床规培教育的开展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如学术型不能参加中医技术资格考试等,优秀的中医本科生包括专业研究生的数量明显增加,学术研究生的招收人数及质量明显下滑甚至缺招。专业招录不了的才会向学术型调剂,因此直接影响了中医学术研究生的学术创新[1]。

1.2 中医药研究生导师的水平参差不齐 导师在研究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导师的师德师风、学术水平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水平。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导师因学科特点,遴选导师时有的以项目来评定,有的以职称来评定。以项目来评定,导致刚毕业的博士生尽管有项目,但带教或临床经验不足,甚至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思维或科研模式。以职称来评定,导致有的老中医虽然临床经验丰富,但带教能力欠缺,不能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因此部分中医药研究生导师水平欠缺及研究生实践能力不足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2]。

1.3 中医药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学术素质不高 大多数中医药本科生在本科期间不仅开设中医课程,也开设很多西医课程、思政课程、英语课程等,因学生精力有限,导致中医经典及基础知识学习不足。实习期间好多同学因要集中精力考取研究生,故实践实训的机会较少,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术素质不高,导致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创新思维不足,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 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2.1 提升中医药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是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石 中医药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对中医院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生源入学时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能力关系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3]。因此,若想选出拔尖创新人才,中医药院校必须创新招生模式,加大宣传,拓展考生来源,提高研究生的招生质量。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在整体研究生招生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应优中选优,除了政治素质好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一是中医药的铁杆粉丝,对中医药事业热爱,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二是本科专业知识扎实广博,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和素质;三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不畏艰辛、挫折与失败,具备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2 提升中医药研究生导师的水平和层次是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的领路人,更是学生治学的榜样,导师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治学态度、学术水平、工作作风等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提升中医药研究生导师的水平和层次是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4]。一流的研究生一定要配备一流的导师,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中医临床或科研一线的国医大师、岐黄学者、百千万人才等中医药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研究生管理部门要严格导师资格的遴选,改革导师的聘用与淘汰模式,实行导师能上能下的流动机制。另外加强导师的师资培训,不断提升导师的治学和培养研究生的能力与素质。再者为导师提供一流的学术氛围,形成考核导师的良好的机制,导师的考核条件及方向决定着导师时间的投入,将毕业研究生的水平和质量作为考核导师的重要依据,激励导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2.3 建立完善的中医药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是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拔尖人才的多样化。拔尖人才既应包括中医药领域做出重大研究成果的拔尖人才,也应包括应用中医思维解决临床关键问题的临床大师。因此中医药研究生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应该多样化,脱离由传统的单一的学术模型向多元化的培养模式转变[5]。根据研究生的兴趣将其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学术型中医药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从事中医药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研究性人才,能够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这类中医药拔尖人才的培养应以提升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现代前沿技术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学习,加强科研实践。应用型中医药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中医思维,培养具有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临床型人才或中药制药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应以提高中医药的职业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中医专业重在临床实践,可与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跟随名师,提升中医临床思维能力[6]。中药专业研究生则可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进行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7]。

2.4 强化中医药研究生的过程管理 提升培养质量是中医药拔尖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 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生的培养,本科生强调的是对知识的继承,而中医药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则在于中医药创新思维的提升。课程教育只是研究生教育中的极少部分,更多的是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自学教育,导师的启发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学校应加强中医药研究生的过程管理,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健全中医药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加强中医药创新型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中医药院校应深刻把握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实行弹性化培养管理。二是实行双导师制,导师之间有学科交叉,毕竟每个导师擅长的领域有限,两位导师可以为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如一位导师可以是中医界的权威,另一位导师则是方法学的专家,有利于研究生知识面的拓宽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三是学校应整合优势资源和最优平台对研究生开放,鼓励跨学科、跨机构的中医药研究生协同培养,鼓励紧密结合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或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中医药研究,通过举行中医药创新能力大赛,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建立研究生创新小组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探索,活跃中医思维,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中医观。

总之,随着我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的加快,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作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中医药各级管理部门进一步理清中医药一流人才的制约因素,探索出中医特色的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使更多的中医药院校跻身双一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的中医药大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