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娜 闻 丽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儿科,上海 201800)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人群多为先天畸形者、免疫缺陷者、营养不良者、有慢性病史者、居住环境污染严重者、细菌交叉感染及各类病毒反复感染者。小儿机体的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全,抵抗外来病菌侵染的能力较弱,因此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好发人群[1]。该病可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即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少数为细菌;下呼吸道感染,即以细菌性感染和非典型致病菌感染为主。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有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有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刺激性气体、温度骤变、熬夜、过度劳累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诱发因素。患儿的临床典型症状为打喷嚏、鼻塞、咽痛、流鼻涕、咳嗽等,同时还伴有畏寒、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严重者会并发哮喘、呼吸困难、脑膜炎、肾炎、心肌炎、败血症、颈部淋巴结炎等疾病[2-4]。目前,临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以药物为主,包括对因用药、免疫调节治疗、干扰素、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胸腺肽、匹多莫德等。经过及时、系统、规范的治疗,患儿症状基本可缓解,预后较为良好。但西药治疗的作用机制较为单一,且对该病反复发作的情况改善较为一般[5,6]。近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治疗。相较西药,中医药具有扶正祛邪、防治复感的优势,对患儿来说更具安全性[7]。文章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与证型

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学“久咳”的范畴,历代中医学者对其病因病机的观点不一,但多数观点认为,可以从脏腑、虚实、标本等方面进行辨证[8]。

1.1 肺 脾 肾功能虚弱为病理基础中医认为,肺主气,即肺主呼吸之气与全身之气,若肺调控一身之气的功能正常,则各脏腑之气旺盛;若肺调控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会影响宗气的生成与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导致患儿出现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脾统血,汉代名医张仲景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说法,阐述了“脾”与免疫系统的关系,中医中的“脾胃”不仅包括消化系统,还将淋巴器官、造血器官和外分泌腺归于其中[9]。同时,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则卫气强盛,机体抗病力强;脾胃虚弱,脾气缺乏,则运化无力[10]。肾气由肾精产生,且肾主骨生髓。现代细胞生物学中,骨髓是免疫活动细胞的主要来源,因此肾决定免疫功能。中医对于免疫虚弱型疾病,一般将“补脾肾以固其本”作为基本原则。只有肾阳温煦脾阳,二者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小儿由于体质稚弱,当肺、脾、肾的功能处于虚弱状态时,容易被邪气侵犯。邪气侵犯于肺,使肺气郁闭不解,导致久咳不愈。邪气侵犯于脾,留而不去,使得脾无法运化水谷精微,导致肺失于充养而肺气虚弱;同时脾失健运,无法运化水湿,致使痰湿内阻、肺失清肃,也会引发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初生肾气未盛,气血未充,邪气侵犯于肾,导致肾阴不足、阴不济阳、水不治火、虚火上炎,使感染反复[11]。

1.2 痰瘀互结为重要的病理环节外邪入侵,先侵于肺,痰、瘀均为内生病邪之实邪。肺失治节,失于宣肃无法通调水道,导致津液的输布、排泄紊乱,痰饮水湿内生,阻碍气血通行,使气血运行失常,致使肺气瘀滞[12]。

津液结聚为痰,血行停滞为瘀;因痰致瘀,痰瘀互结。饮食失节、情志失和,或邪毒侵袭,均会对肝、脾造成损伤,阻碍气血运行,进而影响全身津液输布。津停成痰,痰浊内阻,不仅加重脏腑损伤,同时阻碍血之循行,导致瘀血内停,结而成块。瘀血形成以后,又会加重水湿代谢障碍,导致痰湿加重;痰湿加重又会进一步阻滞气血,导致瘀血增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痰湿积聚、气血受阻、痰瘀互结具有密切的关系[13]。

1.3 多夹积滞为发病特点积滞症状主要表现为小儿不思乳食、脘腹胀痛、呕吐物酸臭、大便易稀,病因在于小儿乳食不知自节,或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过食肥腻生冷不消化食物,脾胃损伤。中医[14,15]认为,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在胃气的通降作用下,精微物质被消化吸收,故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说法。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当积滞导致胃气不畅时,肺气的宣降也会受到影响。

1.4 辨质分型中医理论认为小儿疾病的分型主要有脾气虚、肺气虚、阳虚、阴虚。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肺气虚与脾气虚证同属气虚范畴,但本证病位在肺,除一般气虚证候外,还有咳喘痰液清稀、气短等表现。若既见肺气不足之证,又见脾虚失运之证,则为二者复合之肺脾两虚之证。阳虚型伴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口淡不思饮食,面色暗淡,舌质淡或淡紫、少苔,脉沉细无力。阴虚型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临床常见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证型为脾气虚[16]。

2 中医内治法

2.1 辨证分期论治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2 个过程。辨证即对证型的认识过程,包括对病变的部位、病因、性质及邪正关系的认识,主要反映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治疗方法,是一种手段和途径。辨证就是将四诊的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常用的方法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17]。

2.2 成方加减临床研究[18]显示,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减少感染频次、缩短急性期病程,达到与西药几乎相同的治疗效果。人参五味子汤加减也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该方中茯苓健脾明心、利水渗湿;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五味子去咳止痰、敛肺滋肾;人参补气安神;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浮小麦固表止汗、益气除热;白芍养血柔肝、止痛消痈[19]。补中益气汤加味:陈皮燥湿健脾、行气化湿、祛痰止咳;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炙甘草止咳平喘、清热解毒;防风疏风清热、解表止泻;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当归养血、活血、补血;大枣保肝护脾、补中益气;生姜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升麻清热解毒、升阳举陷;党参补益气血、健脾和胃。对于气虚血瘀型患儿一般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补气固表、健脾补中;地龙通经、活络、止痛;川芎祛风、活血、散结;赤芍凉血、行瘀;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桔梗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郁金活血、理气解郁;山楂消食健脾、活血行气、化瘀[20]。

2.3 膏方扶正健儿膏方中的灵芝益气安神补虚、补肺化痰;山萸肉生津止渴、补益肝肾、涩精、敛汗、固精止血;焦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炙黄芪补中益气、利水消肿、行血通痹、益气补中;紫河车补肾益精、益气养血;北沙参养阴润肺、益胃生津;补骨脂温肾壮阳、健脾益胃;枳壳理气宽中、消肿止痛;山药健中补虚、滋肺脾肾阴;太子参补气养血、生津止渴、健脾益胃;鸡内金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霜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止渴、平肝明目;旋覆花降气、化痰、行水;钩藤息风止痉、清肝热、平肝阳;焦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调中;五味子敛肺补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化橘红宽中理气、燥湿化痰、散结止痛;黄精补肾养阴、健脾润肺;焦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紫苏梗开宣肺气、散寒解表、和胃止呕[21]。

3 中医外治法

3.1 穴位贴敷疗法温肺化痰敷贴敷膻中穴以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降逆止呕;敷大椎穴以通调阴阳并调节全身的经络、气血;敷肺俞穴以解表宣肺、肃降肺气。三伏天穴位贴敷选取定喘穴以宣降肺气、清热化痰;取膏肓穴以养肺调心、补益虚损;操作简单便捷,适用范围广、患儿配合度高、疗效显着,适宜于临床使用。

3.2 针刺结合艾灸疗法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的患儿,给予针刺治疗,选择肺俞穴以解表宣肺、肃降肺气;身柱穴以补气壮阳、益智健脑;四缝穴以消食导滞、祛痰化积;足三里穴以保健脾胃、治疗脾虚湿盛,再辅以盐酸左旋咪唑,治疗效果更佳。

4 综合疗法

中药内治法和外治法因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均为西药的保守辅助疗法;而将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应用后发现效果明显提高。将中药汤剂与推拿相结合,汤剂中的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炒麦芽疏肝解郁、助消化、和中下气;丹参活血、祛瘀止痛、防血栓;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止痛;薏苡仁利水消肿、渗湿止泻、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紫苏叶散寒解表、理气宽中;制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山楂消食健脾、活血行气、化瘀;太子参补气养血、生津止渴、健脾益胃;桔梗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苍术燥湿健脾、祛风除湿;山药健中补虚、补肾固精、益气养阴、补益脾肺;防风疏风、清热、解表、止泻、止血[22]。推拿治疗有环保、有效、无毒副作用、费用低廉的优点,且具有养阴清热、润肺补肾、健脾益气的功效,主要选取肺经、脾经、肾经、胃经的穴位,常用手法有补肺经、补脾经、补肾经、清胃经、清大肠经、运板门、揉四横纹、揉内劳宫、清天河水、捏脊、推三关等[23]。

5 展望

目前,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方加减服用、推拿、按摩、针灸、穴位贴敷等多种治疗方式层出不穷,能满足各种患儿对疾病治疗、自身情况改善等多方面的需求。中医将宗古意、拟新方、立新观点作为不断追求的目标。中医药治疗具有全身调理、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弥补了单纯西药治疗机制单一、不良反应大的缺陷,被越来越多患儿家属接受。同时患儿依从性也较高、效果较为显着,可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