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翠翠 郝瑞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203级硕士研究生 天津300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天津30093)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指各种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腭扁桃体和(或)增殖体肥大、鼻息肉等上气道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1],既往诊断为鼻后滴漏(流)综合征,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现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56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2013年修订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UACS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为:(1)持续咳嗽>4周,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伴有白色泡沫痰或黄绿色脓痰,咳嗽以晨起或体位变化时为甚,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并有异物感和反复清咽等症状;(2)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有时可见鹅卵石样改变,或见黏液样或脓性分泌物附着;(3)抗组胺药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鼻用糖皮质激素等针对性治疗有效;(4)鼻窦X线片或CT片可见相应改变。

1.2 一般资料 56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鼻炎患儿12例,咽炎8例,鼻咽炎7例,鼻窦炎1例;病程1~3月,平均(1.20±0.42)月;年龄3~11岁,平均(5.18±2.28)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2例;鼻炎患儿14例,咽炎6例,鼻咽炎6例,鼻窦炎2例;病程1~3月,平均(1.14±0.33)月;年龄为4岁~8岁,平均(5.5±1.35)岁。两组患者性别、疾病组成、病程及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咳嗽明显者予氨溴特罗以止咳化痰;鼻炎确诊者予氯雷他啶或左西替利嗪以抗过敏;X线片或CT确诊鼻窦炎者给予口服抗生素以抗感染治疗;鼻炎及鼻窦炎患儿予生理海水冲鼻及院制鼻炎灵点鼻以促进鼻腔分泌物的排出;咽炎患儿予喉友喷咽以抗菌消炎;以上治疗14天为一疗程。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减止嗽散进行治疗,基础方剂组成有:炙麻黄3~6g,生石膏15~30g,瓜蒌10~15g,枇杷叶10~15g,杏仁10g,前胡10g,枳壳10g,桔梗10g,紫苏子10g,紫苑10g,百部10g,黄芩10g,辛夷6~10g,苍耳子6~10g,白芷10g,蝉蜕10g,路路通10g,射干10g,甘草10g。若咽炎咽痒明显或音哑而无明显鼻塞症状者,则去辛夷、苍耳子、白芷,加玄参、板蓝根、玉蝴蝶;若流黄涕明显者,加败酱草、鱼腥草、菊花;鼻塞兼见头痛者,加川芎,薄荷;若咳嗽痰多者,可加葶苈子、代赭石、半夏;兼见阴虚舌红少苔或花剥苔者,去黄芩、白芷,加玉竹、麦冬、玄参;在疾病后期,则注重脾胃的调理,若兼见舌苔厚腻,可加茯苓、陈皮、白蔻;兼见纳差,指纹紫滞者,可加鸡内金、焦山楂、厚朴、陈皮以健脾消导和胃。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14天为一个疗程。

1.4 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咳嗽、鼻塞流涕及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基本消失,咽部充血等体征基本消失;有效:临床咳嗽、鼻塞流涕及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明显减轻,咽部充血等体征明显减轻;无效:临床咳嗽、鼻塞流涕及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咽部充血等体征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

2 结果

见表1-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28) 例(%)

表2 两组病例随访2月后病情预后性比较(n=28)例

3 讨论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儿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为临床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患儿由于鼻咽部疾病产生的分泌物滴入咽喉部刺激呼吸道咳嗽感受器而导致咳嗽的发生。咳嗽常发生在晨起或体位变化时为主,夜咳不明显,西医一般采取抗组胺药及激素治疗为主,但效果不甚人意。中医学认为,此病属“鼻渊”“咳嗽”“久咳”范畴,主要病机为感受外邪导致肺失宣降所致,然“肺主鼻,在窍为鼻”,鼻与肺直接相连,为呼吸之门户,若鼻窍受外邪侵犯而闭塞,会直接影响肺气的宣降功能而引起咳嗽。因此,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治疗,应以宣降肺气,疏风通窍之法,而麻杏石甘汤加减止嗽散具有良好的疏风宣肺通窍之功。方中麻黄、石膏、杏仁、苏子、前胡、枳壳、桔梗使清肺与宣降肺气并行而达止咳之效,瓜蒌、枇杷叶、黄芩、紫苑、百部可润肺止咳化痰,辛夷、苍耳子、白芷、蝉蜕、射干等疏风散邪,通窍利咽,路路通可引药上行而增强宣通鼻窍之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凑疏风通窍利咽、宣肺止咳化痰之功,使痰消而肺气得宣降,鼻窍通、咽喉利而咳嗽得除。此外,“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也”,因此在治疗“久咳”后期,还应注重调理脾胃,增强小儿体质,正如万密斋《幼科发挥》所曰:“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随访后发现观察组的反复率较低,预后性较好,考虑与疾病治疗后期中药调理患儿脾胃,增强患儿体质有关。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S].中华儿科杂志,2014,52(3):18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