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胡

和日料最别样的接触,是几年前应本地一家日料店老板之邀,去店里品尝新品。具体吃了什幺菜式不记得了,总归是有“一汁三菜”并具“三德六味”的料理。精巧的盘盘碗碗摆了许多,每一道菜式也都养眼。宾主脱了鞋,坐在日式榻榻米上,本有的一点点拘束感,也被这种围炉就餐的方式给暖化了,大家相谈甚欢。店老板是一位大叔,中分的发式,谦和的态度,悠悠地讲解每道菜式。穿上和服,换个发型,活脱儿是“深夜食堂”的老板模样。现在想来,当时吃了什幺却不大记得,只觉得很有形式感。

日式料理,别管是宴客有面儿的定食料理,还是居酒屋和民宿的私房菜,不论吃食,还是茶饮,都是形式高于内容,将日式生活美学中的“形”与“道”精神发挥到极致。

其实这种独特的美学,和我们老祖宗的生活美学有丝丝缕缕的联系。

从根上说,我们得感谢我国历史上一位知名且文艺的吃货——苏东坡,他最早用禅寺的简单吃食,也就是怀石料理,招待好友佛印。众所周知,现在的日本料理是由传统的怀石料理发展而成,而怀石料理又是宋元时到中国学习的日本禅僧从中国禅寺带入霓虹国的。一拨又一拨的禅僧造访中国,他们一待就是十年、二十年,不但学习了禅宗经典,也深得中国人的生活要义。像禅宗这样感性的佛教宗派,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僧只读佛经无法修得禅宗精髓,只得连当时先进而时尚的中国人的生活形态一起学走。怀石料理的精髓是“简朴”,即简朴的料理。

另外要感谢的,是宋朝人发明的茶道。当初随着日本禅僧一起漂洋过海到霓虹国的不仅有怀石料理,还有茶道。禅僧们不但学会了吃茶,更学会了宋人特有的休闲游戏斗茶,并使之在日本流行开来,还在吃茶时配上茶点——这也是日本和菓子的由来,形成了日本重要的茶之汤文化。而怀石料理加上茶之汤,就是日本料理之魂。

就具体的食物而言,也有许多文化的连接点。如果你在一家日料店的菜单上看到“鮨”这个汉字,千万别晕,它其实是最典型的日式食物寿司的最正宗名字,意思是鱼内脏的腌渍物。更早之前,人们用“鲊”来指寿司。据说我国的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中有一卷“作鱼鲊”,与早期的日式料理中的寿司制作方法相同。另一个日式料理代表食物关东煮,是由豆腐料理变身而成,而豆腐是汉朝生活家刘安的一大发明。日式和菓子的代表之一羊羹,也是通过禅僧传入日本。至于饺子、粽子什幺的就更不必说了。

下一次去日式料理店别再露怯了。日料与中国古代美食,形与道,殊途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