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妍路(哲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讲师,浙江大学哲学博士) 编辑|高婷

在 很多家庭里,都有那幺一个忘东忘西的“小迷糊”,或者是做事拖拖拉拉的“小拖拉机”,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父母自然而然地都会想到借助绘本这个工具:因为直接给孩子讲道理的作用不大,但是通过故事却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启发。

比如绘本《屁股后面有件事》,讲述的就是一个爱拖延的小男孩小波的故事—都快10点了,小波还在玩;房间里乱七八糟的,小波一直不收拾;明天要上学了,他的作业还没做完……小波混乱的生活肯定会让很多父母产生共鸣,同样也会让孩子发笑,提醒孩子养成不拖延的习惯。

但是读完绘本,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养成了妥善进行时间管理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通过和孩子展开讨论,引导孩子主动思考时间管理的问题。父母和孩子的对话,也是儿童哲学领域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

为此,我们以《屁股后面有件事》这本绘本为例,准备了以下探究工具,帮助父母和孩子开展更有价值的对话。无论是什幺主题的绘本,父母都可以参考这些提问的方式。

对话中的九大探究工具

亲子对话的原三大原则

孩子的参与和主动思考是父母和孩子展开对话的关键,父母还要注意以下这些问题,才能将对话进行下去,真正对孩子有所启发。

1 将故事引入生活

父母要遵循从故事到生活的原则,即我们不只是就故事讨论故事,而是将故事中的问题迁移到孩子的生活中。比如读完故事,父母可以问问孩子:小波的球没有还,袜子没有洗,10点了还在玩!你觉得合不合适?我曾经在幼儿园里带孩子读这本绘本,并问孩子这个问题,孩子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认为合适:“我也是11点睡觉的呀,要弹琴、看书,很多事情的。”有的孩子认为不合适:“这幺晚睡觉,明天就起不来了,还会长不高呢!”

随着后续的阅读,孩子们看到了小波的计划表,甚至对小波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各种质疑:“应该先做难的,后做简单的!”“应该先做作业,明天上学要交的!”后来,孩子们又有了各种新想法:“我要给他做个新计划”“我也要学着做计划”……

2 拓展思维疆界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绘本主题都和孩子的生活有关,有许多充满想象与创造力的绘本故事,也值得我们与孩子一起来开展对话与讨论,关键是要能调动孩子的兴趣,并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尤其是孩子对某些问题产生怀疑和好奇的时候,或者孩子陷入了固化思维的时候,就需要父母耐心地倾听,并帮助他拓展思维。比如在阅读《雪地里的狼》时,如果孩子认为世界上的狼一定都是坏的,父母可以这样问孩子:“世界上真的就没有好狼了吗?只是因为我们这次见到的狼是坏的,就认为下一次遇到的狼也一定是坏的吗?”在阅读《蒂科与金翅膀》时,如果孩子认为拔掉金翅膀的行为是不对的,父母可以反问:“如果不拔掉金翅膀,就没人陪他一起玩了。如果你是蒂科,你会怎幺办呢?”

3 注意把握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