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着名教育专家孙云晓首次公开发表自己晋升为姥爷之后与外孙的种种趣事。他更是在此结合对婴儿的感性观察与自己多年做家庭教育研究的理性观念,以期为年轻父母提供养育参考和帮助,共同发现家庭教育真谛。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儿童友好观念的普及,儿童的需求就被释放了出来,越来越多的儿童成了“高需求宝宝”。当儿童的需求被满足,他也就获得了高质量的发展。

小外孙到一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尽情地探索,什幺都想玩一玩、试一试,正可谓无限好奇无限淘。大人用电脑,他要玩电脑。大人拖地,他要玩拖把,摔倒了也不哭,爬起来继续玩。如果他够不着高处的东西,就会拉着大人的手,再指指他想要的东西。每天他都会在各个房间里走来走去,把每个角落都观察一番,找出好玩的东西。吃饭也很有趣,他现在除了吃牛奶和米糊之外,我们吃什幺他也要尝尝,馒头、米饭、老玉米、面包、苹果、猕猴桃、橘子……他都吃得津津有味。更多的时间,他会玩玩具,似乎忙碌得很。

能量巨大的“孙大圣”

小外孙越来越喜欢户外活动。在北京期间,我们一般早晚两次带他在小区散步,那是他最喜悦的时光,瞪大眼睛看着周围的一切,最乐意观察小朋友的活动,或摸摸体育器材。有一次玩后回家,他竟然又挺身子嚷嚷表示抗议,意思是没有玩够,我们只好带他出去继续玩。女儿说小外孙属于“高需求宝宝”,即需求高而强烈,需要用亲密育儿法来满足。

依照生活常规,到了晚上八九点钟,小外孙就该睡觉了,但他却往往精神焕发,到处找人玩。我们只好熄了客厅的灯,躲进自己的卧室,给他营造夜幕降临大家都要入睡了的氛围。要是我偶尔出房间被小外孙撞见,他会激动得两眼放光,伸出双手,还发出“啊呀呀”的欢乐之声。可是,我可不敢再和他玩了,因为一旦玩起来,那他就不知道什幺时候才能睡觉了。

我的孩子是独生女,她在婴幼儿时期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乖巧听话,因此陪伴小外孙常常颠覆我对婴儿的认知。男孩有更多的精力需要发泄,这在小外孙身上得到了鲜明的验证。他在家中酷爱的游戏之一就是骑车,简直是飞车王子,满屋子横冲直撞,他却双手撒把大秀车技,兴奋得两眼放光。那一刻,我真难以想象这是不足两岁的孩子的行为。爸爸爱运动的习惯也影响了小外孙,爬攀爬架成为他非常喜欢的挑战自己的游戏之一。真不敢想小小幼儿会双手抓住横杆而脚离开地面,小外孙却经常如此体验,并且开心得大叫。有感于小外孙的能量巨大,在他一岁时我写了一首随感诗《梦中为小外孙画像》:

无限好奇千般乐,一心玩耍百样疯。

男孩好似孙大圣,一岁便能闹天宫。

为了满足小外孙的运动高需求,我们将三分之二的客厅都改造成了“儿童乐园”。这个设计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就是将分隔式改为融合式,即成人生活区与婴儿娱乐区合为一体。后来,我们甚至取消了护栏,孩子可以更自由地出入家里的各个区域,这让他很是开心。

姥爷的思考:满足孩子的高需求,让孩子得到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每一个婴幼儿都是“高需求宝宝”,只是需求的方向可能不一样。以前可能受到条件的局限,孩子的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如今,生活条件好转,儿童友好的观念开始普及,儿童的需求被释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高需求宝宝”。当父母尽可能地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创造了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儿童也就会获得高质量的发展。

小外孙在飞快地学习与生长的过程中,更需要的是大人的陪伴和协助。无论是爬还是走,都是他自己的需求,也是他自己学会的,而不是大人教的结果。蒙台梭利说得对,父母是儿童生长的协助者,不要奢望做塑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