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颜

82年前的1936年12月12日凌晨,陕西西安,还沉睡在夜幕里的华清池传出一阵清脆的枪声,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此爆发。对于蒋介石来说,“西安事变”几乎就是他一辈子的梦魇。在各方斡旋下,“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蒋介石被释放,在张学良的亲自陪同下,离开西安前往洛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处于全面抗战前夕的中国来说,自然是莫大的福音。可是,对于“西安事变”的两个主角张学良和杨虎城来说,却是他们悲剧命运的开端,杨虎城全家被害,连年仅8岁的幼女都未能逃脱毒手。

12月25日,张学良陪蒋介石乘机离开西安,前往洛阳。张学良旋即被蒋介石控制,囚禁起来,经蒋介石、蒋经国两代,都未能恢复自由,直到蒋经国去世,李登辉执政后的1990年,张学良才重获自由。从1937年到1990年,张学良被蒋介石父子关了整整53年。然而,比起杨虎城来说,张学良还算是幸运的——-至少,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他的身家性命是有保障的。波折的人生之路,并未影响张学良的健康,他高寿101岁,他的夫人赵一荻享年88岁。

与父辈相关的美食记忆

张学良晚年回忆起来说:“我的父亲十分严厉,也十分节俭,我们在家的时候,不敢吃好吃的,这要是让父亲看到了,是要被重重责罚的。”所以虽然大帅府里养了几十个厨师,但是他们平日里吃饭也和许多人家一样,就四个菜。要说到吃饭,张作霖有很多让家人无法忍受的习惯,比如张作霖在饭桌上也要立规矩,掉在桌子上的米粒,必须捡起来再吃掉,这让张学良晚年回忆起来都很害怕,所以张学良并不喜欢同父亲在一起吃饭。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张作霖非常爱吃两样东西:蚕蛹和臭鸭蛋,要说张作霖自己喜欢吃就得了,偏偏他还爱给人夹菜,家里人还不得不吃,以至于张学良每次吃饭都想躲得远远的,这就是张大帅让人无法忍受的饮食习惯。

赵一荻的侄孙女赵荔,在《我的姑婆赵四小姐》中写道:“她本人很喜欢吃甜的,特别怀念小时候跟我爷爷一起常吃的猪油白糖拌饭。” 赵一荻在家排行第四,赵荔的爷爷排行第六,两姐弟的少年生活十分幸福。赵一荻与张学良关系酿成世纪话题,当年赵父(赵庆华)做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很重视脸面,他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在《大公报》发声明,宣布与小女儿脱离关系。但是,在张学良和赵一荻被送到台湾前,赵父托人把他用了一辈子的象牙筷子送来给女儿,以示自己对她的爱意。

两人都爱的红烧肉

张学良在沈阳的时候,喜欢去大东区的宝发园用餐。这里的招牌菜叫四绝菜,分别是熘肝尖、熘腰花、摊黄菜和煎丸子。四绝菜由名厨国钧瑞亲自主厨料理,共同特点是嫩,却又嫩得各有千秋。其中熘肝尖是滑嫩,熘腰花是脆嫩,摊黄菜是软嫩,煎丸子是焦嫩。这四道菜鲜香可口,深受当时食客们的欢迎。张学良慕名而来,吃后赞不绝口,特地见了掌勺国钧瑞,并赏给他10块大洋。

张学良酷爱红烧肉。一次中国银行沈阳分行总经理卞福孙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特别邀请张学良出席。席上张学良很少动筷,于是卞福孙特意让家厨做了一盘红烧肉上席。张学良夹了一块放进口中,顿觉甜软香糯、肥而不腻,于是赞不绝口。

回到府中,张学良意犹未尽,向赵一荻称赞晚宴中的红烧肉。赵一荻当即提出欲以帅府大厨与卞福孙交换那个家厨。清末民初之际,家有良厨是一个人身份显赫的象征,张学良明白这样夺人所爱非常不妥。但最后还是给卞福孙写了一封信,提出很想再吃一次“那盘红烧肉”,所以要借家厨一用。卞福孙当然晓事,立即将家厨赠予帅府。

此后,张学良很长时间都把这名家厨带在身边,据说当时这名厨师的身价已经高达月薪60大洋。赵一荻是浙江人,所以也十分喜爱这道口味偏甜的红烧肉。

被软禁日子的生活饮食

1937年1月至9月,张学良被软禁在浙江奉化溪口即蒋介石老家的雪窦山。雪窦山是风景名胜,1934年即建成中国旅行社,有6间客房和1个餐厅,南京政府包下了整个旅馆给张学良享用。旅馆经理钱君立受命照顾张学良,他修整房子,照北方人的习惯安装了壁炉。

张学良每天7点起床,叫人往露天走廊上放一把椅子,他坐下来尽情呼吸室外的新鲜空气,然后去餐厅吃饭,有时让夫人把早餐搬进卧室来享用。早饭通常是小米粥和馒头,配有北方口味的凉菜,饭后有水果和咖啡。有时是西式的,张学良喜欢火腿、蛋、牛奶、美国橙子。吃饱后,张学良在书房呆1小时,主要翻阅报刊杂志,但极少伏案写作,随后回到寝室。中饭开饭前,他会在走廊或餐厅活动一下筋骨以增加食欲,午饭必须由队长刘乙光和队副许建业陪同吃。午饭后稍事休息,闲得无聊的张学良就拉警卫人员下象棋,大家都下不过他,尽管他一再让棋,但愿意陪他下棋的人越来越少。张学良喜欢运动,不时在门前打排球,拉特工们一起玩,有时还叫上宪兵连的军官。晚饭后,张学良再一次要求特工们陪他玩,他兴冲冲拿出外国跳棋、高尔夫球以及各类娱乐器具,耐心教大家怎幺玩。有时候,他们一起玩乒乓球。张学良还喜欢玩篮球和羽毛球,最热爱的当属游泳。夏季,他每天坐着藤轿上下山,去山下的河川游泳。路上要经过险峻山坡,看护者们干脆在雪窦寺边上挖了个小池子,专门让他游泳。

每天晚饭时,副官应汉民会问张学良明天想吃什幺,得到回复后,应副官让厨师去准备。晚饭有八九个菜,饭后必备水果。张学良酷爱从美国进口的橙子和苹果,当然也欢迎周边地区产的新鲜、优质水果。手下人每周要去宁波城里大采购,主要是水果、海鲜在内的食品。美国橙子有时会断货,下山采购者便以进口的水果罐头替代。张学良嗜可口可乐如命,每天要喝三四瓶,当时的可口可乐是玻璃瓶装的。宋子文时不时给张学良送来整箱的可口可乐和进口水果。经历痛苦戒毒后的张学良很少抽烟、喝酒,饭后偶尔抽半根烟。他入寝时间是晚上10点左右,睡前先舒服洗个澡,然后享受滕蔚萱女士的按摩服务。滕蔚萱原在美国医生米勒尔的医院里当护士,经米勒尔介绍,上山当张学良的医疗护理。米勒尔也经常上山为张学良检查身体。

夏日炎炎,张学良每隔两三天就要求去山上风景优美地野餐。张学良经常去奉化周边地区玩,有一次去绍兴新昌县的大佛寺,寺院备了3桌精美的素斋,张学良和赵一荻对这顿饭赞不绝口。饭后,还是刘乙光提醒应该捐点钱,张学良出了60元大洋。

张学良离开雪窦山,只因他仿效当地风俗让厨师蒸大量米制发酵馒头解馋,深夜无人看守厨房,烟囱边上的天花板被引燃,结果旅馆被烧成一片废墟,张学良让人优先抢救出四大箱古玩和书画。他被转到雪窦寺,几天后转移到更远的内陆。

台湾的家居岁月

1955年8月13日,赵一荻因病住院。尚在幽禁中的张学良经常给赵一荻写信,寄托自己的情思。在那一年中秋,张学良写到:“中午熊队副、老徐、黄分队长,我们四人同桌,菜很好,烩海参、白斩鸡、炒牛肉丝、炒鱼片、红烧鱼、炒白菜、鸡汤。下午,徐、熊又同吃,有卤鸭、红烧狮子头、炒白菜、烩菜、鸡汤。我把剩下的杂烩吃了两次,我爱吃极了。十五的夜里有云,月色不好,小猫也未在家,大概找他的女朋友去了。”张学良的文字充满了爱意。

赵一荻的烹饪手艺很好。夏天的时候,她喜欢做清烧豌豆,豌豆是从附近农家直接买来的。再说清烧豌豆这道菜,做法是这样的:豌豆下锅前先用冷汤浸泡,这个汤可以是鸡汤,也可以是鸭汤,让味道沁入豌豆。豌豆入锅烧好之前,再加入牛奶。这道豌豆菜酥软味鲜、汤汁洁白醇厚,在夏季餐桌上很受欢迎。冬天的时候赵一荻喜欢做火锅,火锅在台湾是不多见的。赵四小姐本来是杭州人,也许是在北平生活的时候和张学良一起爱上了火锅。那时北平的东来顺、普云楼、天福楼的火锅都享誉天下。张学良在贵州幽居时,当地冬天奇冷,赵一荻学会了用当地的木炭烧火锅。贵州的火锅是用泥烧制的炉灶,上面架铁锅,煮的食材一般是打来的野味、鱼和采的野菜等。台湾冬天阴冷多雨,所以赵四小姐经常做火锅给张学良吃,因为靠近海边,所以多用海鲜。除了海鲜,赵四小姐拿来下火锅的还有酱肘花、生牛羊肉片、爆肚、香肠、熏鸡、酱鸭等等。

三张一王转转会

转转会,是四川地区形容好朋友轮流做东的一种聚餐形式。三张一王,分别是张学良、张群、张大千以及王新衡。三张一王转转会是指四人每个月相聚。

四位友人情深意笃,最初来往频频,后来发展到每月相聚一次,轮流坐庄。相聚内容,即兴而定,或结伴郊游,或品尝佳肴。

到王新衡家则以西餐为主,间以中式素菜素食。到张群做东时,常常会让厨子张广武拿出绝活儿——油爆双脆与水煮活鱼。平凡的鱼、鸡胗和肚头,经他之手,便成上品。

到张学良处,便通常是夫人赵四小姐下厨。赵小姐料理细腻,常依据季节变换菜式,春天砂锅鱼头,夏天清烧豌豆,秋天烧醉虾,冬天北方火锅。其中,烧醉虾是赵一荻在高雄居住时学会的一道海鲜菜。张学良很喜欢海鲜,1954年张学良搬到高雄西子湾居住,靠近海滨,那里的虾又多又便宜。将新鲜海虾剥出虾仁,浸泡在酒里两小时,然后下油锅爆炒,加盐、姜丝、肉丁、蒜泥、韭花和芥末,再放入香葱、海带丝烧成的汤汁——“烧醉虾”这道菜便做成了。赵一荻的这道菜得到张大千、张群的交口称赞。

四人中,烹技以张大千为首,也最为上心。每次正规请客,都精心编排并书写菜单,按单出菜。但凡轮到大千坐庄,往往亲自书写菜单、亲自下厨,一展厨艺。九十年代以来,张大千菜单时常成为海内外拍卖场上的亮点和热点,应该讲这些菜单都是大千交友最好的见证。

1981年过大年,张大千在台湾宴请张学良及其夫人赵一荻等,共16样菜,其中有笼蒸牛肉。台湾没有成都小竹笼,大千在海外改用一般大蒸笼。粉子是用玉蜀黍粉在锅内炒到发香的程度再和牛肉上蒸。不过,他很怀念成都的小笼牛肉。豆泥蒸饺一般用南瓜瓤子,因在元宵节,改用豆泥。台湾在正月本有西瓜,还没有南瓜。红油猪蹄只用红油提色,不见辣椒。他也喜吃姜汁猪蹄,只取姜汁,不用姜片放入,虽麻烦一点,却求精致,有张大千风味。

三张一王转转会看似美食美味之间的流转,但实际上能够推动它运转5年之久的,是好友知己间的那份相知相惜。直至张大千与王新衡相继离世,转转会塌了两角,便再也运转不起来了。

1990年,年届九十的张学良才重获自由。次年,两位老人就到美国探亲访友。1993年圣诞节,两位老人的孙子到夏威夷度假,邀请爷爷奶奶同行。老两口非常珍惜以自由人的身份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一口答应下来。谁也没想到,从此他们在夏威夷定居了。张学良到夏威夷以后就喜欢得不得了。过完圣诞节和新年后就跟夫人赵一荻说:“我喜欢这个地方,不走了。” 赵一荻一听吓了一跳,跟他说:“我也喜欢夏威夷,可是夏威夷这幺贵,我们人生地不熟的,怎幺过日子啊?”张学良说:“那我不管,反正我是不走了!”张学良是军人出身,就会下命令,其他都不管。他们本是来旅行度假的,住在希尔顿度假村,在威基基海边,各种条件都超棒。可是即使再有钱,也不可能长期住在酒店里。幸好这个度假村当时五栋楼里有三栋是酒店,两栋是出租的公寓。赵一荻就说服张学良搬到隔壁公寓楼里,在15楼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临海单元。当时赵一荻心里很着急,不知道怎幺样能支付得起住在夏威夷的生活费用。后来赵一荻想,已经这个年龄了,如果张学良说不走了,那肯定会在夏威夷一直住到死的。所以赵一荻就决定把在台湾北投的房子卖了,用那个钱在夏威夷生活。做了这个决定以后,就跟台湾张家的亲戚商量卖房子的事情。亲戚们给她出主意,要他们找拍卖公司,拍卖他们的东西。张大千送了张学良不少字画和其它礼物。张学良研究明史多年,有不少明朝的书画。这一切加上少帅的名声,苏富比主持的拍卖会非常成功,一共卖了13289万新台币。张学良和赵一荻用这笔钱在美国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