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

至今仍旧清楚记得首次观展时,启蒙老师所说的一句话:“再好的作品,也只有亲临现场才能一睹它真正的魅力,作品亲眼所见绝非书中所读可以媲美。”这一句鼓励学生“走出去”的叮嘱一直铭记于心,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利一技虚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席卷而来,改变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传统的观展方式。

但原作对抗虚拟图像的筹码是什幺?在踏人此次报道的“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展”前,单看屏幕上的照片,不禁令人感到展品的平淡无奇,但真正身处展场的那一刻,平面的服饰瞬间变得立体起来,千篇一律的即视感变得丰富多姿,材质、裁剪、装饰,层次的丰富叠加让人为之惊艳。正是亲眼所见的质感让亲临现场变得“有意义”。对抗虚拟的力量正是源自于艺术品自身的质感之美,至少目前依旧没有何种手段可以代替肉眼带给观者这样真实的美感。

此次展场正以“质感”为题,呈现近期故宫博物院“铭心撷珍——卡塔尔阿勒萨尼收藏展”和“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展”,尤其是前者,不仅荟萃全球多元文明的珍宝,其璀璨的印度珠宝,更散发出迷人色泽与深邃光芒,这些都绝非任何摄影手段所能记录,而此次解读的主旨,也同样呼吁读者亲身走人展厅,在质感的品鉴中感受美的真谛。

阿勒萨尼收藏,皇家中的皇家瑰宝

双展汇集三股皇家力量

4月17日,“铭心撷珍——卡塔尔阿勒萨尼收藏展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盛大开幕,并持续展出至6月18日,成为春夏之交最吸人眼球的大展。阿勒萨尼收藏是卡塔尔皇室成员谢赫·哈马德·本·阿卜杜拉·阿勒萨尼殿下(His Highness Sheikh Hamad Bin Abalullah AI Thani)以其藏品为主体而成立的收藏基金会。他本人也是杰出的收藏家,尤其热衷于收藏全球顶级的古代印度及印度风格珠宝,同时又以中东视角,将自身收藏由伊斯兰艺术延伸及全球各大文明,包括埃及、希脂、罗马、波斯、中国、非洲乃至美洲的文物,无论收藏规模还是藏品水准都令人叹为观止。故此次大展根据谢赫·哈马德殿下的珍藏细分为两个展览呈现:“瑰丽梵星:印度高级珠宝展”和“皇室臻选:艺术珍品展”,分设于故宫午门和西雁翅楼两大展厅。

从展览规模来看,270余件莫卧儿王朝至今500年间印度及印式的珠宝艺术,以及280余件来自各大文明,跨越人类5000年历史的文物,让中国公众得以近距离欣赏由谢赫·哈马德殿下收藏的稀世珍品,它们不仅蕴含着丰厚的历史信息,还各具风格,让人可以以小见大,透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不仅如此“皇室臻选:艺术珍品展”还得到了来自科威特阿尔萨巴赫收藏(The al-Sobch Collection,Kuwait)的慷慨襄助,这一收藏由眼光独到的收藏家谢赫·纳赛尔·萨巴赫·艾哈迈德·阿尔萨巴赫殿下(His Highness Sheikh Nasser Sabah al-Ahmed al-Sabah)及其夫人倾力打造而成,他们的藏品存世罕见,为展览添色不少。最后,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院方此次也精心挑选5件藏品,分别融入两个展览,在内容上与卡方展品呼应。三股“皇家力量”无疑将展览精美程度推向新高。难怪此次夕嗜篆式中谢赫·哈马德殿下表示:“此次开幕的展览是我们最为期待的、迄今最大规模的展示。”

印式珠宝的璀璨光芒

步入午门展厅,首先会被阿勒萨尼收藏的印式珠宝发出的夺目光芒所震撼,钻石的晶莹剔透,红宝石的浓艳灿亮,祖母绿的柔和幽远……策展人为了更好地展示珠宝的光泽,还在一些重点的展品四周设置了特制的屏风,以免宝石的闪耀光线相互干扰,这不仅令人感叹展览主题“瑰丽梵星”,每一枚珠宝都灿若繁星。这一展厅展示的印度珠宝分为两类,一是莫卧儿王朝的古代印度珠宝,其中不乏历史悠久的皇室珍宝配饰,另一类则是西方以卡地亚为代表的知名珠宝商在印度传统珠宝形式启发下制作的现代珠宝。

众所周知,印度大陆在古代以生产宝石而闻名于世,戈尔康达矿区出产极品钻石,巴达赫尚盛产带有红宝石色调的迷人尖晶石,克什米尔以绚烂的蓝宝石而着称,斯里兰卡和缅甸拥有珍贵的红宝石,波斯湾则出产珍珠。

因此,印度文明中,珠宝的身影无处不在,印度教和佛教经典中,诸尊神、佛、菩萨均华服缨珞,无比庄严。梵语文献中,古印度人将钻石、珍珠、红宝石、蓝宝石、辛即劫绿、锆石、托帕石等9种珠宝比拟为9颗星球,认为由这“九珍宝”(novorofio)组成了宇宙。与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玉石丰富的寓意湘似,印度人也同样认为每一颗宝石都寓意深远,或表征寰宇深意,或求庇吉祥星象。

而印度的莫卧儿帝国时期是最为重要的发展阶段,巴布尔的继任名胡马雍(陇叹洲旧)酷爱波斯艺术,将大批工匠自喀布尔聘请至印度,为印度艺术注入了新的风格。而之后的阿克巴大帝(Akbar)和沙·贾汗(ShahJahan)则把莫卧儿帝国对珠宝的迷恋推到顶峰。如今典型印度珠宝习风格便产生在莫卧儿时期。随着印度与欧洲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莫卧儿王朝帝国的珠宝风格开始吸收西方人的审美风尚,尤其是英国人成为印度的统治者后,印度珠宝则明显地显现出英伦风尚。

印度珠宝的一大特色是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尤其是宝石镶嵌技术。黄金是制作珠宝和帝王生活用品的理想材料,印度古代工匠采用纯度极高的金箔环绕宝石实现固定的典型印度“昆丹”(Kundan)工艺,使宝石借助金箔背衬反光的特性实现交相辉映的效果,变得鲜活起来。

如展览中一件印西合璧的神像吊坠就采用这样的手法,它结合了西方文艺复兴艺术风格。制作者利用一颗质地厚实、富有光泽的不规则珍珠作为神像的胸部,并围绕珍珠镶嵌上了宝石、黄金和玻璃。装饰精巧细腻又尽显华美之风。

此外,以珐琅作为装饰也是印度珠宝的典型特色。这种工艺首先在莫卧儿时期出现,当时欧洲大使朝贡的文艺复兴时期工坊制作的精美珐琅珠宝备受喜爱,这种外国工艺巧妙地融入到当地风格之中,在印度珠宝中得到了极大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印度,最精美的宝石由男业团献戴,只有那些极尽华美的珠宝才能显示王权的至高无上。虽然从莫卧儿帝国比啾起这些珠宝的类型就保抖不变,但是其风格和制作技艺却随着时问的推移而改变。1911年,雅克·卡地亚(Jocques Cartier)来到印度,找寻设计灵感和客户。此后,卡地亚和多个着名珠宝品牌设计出一系列载入史册的经典作品,显示了印度珠宝持久的魅力与生命力。此次展览中也同十刹碳出多款带有印度风格的现代卡地亚珠宝。

除了宝石,玉也是“瑰丽梵星”的重要看点,伊斯兰文化将玉视为胜利的象征,人们也认为玉器有检测和解毒的功能。此次展览展出了多件莫卧儿时期宫廷御用玉器包括贾汉吉尔的酒杯、沙·贾汗短剑等珍品。尤其是贾汉吉尔的酒杯,造型来自于中国古典的瓷器造型,玉杯在灯光的映衬下,散发出一种迷人而神秘的光泽。

皇室臻选中的万象乾坤

进入西雁翅楼展厅,是“皇室臻选:艺术珍品展”,这一展厅没有“瑰丽梵星”的闪耀光芒,取而代之是给人视觉柔和的石、铜、陶、银等多种材质展品,多元文明在同展厅中碰撞,为了让公众得以更好地理解数千年来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演变,展览按编年时序排列。

古代世界部分追溯中亚、近东、埃及、希腊乃至地中海的珍贵艺术文物,大千世界部分则展示来自古代中国、非洲和美洲的艺术珍品,它们大多涵盖了神灵崇拜、皇家品位和技术成就等广泛主题;伊斯兰出界部分则展现出伊斯兰世界的多元风貌,其中不乏《古兰经》宝贵经文手稿细密画等珍贵文物;欧洲部分则以来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一系列欧洲展品呼应了古典时代,尤其是法贝热风格的俄罗斯珍宝把这一部分推向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皇室臻选”中的文物,无论中西、古今,都是卓尔不凡的人类艺术结晶,它们或是古代文明皇室成员的头像,或是宫廷御制的工艺品、或是反映古代王权、神权的珍品,均可以看出卡塔尔皇室在收藏上有清晰而明确的主题与脉络,它们从一个侧面可以探讨世界各地人民在不同历史时空、文明形态下呈现出一些共同价值观。如不同文明奢华而精美的陪葬品又一同反映着贵族对来世、永生的追求等。

最后,引用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王跃工的一番话:“此次阿勒萨尼收藏展藏品体现出的广博与精美,是收藏者投入的精力与心血的最好证明。这也是故宫博物院举办展览中首次涉及如此众多地区、时代的文物展品,为我们今后筹办更大规模的综合卜文物展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参展的故宫博物院藏品,为展览提供了另一条‘以我为主的主线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关注、思考我们自身的文明积淀。”

长衫与香港女性的时尚故事

“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于4月17日至7月17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该展由广东省文化厅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汇集了香港多家博物馆、机构的长衫藏品。以205件套藏品以及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的展示,讲述从清末至今长衫与香港女性的时尚故事。

何为长衫

初看长衫一词,大多数人会首先想起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男性所穿的中式长衫,它最初是汉人根据明朝士大夫常穿的道袍遵循清朝服制而成,是正式场合的礼服。

这一名称在广东一带沿用已久,及至20世纪20年代通用于男女装中式袍服,一直是香港普罗大众和长衫裁缝师傅间的日常用语。香港女性穿着长衫的风潮肇始于内地服饰文化的改变,特别是五四运动期间女穿男袍的现象。

由于这种新式袍服类似广东女性惯穿的“衫”,只是衫身加长了,时人便称之为长衫。而女性所穿的长衫后来在称呼上日益演变为旗袍,而英文单词“cheortgsam"专指女性的旗袍,就是从长衫粤语发音音译而来,并早已被收入牛津英语字典。

长衫蜕变的故事

从清末到而今,从内堂到秀场,从学校到职场,从默默小众到明星名媛,长衫伴着美丽的中国女性一路成长。

展览根据长衫的历史变迁分为香港女装长衫的历史沿革、香港的长衫因缘、长衫的缝制、长衫潮流下的香港商品广告四大部分,分别讲述长衫服饰的沿革和演变,长衫行业的变迁,长衫的制作工艺以及一个世纪以来香港女性与长衫的精彩故事,观众在品味香港百年时尚韵味的同时,感受香港社会和女性地位之变迁。

展览的第一部分,首先出现数件清代的女装,其时,汉人女子服饰虽已流行立领,但穿衣形制依旧遵循中国传统的上衣下裳制,而且裁剪的方式同样沿袭传统的平面剪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尤其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女性的穿着日益开放,不仅女穿男装,西式修身、透视的剪裁方式也逐渐融入到长衫的设计中。而香港长衫于20世纪中叶进入黄金盛世,创造了不朽的传奇,其时不仅上流社会的贵妇、名媛热衷于穿长衫,服务行业也喜欢以长衫作为女性工作服,可谓不分贵贱。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成衣制作的兴起以及女性穿着的日益多元化,长衫的穿着群体才日益收缩,逐渐往高端定制方向发展。这一部分以多件不同年代长衫的陈列,勾勒起长衫的演变史。

长衫的质感之美

透过历史,再细看每一款长衫的制作,无不透着独特的质感。单从材质来分,就有蓝条子、绿格子、印花棉布、提花锦缎、雪纺毛昵等,灿若云霞;从设计裁剪来看,又盘有扣花钮、立领收腰,倒大袖、十字袖等多种变化,摇曳多姿;从制作技法上细数,又有镶、滚、嵌、荡、盘、绣、归、拔等,每一道都蕴含着匠心。

展览最为精彩的则数长衫因缘部分,展出多件香港着名女性穿过的长衫,让观众透过它们背后的故事。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部分的长衫或在设计中融入时尚元素;或是采用纯手工的精巧装饰与细心的裁剪;又或是在长衫中加入艺术手绘等元素……总之,精心制作的长衫无不彰显着独特的匠心与质感之美。

如这一部分展出的湖水蓝手绘图案肩开无袖夹长衫,它是罗朱玲女士于1911年穿着这件长衫竞选香港小姐夺冠时所穿。出自蒙嘉模师傅的巧手,面料为纤薄雪纺,给人飘逸之感。最为独特的是长衫上的图案,它在裁剪之前先行描绘,采用写意手法描绘花朵,紫色的花朵与衣服的湖水蓝相配,相得益彰。

又如人字襟钉亮片露肩夹长衫,它是2002年影星杨紫琼女士出席第55届康城电影节所穿的“战袍”,它在设计上大胆打破传统的形制,以“背开式”高立领,保留传统立领韵味的同时又令人耳目一新,而裙摆和开又的设计则更为大胆,融入西方礼服元素,左侧从大腿以下开衩,开衩处缀上透视百褶裙。雪纺面料钉满珠片,显得华丽夺目。

展览的最后,还有长衫的缝制、长衫潮流下的香港商品两部分,除了长衫展品,还结合与之相关的制作工具、广告牌、海报等藏品,进一步加深观众对长衫制作的认知和它们所处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与潮流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