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芳

最是有情人
——评周立宇老师的《我的母亲》教学

■张五芳

听周立宇老师的课,感觉到满满的情意、浓浓的诗韵充盈其间,不管是文章本身,还是文中的人物、作者自己、学生都成为真正的有情人。

一、母亲的有情

周立宇老师带学生解读邹韬奋的叙事散文《我的母亲》,处处从“有情”下手。先是关注母亲的名字——一个没有名字的母亲,却为“我”家孕育了三男三女,背“我”赏灯、为“妹仔”讲小说、陪“我”落泪、熬夜做鞋,无不体现一个年轻女性对美的追求,对善的坚守,为孩子的倾情付出,对孩儿成人成才的殷殷期待。周立宇老师用还原故事的手法,让学生贴近这样一位“有情”的母亲,为后续教学奠下了良好的基调。

二、作者的有情

周立宇老师又陪同学生一起投入文本的海洋,借助于探寻作者的用字、用词、用句、用情,让学生领悟一个少年丧母的儿子,那潜藏于心间多年的依恋与缱绻之情。如研究“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一句中“打得好”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等等。这些细节无不透露出作者作为一名成熟男人背后深藏着的拳拳深情。母已离去,唯有念恋。

三、老师的有情

周立宇老师也是一个情意满满的青年才俊,这从一开始的导入便见到端倪,“母亲,是一个有温度的名字”,转而又说“却已是阴阳两隔”,这份深重的窒息感,如若没有有情人的细细揣摩、品读,是很难领悟其要义的。周立宇老师以此为切入点,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赏读母亲的故事中赏读自创的小诗。以诗解文,正是老师最为有情的表征。在读第一节诗,读到结尾两句“打在儿身,痛在母心/催我上进/母亲,我想你了”时,我们的泪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了。再到研读第三、六自然段中的故事时,学生创写诗歌的激情也被撩拨起来,那一声“母亲,我想你了”让人声泪俱下。最为有情的,还是结尾处,为母亲拟写名字这一环节,于母亲,这是遗憾,于老师,这是在读懂母亲、读懂作者后的当然之举。

四、学生的有情

母亲、作者、老师的有情,牵动的是学生的有情。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根据文本内容不断填写“我的母亲”,一点点走进母亲的灵魂深处,去感知那一个“没有名字、英年早逝、内心丰富、有同情心、知书达理、勤劳可爱”的母亲。

这一课堂的生成,既在老师的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周立宇老师顺势利导,自然推出作者对母亲那种遗憾之恨、母亲那种望子成龙之急、作者那种切肤之痛的全方位的体验与敏悟。我想,阅读过程中的巅峰体验,也不过如此吧!

纵观整堂课,周立宇老师由研究母亲的名字开始,借诵读、创写母亲的诗歌铺路,凭为母亲拟写诗意的名字作结,一路走来,科学有序,摇曳多姿,前后圆融,煞有看点。这正是对“最是有情人”的最好诠释。

(作者为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