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丽琴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要“凸显重要概念传递”。而对概念的掌握,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自主分析、消化、整合概念,并逐渐建立完善的概念框架。思维导图呈现的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概念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真正理解所学概念,体会概念形成的过程并学会运用。

一、思维导图将相关知识点串联

在进行“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概念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将第1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然后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植物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将这些内容作为侧支进行补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学习第2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时,便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并将相关知识点串联,分析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异同,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绘制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将动植物在细胞、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上的异同点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串联知识点,凸显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有助突破教学难点

“人体的血液循环”是生物概念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首先将心脏4个腔的位置确定;再复习血管的种类和功能,分别与心脏四个腔相连的血管类型、名称;然后逐个分析各血管内血液的成分即动脉血、静脉血概念,可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来表示,重点强调动脉和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最后,利用体循环、肺循环的过程将该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完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活动更为频繁,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难点也更容易被突破。

三、思维导图加强新旧概念的整合

“花的结构”主要教学生认识雄蕊、雌蕊、子房与果实、种子之间的联系。在讲授后续“植物的有性生殖”时,教师可以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进行整合,利用开花、传粉、受精及果实、种子的形成,对原有思维导图框架进行补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这部分概念较多,且结构名称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在已构建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围绕“植物的一生”对相关概念进行扩展,补充完善知识框架,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认知。可见,思维导图能够加强新旧概念的整合,使其主次分明,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系统化学习生物学知识。

四、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

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后,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对所学章节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并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概括性更大的思维导图,且突出重点。知识点围绕重点分散开来,层层递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从中心发散的有层次的框架,体现了发散思维的过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学生的参与率得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大大提高了课堂复习的效率,和以往一味枯燥记忆和机械重复的复习途径比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