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远红

编者按:NOC活动是《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的大型赛事活动,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增进了各地区师生之间的交流。中国台北市自2006年第四届活动起,也派出以台北市教育局领导为领队的代表队参加每年的N00活动。2008年7月,台北市由副市长吴清基带队,一行50余人来到武汉、宜昌和深圳,进行了创新交流和访问活动。通过交流,两岸师生彼此的了解进一步加深。目前,NOC活动组委会与台北市教育局已形成了每年定期互访的惯例,两岸的部分中小学校也以活动为纽带建立了联谊学校。

通过与台北市教育局沟通,我刊开辟了“两岸交流”专栏,进行系列报道,以分享经验,加强两岸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交流,进而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记者:吴副市长,2008年7月您曾经亲自率团来大陆参加NoC活动,请谈谈您那次大陆之行的感受和收获。

吴副市长:NOC活动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资讯技术教育竞赛活动,我很高兴能与本市师生获邀赴武汉市参加此活动。在此次活动中,看到主办单位对比赛项目、运作流程及参赛队伍的安排规划,了解了主办单位对活动细节的注意及用心,也看到了比赛的圆满成功。从比赛过程中,也看到了所有参赛学校在资讯教学上的快速发展及丰硕成果。而参赛学校师生在比赛中发挥所学专长、全力以赴认真学习的态度,也值得本市师生思考及效法。大陆的地域那么大,参赛的学校那么多,主办单位非常辛苦,这一点我们十分肯定。

记者:在2008年7月的NOC交流活动中,台北师生的交流作品显示了较高的水平。台北市在资讯科技融入教与学方面有哪些发展思路和重要举措?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哪些变化?

吴副市长:为应对资讯化社会的来临,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在1998年制订“台北市资讯教育白皮书”,具体规划出全市各级学校资讯教育的推动策略及发展愿景。资讯教育白皮书订出“建立优良便捷的资讯教学与学习环境”、“强化教师资讯科技融入各领域之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终身学习的资讯化环境”以及“加强资讯行政管理体系以支援教学”五大目标。教育局也成立了资讯室专责推动全市各校资讯教育策略规划与执行。

从1998年至2004年资讯教育白皮书推动的六年期间,台北市以“校校有宽频、班班有网页、处处可上网、师师用电脑、生生乐学习”为五大目标,建置完成校园连外光线网路、校园无线网路等,使得班班有电脑,并结合单枪投影机等资讯教学辅助设备,建构成完善之资讯化教学及学习基出环境。

从2005年起,台北市资讯教育着重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及思考能力,并将资讯科技融入各领域教学活动。教学方式不再以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单向教学方式进行,而是采取互动式双向学习的方式。利用电子白板、平板电脑及即时学习反馈系统等辅助教学设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学生不再只是单纯回答问题,而可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及创意,并借助上述设备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及主动思考,以激发学生学习及创造潜力。

为深化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师资讯应用教学能力,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每年办理专题式网页比赛、网路作文比赛、教师教学多媒体教材制作比赛、资讯应用教学研习等多项教师与学生的比赛及研习活动,鼓励师生善用资讯或科技,主动思考学习并应用至各学习领域。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辅助角色,帮助学生喜欢学习、快乐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兴趣而非负担。

记者: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为两岸教育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您也曾经在第五届NOC决赛时做了这样的题词——资讯交流,拓展学习,网络无线,学习无限。您亲自率团参加大陆的NOC活动,是否可以理解为您在副市长任期内将更加注重两岸在资讯教育方面的交流互动?您对两岸在资讯教育领域的互动交流以及未来的发展与创新应用有何期待?

吴副市长:大陆与台湾在资讯科技领域及相关教学推动方面各有所长。从2005年起,本市师生组团参加大陆的NOC活动,交流成果丰硕,获得师生及家长的正面支持和鼓励,也开启了台北与大陆资讯教学领域的教育交流活动,未来将会更蓬勃发展。本人亲自率团带领本市师生参加大陆的NOC活动,就是希望能与大陆方面有更广泛密切的教育交流活动。

大陆所举办的NOC活动参加对象包涵教师及学生,涵盖主题网页制作、多媒体教材制作、短片制作、网路作文、网路英语、网路数学及电脑虚拟机器人程序等13项比赛。我们则较少有此重大型规模师生均参与的资讯比赛。而台北市目前资讯竞赛较为分散,未来可参考你们的做法予以整合,成为一场资讯竞赛嘉年华活动。

另外,台北市在互动式教学及无线校园环境的丰硕成果亦可提供给大陆各城市参考,以推动资讯教育的发展。两岸直航后两地之间的往来更加便捷,两岸学校人员互访交流将更加便利,未来本市与大陆学校间的资讯教育交流将更为密切、频繁,也希望未来本市能扩大参与大陆的NOC活动的规模,使NOC活动能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资讯教学竞赛活动。2009年NOC活动将在江苏无锡举行,到时台北市一定会积极组团参赛。

记者:资讯教育在整个台北市教育工作中的重视程度会占到什么样的比例,为什么?

吴副市长:台北市在各项教学领域推动方面均十分重视,德、智、体、群、美五育与各学科领域皆然。21世纪已是资讯科技网路时代,日常生活中皆会接触到电脑及网路,未来资讯教育在台北市教育推动的过程中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在25个县市中为第一个成立资讯室的城市,即可代表资讯教育在台北市教育工作中的重视程度。通过资讯教育的推动,可以实现网路无距离,也没有时间的限制,可以让孩子们跳出时空,做更有力的学习。因此,我们当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对资讯教育给予关注和重视。

记者:作为台北市副市长,下一步您对整个台北市资讯教育发展有哪些新的规划?

吴副市长:台北市长期推动资讯融入各领域教学活动,在e化环境教学、教师及学生资讯能力提升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材等各方面均已取得相当成果。未来将结合校园无线网路、数位学生证及多媒体教材资源,将e化教室提升至U(Ubiquitous)化校园,以“行动式兰习”概念建构学校成为智慧校园环境。学生可利用数位学生证RFID功能借书及感应上下学,并可借由平板电脑、EeePC小笔记型电脑及RFID感应设施,在校园随处无线上网学习。

除了持续充实硬体资源外,本市亦建置线上资源库、多媒体教材资源网路平台、影音多媒体随选视讯系统

等多项线上教学服务,提供师生更方便、丰富的网路学习资源。此外,在网路科技快速发展时代,除了资讯科技应用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善用资讯科技学习尊重他人、保护智慧财产权及注重资讯安全。本市未来将加强学生及教师资讯素养及网路伦理观念,全面将资讯伦理纳入学校各领域教学课程,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资讯能力及品德的网路新公民。

记者:台北市在公共无线网路领域的建设全球领先,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共无线网络城市之一。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台北市公共无线网路的建设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

吴副市长:从2005年起,台北市政府推动网路新都及智慧城市纲要计划,积极推动行政资讯化、电子化政府,积极建构市民生活网,以展现其作为世界级一流城市的国际化视野与竞争力。其中,公众无线区域网路之建置与营运,以市政府资源推广市民无线上网与便民配套措施,达成“台北无线、未来无限”之“网路新都”目标。

台北市政府为因应数位化的全球发展趋势,于1999年即着手推动“网路新都”计划,历经两个阶段8年的时间,于第一阶段以“多用网路,少用马路”为理念建设网路,市政府提供市民24小时全年无休的市政服务;到第二阶段以“数位城市、行动台北”为愿景,致力于建设全市公众无线区域网路及校园无线网路,加强电子化政府之服务及提升市民数位生活应用,让市民感受到政府的用心,以期让台北成为最容易生活、就学及就业的现代化城市。

通过过去8年的努力,台北市在全球城市竞争中已有相当卓越的成果表现。在2002年荣获世界资讯科技大会(WCIT2002)颁发的“杰出公共部门奖”。2004年获美国“世界通讯端协会”(World Teleport Association,WTA)所属“智慧社区论坛”(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ICF)组织评选的“七大智慧城市”之一。2006年更是荣膺“2006年智慧城市”首奖。

台北市推动无线宽频网路建设也在国际上获得肯定。2006年6月29日经过国际认证机构JiWire公司实地验证通过,台北市在公共无线网路的建设领先全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公共无线网路城市。2006年12月6日获美国无线网际网路协会(W2i,WirelessInternet Institute)第二届无限社群“最佳政府应用奖”(e—governmentapplication)。2010年台北市也将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以城市馆形式展现台北市在无线宽频建设及相关应用上的执行成果。

未来台北市将以智慧城市(Intelligent)及无所不在(Ubiquitous)之整合服务为主轴,以“U I—Taipei2010”(兼容“我爱台北”之意)为计划名称,以“智慧城市优质生活”为愿景,提供24小时全年无休、无所不在的政府服务(U biquit ou sGovernment),透过全面普及的通讯设备及快速、无障碍的网路连接服务,让所有的市民均能透过各种容易操作的智慧设备,随时随地享受贴心的政府服务,建构城市永续发展的优势。在学校方面,本市各校已全面建置校园无线网络,全市学校建置校园无线网络,学生及教师利用笔记型电脑及手持式无线浏览装置即可在校园随处上网,将学习空间从教室内扩展至户外,成为“行动式学习”。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校园生态池旁进行自然领域户外教学,利用平板电脑或笔记型电脑,点击本市建置完成线上资料库或多媒体教学资源系统,即时呈现出动植物资讯,并可利用数位相机或数位摄影机记录观察到的资讯及文字,以无线网络传输至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中。台北市学校的教室不再存在于室内,而是可在室内外随时随地学习的“行动教室”。而在教室已全面e化为结合笔记型电脑、单枪投影机及电子白板所建构的无线学习环境,学生以分组方式进行讨论,教师利用电脑以无线网路可将资料及问题传到各组学生电脑内,学生则将答案回传至教师电脑,教师也可将各组答案利用单枪投影机及电子白板即时呈现及批改指导。学生在学校借还书及上下学均可利用数位学生证感应记录并发送手机简讯给家长,学生亦可利用数位学生证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台北市的学校教室将是不一样的e化教室,校园将是新一代的U化智慧校园。

记者:您在教育界工作数年,曾在台北市提倡“教育精致化”,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教育精致化”。根据台北的经验,这一理念是否适合在大陆学校推广?

吴副市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就提倡一种“3e”教育。第一个e强调卓越,第二个e强调绩效,第三个e强调公平。在这个“3e”教育理念之下,2000年之后许多地区都很重视教育品质,追求卓越、提升品质成为全球的共同趋势。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个人就非常积极地强调要配合这种教育品质的优质化、精致化趋势,所以当时我就提出了精致教育的理念。我有一本这方面的书在大陆也可以看到,我也曾在华东师大做过这方面的专题演讲。其实,两岸都有很多好的校长,都有很多好的老师,他们都有很多好的理念,把这些理念、愿景建构起来,就可推动两岸更优质、更卓越、更精致、更创新的教育品质。我个人认为大陆在这方面教师的素质、修养也非常卓越,在大陆推行“教育精致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教育精致化”理念,我个人强调它有四个规则。第一个规则是在观念上要强调卓越:不止是追求拥有,更要追求卓越不止是求量的扩充,更要追求质的提升。第二个规则是在过程中要强调绩效性:要讲求教育内容的附加价值;要重视教育工作的过程绩效。第三个规则是在方法上要讲求科技性:利用科技的设备来改善品质,采取科技的方法做有效的处理。在理念上,精致化教育讲求创新,不止是求改变,一定要求好,更要讲求符合教育意义的创新。教育本身有其特殊性,精致教育理念以追求好为核心,以全人教育、生命教育、终身教育作为主轴,强调全人教育,重视生命教育,推展终身教育。它以精致教育为核心、潜在课程为半径,画出人性化的教育同心圆,打造一个优质的学习、成长环境。

目前两岸都在积极推动教育的品质提升。不管是对教育的投资,还是对今后的规划,大陆的做法都是大手笔,我相信大陆将来在教育精致化方面的提升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