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雨宁

想去威尼斯旅行吗?进城请先支付5欧元!

据路透社消息,意大利威尼斯市长路易吉·布鲁尼亚罗宣布,将在2024年4月25日开始,对进入威尼斯的游客收费。市长表示,这项措施将会让城市变得“可预约”,既能控制客流,又能保障游客的出行体验。

意大利时间2023年11月27日,威尼斯市长宣布,从2024年4月起,游客进入威尼斯将不再免费。市长说:“如果您是公民,您将始终拥有大门的‘钥匙;如果您是客人,您将在作为客人期间拥有它。(威尼斯)有了入城费,就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来劝阻那些没有预订进入城市的人。”

威尼斯的“入城费”计划在几年前就已经酝酿,城中居民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边认为收费可以控制客流,甚至有的人觉得5欧元太少,不足以起到划分门槛的作用;另一边认为,若是收了门票,则会让威尼斯愈来愈商业化,变成一个大型的“迪士尼乐园”,不便于国外亲友来探亲。

谁该为威尼斯“买单”

事实上,许多欧洲城市都有酒店税、旅游税的规定。有专家分析,这次威尼斯的收费计划也是在合理范围内,原因有三个。

一是威尼斯作为世界着名旅游景区,一年中只有1月是淡季,其余时间都是旺季,狂欢节、双年展、艺术展等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游客太多对一些城市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因为环境和可持续问题的压力剧增,每年威尼斯政府支出的维护费用非常惊人。二是威尼斯频频遭受自然灾害袭击。就拿频发的洪水举例,商铺、古建筑、艺术馆被淹没后,政府需要花费巨额资金清淤以及修复。三是威尼斯旅游经济的过夜率并不高,许多来威尼斯旅游的游客,大多不会选择在本岛住宿,毕竟在本岛住宿的价格比周边城镇贵50%左右。游客们大多选择住在有公路与威尼斯中心相连的地方,如梅斯特雷。住在这里,既可以自由出入威尼斯,又不用承担高额的房费。因此,一边是游客的蜂拥,一边是管理维护费用的增加,迫使威尼斯不得不开始了入城收费的举措。

威尼斯此次的收费规定阐述得很明白,除了前往威尼斯工作的人员、住在市内的人员、威尼托大区的居民、需要医疗保健的人员、参加体育比赛的人员、现役军人、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等之外,其他登陆威尼斯的人都必须缴纳“登陆税”,说得通俗点就是“入城费”。政策试行期间,每人需缴5 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9元),而全面投入使用后,每人将根据不同日期(旺季或淡季),缴纳3欧元到10欧元不等。

另外,费用以后还会根据游客入城当天的情况而变化,采用彩色贴纸系统。也就是在最繁忙的日子,所谓的“黑色贴纸日”,例如周末和特殊活动的日子,费用会相对提高,确切地说,就是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费用将增加至10欧元,直到入城游客达到4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你选择住在威尼斯本岛内,免去了入城费的缴纳,但威尼斯还有酒店税。也就是说,你在旺季住进威尼斯的五星级酒店,那幺每晚要多承担5欧元的酒店税,最多将被征收五天。这样算下来,仍然没有选择缴纳入城费而住在周边那幺划算。

水城不再梦幻

除了宣布今年收取“入城门票”外,威尼斯最近一次受到瞩目,是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危机”名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警告,因人类的过度干预,包括持续开发资源和大规模旅游,威尼斯突出的普遍价值有可能发生不可避免的变化。

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威尼斯“水城”的魅力被无限放大,与此同时,盛名之下暗藏的危机也不断上演。本世纪初,各国专家组织召开过一次国际会议,讨论如何解决威尼斯的洪水问题。因为当时的威尼斯跟一百年前相比,整体水位上升了23厘米,市中心最大的广场——圣马可广场频频被淹。

2019年,威尼斯遭受50多年来最高浪潮的打击,洪水淹没了这座城市的脚腕,众多景点均有部分没入水中。针对洪水问题,政府修筑了移动水闸,以隔离潟湖和海水,但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海平面持续上升,高科技拦海水闸和抬高地基等措施并不能一劳永逸。海水的威胁恐将威尼斯在地图上隐去。

除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之外,威尼斯在2023年2月陷入干旱缺水的困境,成为另一种极端气候下的阴影。

通常,2月是意大利降水最少的月份,枯水时暖高压控制北地中海,天气持续晴朗干燥,蒸发量也有所增加,但2023年同期威尼斯的降水低得出奇,仅有3.4毫米,是往年平均值的十五分之一左右。威尼斯水位波动下降,以致于一度降到了负55厘米。原本位于河面上的贡多拉,搁浅在一堆生活垃圾和乌黑的淤泥中;藻类、贝类和软体动物附着在往日被水淹没的桥墩上;河道两旁的建筑外墙肮脏不已,下水道味混着腥味席卷而来,与往日浪漫明媚的威尼斯形成了强烈反差。

为什幺威尼斯的水位变化如此明显?这是由于威尼斯的水网与地处亚得里亚海北部尽头的潟湖恰好是相连的,而潟湖又与海水通过三个水道联通,所以与其他内陆水乡不同,威尼斯的水位会因外部的影响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

除了降水的影响,潮汐的变化也是影响威尼斯水位的重要因素。海边城市同一天水位相差1米多是正常现象,不巧的是正遇干燥天气,加之退潮,威尼斯就陷入了缺水的尴尬期。同理,如果遇上雨水充沛的雨季,潮汐波动较大,威尼斯则会出现洪水泛滥。

文化古城的囚徒困境

威尼斯并不是理想的居住场所。

它原本是一片海湾,可以理解成亚得里亚海的一块水面滩涂,而不是小岛。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世纪。公元453年和810年,由于两次外邦的入侵,迫使威尼托地区的渔民和农民被迫迁到环礁湖的中央群岛,为了生存,他们开始学习在水上建造房屋。威尼斯的土地土质疏松、含水量大、容易发生沉降,当地人便发明了特殊的建筑技术,先是在水底的泥地上打下大木桩,铺上木板,再用砖块、石头建造房子。后来为了交通生活方便,又拓宽了群岛的水湾、河道,沿河造房,河流的脉络自然形成了城市的布局。

目前,威尼斯拥有一条长约45公里的大运河和177条支流、2300多条水巷、428座桥梁。10世纪时,威尼斯已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海上力量。城中建筑风格更是包含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无数艺术家在这里诞生。

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正在迫使威尼斯做出改变,为了延续文化古城的辉煌,政府和各界人士纷纷在行动。

摩西工程从2004年开工,是为减轻洪灾而修建,历经16年完工。工程一共在潟湖的三处入海口中修建了78个防洪屏障,潮水过高时屏障会升起,变成智能水坝。但这项工程饱受非议,在设计时预计造价就已经达16亿欧元,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花费高达55亿欧元,每年维护费用也高达千万欧元。

与此同时,威尼斯的专家们正在研究是否有可能建造一座像迪拜那样的人工岛。2022年9月,威尼托大区就已经委托荷兰皇家哈斯康宁公司进行可行性研究,这家公司曾设计并建造了迪拜300座人工岛。大区主席也再次重申,威尼托大区愿意接受农业部部长提出的“海水淡化计划”,讨论关于水资源配给的条例,并计划开始紧急投入海水淡化工程。

这也许能和为什幺威尼斯政府着急收取“入城费”联系上了,不过建立人工岛、实施海水淡化工程的费用难以估量,恐怕有再多游客支付5欧元,也难以填补财政亏空。

(编辑 周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