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使人生病的细菌不仅来自不健康的饮食,还可能来自长期存在于口腔中的菌群。

菌群是“人体的另一个器官”

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群落可以帮助人体完成多个生理生化功能,它们存在于人体的肠道、口腔、体表皮肤等部位,被称为“人体的另一个器官”。口腔作为消化系统的起始端,蕴含的菌群丰富程度仅次于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菌库”。

在健康状态下,口腔菌群与人体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帮助维持口腔环境的 pH 值、抑制病原菌生长、参与营养物质的形成。当这种稳态平衡被打破时,失衡的口腔菌群便会引发多种疾病。

失衡的菌群常引发龋齿

口腔中的产酸菌会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表面。如果食物残渣或者额外糖分得不到及时清理,酸性物质便会大量堆积,使健康菌群中的产酸菌大量繁殖,产生更多的酸性物质,从而引发龋齿问题。

牙周病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

牙周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牙龈炎局限于牙龈组织,牙周炎则是由菌斑菌群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不可逆的破坏,致使牙齿脱落。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35岁以上成年人中约62.3% 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其中重度牙周炎的患病率高达 30.6%。

菌群与全身性或慢性疾病紧密相关

口腔局部病灶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可以通过口腔,沿着胃肠道、血液、淋巴管或神经扩散,使病原体到达较远区域。此外,微生物所产生的蛋白质、核苷酸、脂质等副产物也能够到达全身区域并间接致病。例如,患有炎症性肠病的人常患有口疮性口炎、口腔溃疡、口干和化脓性口腔炎 ;牙周致病菌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内膜增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等。

如何保持口腔健康

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漱口也可去除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2.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水平颤动拂刷法是一种能有效清除龈沟内牙菌斑的刷牙方法,能够帮助清除各个牙面的牙菌斑。

3.选择合适的工具清洁牙间隙

牙刷不能完全触及的牙缝隙,可配合使用牙线或牙间刷彻底清洁牙齿,也可使用冲牙器。

4.科学吃糖,少喝碳酸饮料

摄入过多的含糖甜食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会导致牙齿脱矿(牙齿牙釉质表面的钙磷脱落),引发龋病或牙齿敏感。

5.吸烟有害口腔健康

吸烟是引发牙周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吸烟者患牙周病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 5 倍。

6.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龋病、牙周病等是缓慢形成的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能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建议计划怀孕的女性提前接受口腔健康检查,治疗口腔疾病,若在怀孕早期和晚期接受复杂口腔治疗,会因为紧张和疼痛等因素增加胎儿流产或早产风险。

7.口腔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

龋病常表现为遇冷热刺激不适、咬物不适或疼痛,牙髓炎会引发剧烈的自发痛、夜间痛等,80%~90% 的口臭是由口腔疾病所致。发生以上情况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尽快去具备执业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