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数学高考试题材料多元,描述性文字材料丰富,体现了“无情境不成题”的特征,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还可以考查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数学阅读材料这个“脚手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练习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他们的高阶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材料的选取

数学阅读材料是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针对不同学段,教师可以按照教学主线,采用阶梯阅读的方式进行选取,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选取与当堂知识相关联的数学史实材料,这些材料是针对核心概念、定理等知识的拓展阅读资源。教学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增进学生对于数学发展史的了解,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第二阶段主要针对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知识选取连续性的数学材料文本,此类文本篇幅较长,需要教师通过设定相关情境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第三阶段主要选取与数学课堂主题相关的片段性情境材料,教师可以将材料设计成数学题,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并尝试寻找解法。

数学阅读材料的使用

一般而言,数学阅读材料的使用需要与单元主题教学相结合。针对上述三个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差异化的使用方法——数学史材料可以用于引入课堂,通过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拓宽学科视野,激励他们学习数学家的思考方式和研究过程,感悟数学之美及数学的应用价值。连续性数学材料可以放入选修课程,教师可利用该材料指导学生学习相关阅读方法,如进行文字语言与数学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片段性情境材料可以作为复习课例题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完善研究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

此外,为了更好地指导、评价学生的数学阅读,教师还可以引入“数学阅读评价量表”,该量表的设计可从信息获取、语言表达、研究问题、批判质疑四个角度进行设计,每个角度又分为三个层级。信息获取的三个层级分别是:能够圈画关键信息,能够关联关键信息(分类、整合、归纳等),能够读懂关键信息。语言表达的三个层级分别是:根据具体材料信息,能够简要复述原文,并进行简单交流;能够深入理解关键信息,并将其转化成较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较深入的表达交流;阅读材料信息后,能够清晰、准确、规范、有逻辑地表达,并将材料内容灵活转化为数学语言。研究问题的三个层级分别是:能够提出简单问题,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能够尝试探究问题,调动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部分探究活动;能够探究解决问题,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有效解决问题。批判质疑的三个层级分别是:有批判质疑意识,可以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能批判质疑问题,运用直观与抽象的方法,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并解决部分问题;具有批判与创新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推理方法,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并能通过创新方式解决问题。

数学阅读材料的应用,使教师有更多机会运用小组讨论、演讲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和现实生活进行关联,带领他们开展有深度的数学探究。笔者将不断完善数学阅读材料的应用模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