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和煦的冬日傍晚,杭州某初中校门口,突然多了三个“鬼鬼祟祟”的人——由《中学生天地》编辑部临时成立的“防诈测试小分队”出动了!

小编们提前和学校老师、保安打好了招呼,制作了一百张编辑部兼职宣传单,以“寒假兼职刷单”的名义,在放学时段向同学们进行分发宣传,看看同学们对此是否会感兴趣,并且留下个人信息或者回家后扫码进群。

下午五点,放学铃声响起,听着澎湃的进行曲,看着校门口对面一排坐在电瓶车上的家长,小编们的心也紧张得怦怦直跳。

穿着深色校服的少年们涌出来了!

接下来的半小时,发生了这些事——

“同学你好,考虑一下来《中学生天地》杂志兼职吗?这是杂志的微信公众号,我们即将在寒假推出很多新内容,想请大家为我们的推文转发、点赞、评论,提高流量和人气,也可以让你挣点零花钱……”

在手忙脚乱中,我一边介绍宣传单内容,一边展示手机上的“中学生天地”微信公众号,以增强可信度。

不少同学采用战术性眼神回避,或者摆手拒绝。而后边那些看到我在发宣传单的同学,大多选择低头迅速走过,避免和我产生眼神接触。

几分钟后,两个九年级的男生结伴走来。其中一个停下脚步,接过宣传单,认真地听我介绍。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填写一下信息,方便我们后续联系哦!”我将假的“报名表”递到他面前。

男生想了想,写下姓名、班级、手机号:“身份证号就不写了吧。”

“你以前做过兼职吗?”我好奇地问。

“算做过吧,在店里做过。”

等他填完信息,他的同伴早已“飞”到了很远处,招呼着他赶紧走。

这个男生也是测试中唯一留下个人信息的学生。

随着大批学生走出校园,发宣传单变得有些应接不暇。大多数同学听到“兼职”二字唯恐避之不及,有几个同学直接说“我有钱,不缺零花钱”,不给我任何游说的机会。一些同学在犹豫中或者出于善意接下了宣传单,这时身旁的伙伴就会大声说:“小心把你骗到缅甸去!”

当然,也有少数心动的学生:“哇,兼职赚钱,真的吗?”“我可以拿一张吗?”不过听到要留下个人信息,大家还是戒备地说:“额,信息就不留了,我回家自己加群吧。”然后轻盈地跑远了。

发宣传单的时候,我真实地体验了什幺是“晕头转向”。左右两边的人流都是我的目标对象,但我竟然一个都没抓到!

在这半小时里,绝大多数同学用狐疑的眼神看向我。成群结队的同学分两种:一种是不约而同地摆手,一种是带着戏谑的感觉笑着收下宣传单,然后彼此说着“兼职要被骗”“把你骗进去”,笑嚷着走开。也有同学看到宣传单的时候说:“雇用童工,违法的!”“兼职,一兼一个不吱声,钱就哗哗被骗走咯!”“我是未成年,你们也收啊?”

这是我人生中第二次发宣传单,上次还是大学时帮朋友发广告传单。这次的“兼职”诱惑,大家明显更加警惕。

其实在发宣传单之前,我就在想,会不会有人把宣传单丢在地上,就像我第一次发宣传单那样,满街都变成了宣传单的黄绿色。

手中的宣传单从厚厚一沓变成薄薄的二十多份,其间我也一直踮脚观察,发现同学们都没有把宣传单扔掉。虽然没有看到他们将纸收在了哪里,或许藏到了口袋,或许放进了书包,总之不在地面上。

由于这次活动需要记录,没有专业的拍摄设备,我们只能时不时在人群中突兀地举着手机。一些同学看到正在拍摄的手机镜头会盯一会儿,再看到前方发宣传单的小编,便知道我们是在“搞事情”,脸上的表情仿佛写着“哈哈,我知道了!有坑”,测试的效果受到了影响。

当虎胖拉到了两三个女同学,我本想靠近一点拍素材,结果拍完一扭头,看到了十几双好奇的眼睛……我们真的不是怪姐姐啊!

测试中的人物群像——

有个女生一看到宣传单,双手交叉直呼“不”,满脸抗拒往边上靠。

“姐姐,这是你们的任务吗?我来帮你们分担一些吧!”一个女生和她的同学们热心地围过来,替我拿走了一沓宣传单。

“拿这个宣传单有小礼物吗?”一个同学凑过来看,刚要伸手接宣传单,旁边的小伙伴把她拉走说:“快走啦,这是诈骗!”

一个男孩接下宣传单后走了几步,后知后觉地说:“这好像有点像刷单。”然后,挠挠头走掉了。

做测试时,我的耳朵里还飘进了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们的嘀咕。

家长A:兼职刷单?这不就是诈骗吗?

家长B:这肯定是诈骗,坏透了!

家长A:这是不是可以报警啊?

还好没报警!

结果公布时刻

本次防诈测试,我们一共在校门口发放了七十多份宣传单,只有一位同学当场留下个人信息,一位同学回家后扫码入群。总体来说,大家基本的反诈意识和安全意识都在线!

由于这是一次非常粗糙的防诈测试,也没有设计后续的环节,我们并不知道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收下宣传单的,也许有些真的动了兼职赚钱的念头,但也一定不乏出于对《中学生天地》的朴素信任,或是纯粹的好奇,或是为了帮助寒风中的打工人尽早完成KPI。而留下信息、扫码入群的同学,你们以后可得多长个心眼呀!

此外,《中学生天地》从来没有“兼职刷单”一说,也不会以此向你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