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如椽巨笔在10月写下了中华民族不朽的篇章,也让10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记忆中最独特的存在。“我和我的祖国”,简简单单的六个字里有让每个人都刻骨铭心的往事。

一首《乡愁》走进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中,直白、平淡的文字背后涌动着深沉的家国情怀,也让诗人余光中广为人知。他一生都在为两岸文化交流牵线搭桥,在他的作品里,中文写作的独特韵味和节奏之美令人拍案叫绝。余光中是意气风发的书生,也是兼具风骨和柔情的侠士,但他的底色始终是渴望归乡的游子。

家境贫寒的唐世凤几度辍学,求学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在动乱的大时代下,他犹如激荡江河之中的浮萍,但这小小的浮萍自有超脱的定力。抗战中留学国外,他始终谨记当年对老师的承诺:“学成回国,把中国物理海洋学搞上去。”之后,他参与筹建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海洋学系,带动了中国海洋学的蓬勃发展。祖国的万里海疆,见证了唐世凤的一片丹心。

赵忠尧出国求学时,克服万难带回了五十毫克放射性实验镭。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扮成难民,抱着装有镭的咸菜坛子,徒步跋涉千余公里前往长沙。抗战胜利后,他在美国千方百计搜集资料,学习设备制造,为中国的原子弹研制事业奔走。1950年,赵忠尧在归国途中被无理扣押在日本监狱。其间,他宁愿继续坐牢,也不愿意接受傅斯年的邀请赴台。经多方营救,他终于顺利回国,随即投入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工作中。二十三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八位是他的学生,李政道与杨振宁都曾受教于他。这位“大师们的老师”在九十岁高龄时说:“回想自己一生,经历过许多坎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国繁荣昌盛,科学发达。我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力量。”

闻玉梅在攻克乙肝的路上“愚公移山”四十年,她的办公室书架上放了一本特别的“必读书”,里面收录了部分病人的来信,她把它们整理成册,书名定为《人民的重托》。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他们受病魔折磨的经历催人泪下,他们对治疗乙肝的迫切要求鞭策我们奋斗。愿我全室科研人员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在治疗乙肝方面继续努力,为人民解忧,为祖国争光。”

七十四载岁月峥嵘,正是在这些怀揣共同信念的中华儿女的拼搏下,才有如今的山河锦绣,国泰民安。于无路处蹚出新路,于荆棘中开辟坦途,唯愿家国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