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环环 郑毅

在我们儿童精神科门诊中,经常会碰到因为焦虑来看病的孩子。有些人会有疑问,孩子的世界单纯、美好,怎幺也会焦虑呢?

其实,焦虑人人都有。儿童焦虑症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均可发生,多见于学龄儿童,以女孩多见。

情绪症状:婴儿期表现为烦躁、好哭泣吵闹、难以安抚和照料;3 岁后表现为害怕、恐惧,担心发生可怕的事情;入学后表现为发作性紧张恐惧、焦躁不安、唉声叹气、抱怨、发脾气、对家庭不满、不愿上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

行为症状:胆小怕事,与家长分离时惶恐不安、哭泣,容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旷课、逃学,还常伴有恐惧以及强迫症状,可演化为“学校恐惧症”。

躯体症状:可伴有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呕吐、腹泻,夜间入睡困难,睡眠不实,容易惊醒,多噩梦。病情较为严重的儿童还会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如呼吸急促、胸闷气短、心慌头晕、多汗、恶心、干呕、腹痛、四肢发冷、尿急、尿频、便秘、失眠多梦等。

遗传因素:焦虑可以遗传,父母的焦虑情绪对儿童长期投射的结果会诱发儿童患病,约20% 患儿的一级亲属中有焦虑症发生,甚至双胞胎同时患病的比率更高。

个体发育:个人的发育特点、气质特征、认知水平和方式、心理防御机制的不同,对发病有显着影响。

环境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不良、应对事情的方式方法和观点、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同伴之间的交往互动等,都易使儿童产生焦虑反应。

焦虑情绪和焦虑症表面相似,实则不同。每个人都会有焦虑情绪,遇到突发事件时,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充分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机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

但是,过度的焦虑情绪会降低人的生理及社会功能,有可能逐渐演变为病理状态。焦虑症又叫焦虑障碍,是一种病理性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对于一般不会引起过度焦虑的事物或情境产生过度异常的反应,焦虑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出现,严重程度已经超出相应文化背景下的正常情绪反应范围,同时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焦虑情绪普遍存在,焦虑症属于疾病范畴,焦虑情绪不一定是焦虑症,但焦虑症患者一定会有焦虑情绪。

首先,要多关注儿童的情绪波动。当儿童感受到压力时,可能会表现出紧张害怕、乱发脾气、敏感、易哭泣。这些突如其来的情绪反应,很可能是儿童焦虑的表现。

其次,要多留意儿童的行为表现,如拖延写作业、抗拒上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拒绝表达和社交困难等。

第三,要多留意儿童的躯体表现,是否出现失眠多梦、心慌胸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手脚发冷、多汗尿频等不适。

当孩子有以上几种表现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做心理评估,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过度焦虑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影响学业和生活。若发现儿童有焦虑症,必须及时干预。

对于症状较轻的儿童,应查明原因,解除心理刺激因素,调整教育方法或改善环境,给予适度的爱,增强儿童的自信。

对于症状较明显的儿童,应采用心理和药物综合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必要时使用抗焦虑药物。

家长怎幺做

1.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永远是孩子的天然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想把有焦虑情绪的孩子培养成自信、豁达、活泼、开朗的人,就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应干净、简单、活泼、有组织;家庭成员应和谐、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2.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状况等安排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手段教育孩子,避免过强的精神刺激,做到循循善诱。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对孩子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予以纠正。

3. 适当放宽对孩子的要求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不要唠叨、嘲笑、挖苦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到沮丧,产生叛逆和对抗心理,加剧孩子的焦虑情绪。

4. 当孩子焦虑时,家长及时干预

很多孩子会因为父母吵架而感到焦虑,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安抚孩子 父母应该尽快安抚孩子的情绪。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他们争吵不是孩子的错,不要让孩子感到自责、内疚。

让孩子参与家庭活动 如果父母吵架是因为家庭生活琐事,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活动,比如干家务活。当孩子感到自己也能为家庭做出贡献时,可减轻心理压力。

保持规律的生活饮食习惯 父母吵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和饮食,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孩子应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而且不应受到吵架的影响,这样有助于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沟通,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成长,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老师如何正向引导

老师要善于识别学生的焦虑表现,深入分析发生焦虑的原因,从家庭、学校和家校共育三方面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对那些有焦虑情绪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多让他们去认可自己,不要刻意强调成绩,让学生正常面对考试。教给学生一些平息焦虑的方法,教育他们以平常心对待各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