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敏

在做超声心动检查时,我们经常听到医生说,心脏上有一个小洞。那幺这个小洞是什幺?这个洞从何而来?怎幺被发现的?是否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和损害?

这个小洞一般是指卵圆孔未闭(PFO)。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间的一个生理性通道,能使血液在左右心房之间流动。也就是说,卵圆孔在胎儿期时是心脏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允许右心房的血进入左心房维持胎儿血液循环,是生命通道。但胎儿出生后,随着第一声啼哭,左心房压力升高和肺动脉阻力降低,房间隔原发隔与继发隔靠近、融合,心房间的血流停止,形成功能性闭合。大多数人的卵圆孔在出生后一年内形成解剖上的闭合,未能闭合者在房间隔中部形成一个潜在的通道,即卵圆孔未闭。

因此,卵圆孔在新生儿超声心动图上经常被看到。在一项研究中发现,10000 名新生儿中有5813 名有卵圆孔未闭,而62% 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8(±11) 小时内有卵圆孔,55% 的新生儿在两个月的随访中有卵圆孔未闭。成年后,PFO 的发生率约为25%,也就是说,在正常人群中,约4 人中就有1 人存在卵圆孔未闭。新生儿期出现的卵圆孔未闭,不应被认为是一种异常现象。

很多妈妈一听说孩子心脏上有个洞,马上就极度担心起来。妈妈们请放心,存在卵圆孔未闭的新生儿,只需定期复查,可以在宝宝3 个月、6 个月和12 个月时各复查一次,观察是否出现闭合的迹象。

很多孩子是在医生听诊时被发现心脏有杂音或者常规心脏超声检查时发现卵圆孔未闭。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心脏结构,但肥胖、哭闹或者肺气过多等因素会降低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如果采用右心声学造影,可以了解心脏内是否存在异常分流,明显提高卵圆孔检出率。通过右心系统显影,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右心系统各腔室的解剖和血流状况,协助确定有无心腔内(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等)或心腔外(肺动静脉瘘)的血液从右向左分流。振荡生理盐水微泡造影简单、无创、无痛,检查时间短,可重复性高,且检查前不需要特殊准备。

对于成年人而言,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较低,易产生漏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卵圆孔未闭的“金标准”和首选方法。但该方法类似于胃镜检查,操作过程中患者会比较痛苦,且在检查前需禁食、禁水。

经颅多普勒超声学造影是检测血流从右向左分流的常用方法,通过观察静息状态和Valsalva 动作(根据意大利解剖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一种试验方法)后颅内循环出现气泡的多少,推测有无血液从右向左分流,但缺点在于不能定性卵圆孔未闭。

在成人经胸超声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过程中,Valsalva 动作被常规用于 PFO 评估。幼儿不能熟练地执行这一动作,但可以应用于能够配合的儿童和青少年。

如果洞很小,对心脏的正常运行没有影响,一般不会带来明显的症状。

这是因为正常情况下左心房的压力较右心房高,存在PFO 时,左心房的少量动脉血流进入右心静脉血系统,从左向右分流,通常不引起症状。

如果这个洞的大小足够让血流通过,或者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咳嗽、憋气、潜水的时候,导致右心房的压力一过性增高,便会出现一个静脉血液进入动脉系统的现象,即从右向左分流。一般右向左分流也无症状,但如果右心系统的一些物质随着血流进入左心,则可能产生症状。例如,成人比较多见的下肢静脉的微栓子经过卵圆孔到达动脉系统,就可能引起脑梗死。

常见静脉系统的栓子还包括潜水病或减压病所致的空气栓子,手术或外伤后形成的脂肪栓子等。存在卵圆孔未闭者发生不明原因脑缺血事件的概率显着高于无卵圆孔未闭者。未闭的卵圆孔周围也容易形成微血栓,比如小儿中风的发生情况为每10 万人中有1.1 ~ 4.3 例。

因此,当患者存在一些不明原因并明显的右向左异常分流情况时,或者患者有一过性或持续一段时间的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疼、减压病,或者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肢体无力时,可以考虑是卵圆孔未闭导致的。

上文我们提到过,存在卵圆孔未闭的新生儿只需定期复查即可。所以,卵圆孔未闭的一般治疗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呼气、尖叫、咳嗽、用力排便等可导致胸腔压力增加的动作。

但对于卵圆孔未闭合并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者偏头痛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经导管封堵卵圆孔、外科手术关闭卵圆孔等。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防止患者发生原因不明的脑卒中或缺血性发作,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等抗凝剂和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卵圆孔通常也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来闭合。经皮PFO 介入封堵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的优点。这是一种微创手术,疼痛小、恢复快,但对适应证和禁忌证有严格要求。介入治疗就是在局部麻醉下,从大腿根部穿刺,通过导管把特制的封堵器送至心脏将卵圆孔封堵,一般半小时就可以完成操作。术后24 小时后,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动,几天后出院。

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目前大部分外科修补卵圆孔未闭已经被介入封堵治疗所替代。

但对于儿童来说,卵圆孔未闭会导致儿童脑卒中。在这种情况下,抗凝治疗和介入封堵卵圆孔,哪种效果更好、对儿童更合适,目前仍然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