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沈子藩缂丝花鸟(局部)

最近,缂丝有点热。

在京城,备受瞩目的故宫博物院大展——“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将目光聚焦于中法两国那段文明之光相互映照的历史。这其中,缂丝无疑占据了一席之地,一件19世纪产自法国的“中国皇帝与天文学家”缂丝挂毯便是最好的例证。

无独有偶,“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将于6月21日在嘉德艺术中心开启,这是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织绣服饰类藏品专题大展。在近百件展品中,不乏多件缂丝之作。它们的精美绝伦,它们的特殊身份,都将在这多彩的世界中引来更多的关注。

而在不久前,苏州图书馆也推出了一场引人瞩目的缂丝展览。“雕经镂纬——典籍中的缂丝”文献展为期3个月,接待参观者4万余人。应该说,缂丝这个略显“高冷”的品类,在今天频频走进大众的视线,令人十分惊喜与欣慰。

起源于埃及的缂丝,在千年的时光变迁中,成长为贵族艺术。尤其在中国,缂丝以其精湛技艺、文化属性为世人所赞叹。庆幸的是,到了当代,这门古老的技艺依然在延续。在一批又一批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下,它一直述说着美丽的传奇。

如今,当我们回望曾经辉煌的时候,也不禁对它的未来产生了无限好奇。而这也恰恰成为策划本期缂丝专题的一大动力。是什幺原因,促成中国缂丝在宋代达到极致?在中西方融合的20世纪,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立足当下,它的命运又在何方……踏上中国缂丝的寻访之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你会发现,许多想象将被颠覆。